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学分互认制度有助于教育的发展

 木香草堂 2021-03-19

胡华

1月25日,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41号(教育类10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当前,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教育部将以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为契机,引导高校逐步完善学分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互认制度和标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为学生选择学分创造条件。

高校学分互认制度有助于教育的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线教学在疫情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打破了校际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在线教学,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同高校的课程。从教与学的层面来看,高校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课程融通。但对于学生来说,关键环节还没有打通。学生选学其它学校的课程,意味着无法获得学分,没有相应的学分就不能毕业。要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高校学分互认工作迫在眉睫。

高校学分互认说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首先,要解决在线教学效果的问题。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学习效果难以保证。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上水课、混学分现象,高校应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严格要求:一是严抓在线教学“教”的质量,对线上教学做好监督管理;二是严抓学生“学”的质量,通过上课考勤、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切实保证在线教学质量。

其次,要解决成绩考核的问题。开展在线学习,最大的难题是考试。若由实施在线教学的高校组织在线考试,难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也无法防止学生作弊。若由学生所在高校组织考试,必须保证学考一致。当然,也可由实施在线教学的高校出题,学生所在高校组织线下考试,将试卷上传到网上,由授课教师批阅,考试成绩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

高校学分互认,为学生课程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高校学分互认,还需高校互信,消除高校歧视,但总的来看,这一探索为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作者胡华,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