分享

教学时,我们总是说要研究教材、学生,但是总忽略这件事情。

 一线教师丁爸 2021-03-19

这段时间,开始陆陆续续备下个学期的课。

说到备课,总免不了至少做两件事情,一是研究学生,就说我们常常说的研究学情,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年龄特点等等因素都要被考量。

二是研究教材,一节课的前世今生、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教学方式等等,都要在上课之前过一遍。

我们参与大量的教学研究培训会,也基本从这两点来给我们老师培训。

但是,最近读了特级教师陈虹的著作《小学数学这么教——一名特级教师的修炼之路》,发现了另外一个维度,除了研究教材与学生之外,还需要研究一下教师自己。

教师可以依据自身个性特点、有点特长开展教学。

然而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常常是忽视自己。拿到教材,课上去就好了。包括现在很多的师傅教师指导年轻教师,也基本不看年轻教师的特点,批量指导。导致部分年轻教师在开始教学生涯的那几年,无所适从。

当然不说是,不需要指导,只是说,指导也需要因人而异。

那为什么要去研究自己呢?

在我看来,两点。

第一,树立自己的教学风格。

拿我自己来说,教书的前五年当然基本不能谈论风格,那五年是猛烈练习基本功的阶段。

而近五年,我才开始思考,我与其他教师比较,我个人比较显著的教学风格是什么。

要弄明白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什么, 就先问问自己,在课堂上喜欢加入一些什么?

或许,我的课堂中,有比较多的信息技术融合成分。

其实,我的每一次备课,萦绕我脑海的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我能不能用一种技术去更好的突破。当然不用也可以,如果用了的话如虎添翼,那就加入。

所以,这几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我用了我见到过的能够用起来的教学软件。

第二,克服职业倦怠感。

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也可能是每天面临一层不变的生活,自己变得麻木的。

而在工作中使得自己变得麻木的理由之一,就是不会去探索自己,反正就是教书吧,就那样吧。

研究自己就是在教学中,发现另外一个自己,知道自己在自己的课堂上是鲜活的存在。每一节课,都因为能够发挥自己的亮点,而变得有趣。抑或通过自己的亮点,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昨天下午听了得到app主办的知识春晚,第一个主题就是玩得好,记得有一位分享嘉宾是电力工程师徐亚乐。

正如徐亚乐说的,电力工作中,有太多专业的、抽象的词语,不怎么好懂。甚至在外人看来,是及其枯燥泛味的。

有没有一种方式把这样看似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徐亚乐是另辟蹊径,用画画的方式,重新解释了电力工程安全规范手册,一本洋洋洒洒的专业书,变成画作之后,一下子变得一目了然。

在分享的最后,徐亚乐结合2020几个数字,绘制了一只可爱的小老鼠。

其实我在看到这个分享的时候,真的是眼前一亮,徐亚乐把自身的特长(绘画)与工作进行了结合。发现自己的特长,然后在工作中应用,让工作变得有趣。

老师也是一样啊,那些最受欢迎的老师,往往都是身怀绝技的老师。

关于如何讲究自己,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