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摄影风采 | 边境苗族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平凡而伟大的12年

 广西旅游年卡 2021-03-19

2008年,改革开放已经30年,然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中越边境线上,158户边民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下,成为边境地区典型的特困户。

图 | 2008年广西那坡县百省乡水弄苗族屯。

图 | 2008年,水弄屯边民李妹和她的子女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致力于改变边境地区的贫困状况的“广西边境建设大会战”的重要决定。

受时任那坡县县长蒋正辉之命,我于2008年11月对那坡县中越边境一线开始进行影像采集和实地采访。没想到这次采访让我在随后的十二年中,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 | 边境建设大会战现场会

十二年间,通过一张张珍贵的影像资料,见证了边境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如何一步步脱离贫困,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


图 | 水弄屯苗族边民投工投劳建造水池

图 | 边境建设大会战新建的水弄屯八角屋。

水弄二社是那坡县百省乡那布村的一个苗寨,是整个边境线最为贫困的村落。

图 | 打柴归来的边民陶国宝父子

图 | 由于生活贫困,盗伐木头变成当地是谋生手段之一

2008年第一次来到这里,仅有的十余户人家散落在距离界碑不足一百米的坡面,一座座破败简陋的茅草房揺摇欲坠,光着脚丫、衣不遮体的孩童们站在雨雾里呆呆地望着来者。

图 | 由于贫困,早早辍学的儿童陶新营和弟弟

屋内没有一件完整像样的家具,饭桌上摆着玉米粗饭和野菜,村里的女性几乎都是来自越南的边民。

图 | 边境越南妇女到中国会友

图 | 嫁到水弄屯的越南籍媳妇阿蜜在劳作

图 | 工地上的父子

2009年初,随着边境建设大会战的实施,水弄二社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自给能力不足,边民生活还是相对贫困。

图 | 边境特少数民族学校的创办解决了当地孩子们读书难的问题

图 | 2012年,水弄屯的陶文忠夫妇开始发展养牛产业

2016年,水弄二社十九个农户均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后,通过五年的脱贫攻坚,水弄二社苗族同胞翻开了生活的新一页。

图 | 当年茅草屋下李妹母女,那个衣不遮体的女孩如今已长大,第一次用上了手机。

图 | 2018年国家给水弄屯群众重建新房,他们开始搬出旧房。

如今的苗寨今非昔比,基础设施完善,各项政策惠及边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养殖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图 | 2019年,广西那坡县中越边境,边民在家门口销售自酿的农家酒

图 | 边民们身着民族服饰,行进在脱贫奔康的大道上

2020年,已实现整村脱贫,靓丽的新村提升了国门新形象。

十二年已是人生的一个轮回,在这不寻常的岁月里,我亲历了边境线上苗族父老乡亲的人生百味和生命过往,也见证了边民从贫到富的历史进程。

图 | 边民在努力脱贫的同时,还肩负着守护疆土的重任。

十二年中,一个个发生在村民身上的故事都如一篇生命的史诗。

陶建明,水弄二社社长,因触犯法律被判刑四年,改过自新回村后继续担任社长,带领大家脱贫致富;陶文忠,因贫困原配妻子离家出走,后与越南籍女子阿蜜结婚,依靠发展养牛成为水弄二社第一个脱贫户;陶建国,曾是水弄二社最有钱的大户,后遭遇不幸,妻儿病逝,牲畜死亡,一夜致贫,最后依靠边境小额贸易和发展养殖脱贫……

图 | 边境一线实现了网络信号全覆盖,一位苗族学生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

图 | 脱贫后的边民朱达、杨美妹一家用智能手机玩起自拍照。

十二年的记录再现边境生存、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也再现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边境建设大会战、兴边富民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

图 |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水弄屯又重盖了新房。

| 2020年,脱贫后的边民拿着手机合影。

想知道更多边境不寻常的生活百态与岁月变迁,详见《边境十二年》。

                  
* 图文作者:李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