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渑池仰韶村遗址

 金色年华554 2021-03-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渑池仰韶村遗址

仰韶村遗址是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乡仰韶村。仰韶文化因此而得名,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渑池仰韶村遗址

仰韶遗址于1921年由北洋民国政府聘请的矿业顾问瑞典人安特生及陪同考察的中国考古学家袁复礼所发现。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再次进行发掘,文化堆积层厚4米,面积30万平方米,时间为至今6000年到7000年前之间,存在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遗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渑池仰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分布是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的流域地区为中心,北达今长城沿线和河套地区,南达鄂北,东至豫东一带,西至河湟地带。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仰韶村遗址、半坡遗址、姜寨遗址、庙底沟遗址、大河村遗址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渑池仰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半地穴式,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房屋的墙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里面的,也有用木头做支撑结构的。墙的外部多被裹草后点燃烧过,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渑池仰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的。一些陶器上留有布和编织物印下来的纹路,由此可见仰韶文化有编织和织布的手工业。生产工具以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各种水器、甑、灶等日用陶器以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现红色,红陶器上常彩绘有几何型图案或动物型花纹,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特征,故也称为彩陶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渑池仰韶村遗址

目前仰韶遗址本身不再被认为是该文化的典型遗址,不过仰韶文化的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安特生的发现是中瑞双方的考古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各持一半发掘品,研究结果需发表于中国的学刊《中国古生物志》。瑞方所保管的发掘品现收藏展出于东方博物馆(瑞典),归还中方的另一半发掘品在二战期间遗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