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最懂人生哲学的他,简直是阎王克星

 牧笔书生 2021-03-19

三国乱世,战火纷飞,一代英雄曹操崛起于北方,南征北战,统一中国北方。

曹孟德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众多谋士的献计献策,而这其中,堪称三国中最有大智慧的,非贾诩莫属。在他的一生中,多次面临死亡的威胁,都以智慧化险为夷,恐怕连阎王也要为他皱眉头了。

  • 鬼才早年

贾诩字文和,凉州人,据说是贾谊之后。他小的时候平淡无奇,只有一个叫阎忠的人认为他是个大才。

有一次贾诩走在路上,被一群强盗抓住了。贾诩说:“我是中央军委主席段颎的外孙子,你们放了我,我去叫家里人给你们拿赎金。”

强盗一来听说有钱拿,二来段颎声名赫赫,他们确实惹不起,就放了贾诩。

其实贾诩和段颎没一毛钱关系。

后来和贾诩一起被抓的人全都被强盗杀了。

这是贾诩第一次死里逃生。

  • 初出茅庐

董卓入洛阳时,贾诩被征聘去工作,分配给了董卓的女婿牛辅。

后来董卓被吕布杀死,手下人树倒猢狲散。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听说朝廷不放生路,就准备跑回西凉。这时鬼才贾诩站了出来对他们说:“你们现在跑,一个社区主任都能抓住你们。不如聚合逃兵,打着为董太师报仇的旗号杀回去。成则号令天下,败则逃未为晚。”

两人认为在理,于是杀回长安,果然号令了天下。

有人会困惑,贾诩作为一个士人,怎么为董卓这些暴徒工作?其实,他在为这几个人工作初期,这些老板还没展现出残暴的一面,贾诩也许没有看出他们埋藏的人性,但他绝不是为了扰乱天下才为他们服务。我想,这也是后期贾诩甚少建言献策,以及提升自己说话艺术的原因。

也因此,在李傕、郭汜为了报恩对他大加封赏时,贾诩选择了弃官外走。

  • 爱恨曹操

贾诩出走后投奔了张绣。张绣是个小势力,恰赶上曹操刚崛起,软柿子总是被先捏,他被曹操盯上了。

贾诩劝他投降,他也真的投降了。

但是曹操霸占了他的婶婶,又暗中收买他的大将,这样让张绣每天担惊受怕。于是贾诩献策,突袭曹操。

是役,曹操折损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

这是曹操一生中最痛的一次惨败。

后来,曹操又进攻张绣。对峙不久,曹操撤兵。张绣不听贾诩的劝谏,提兵追击,被曹操伏兵打得落花流水。

张绣悻悻而归,贾诩说:“快整合部队,再去追击!”

张绣还在纳闷就被贾诩赶了出来,只好带兵再追,打得曹操军队丢盔弃甲,大胜而归。他回来后问贾诩:“为什么曹操逃跑你不让追,我被打败了反而让我追,而且胜负尽如你说呢?”

贾诩说:“曹操久经战阵,撤退时必有断后之兵。然而无故退走,必是后方有忧患,所以打败你之后就没有心情留断后的军队了。”

张绣大服。

这也是贾诩最经典一役。

再后来,曹操与袁绍破裂,双方都来拉拢张绣。

面对着强大的袁绍派来的使者,贾诩撕掉袁绍的信说:“回去告诉你们主子:他连自己弟弟都容不下,还容得下我们么?滚!”

张绣当场吓得脸都白了:“先生,咱们和袁绍撕破了脸,又是曹操杀子仇人,天下还有容身之所吗?”

贾诩说:“我们投降曹操。一来曹操迎奉天子,是中央的部队;二来曹操弱小,肯定比袁绍更厚待我们;三来曹操志在天下,不会过多纠结于过去的仇恨。不要犹豫!”

于是张绣带着贾诩投降曹操——一代鬼才将在曹操的阵营展现其高超的哲学境界,也免于在战争中成为牺牲品。

  • 西征马超

凉州的马超和韩遂一直不服中央管理,他们和曹操互相不爽很久了。终于,在公元211年,双方正式开火。

马超和韩遂纠合了西凉十个部落,共计10万大军,前来与曹操决战。西域人勇猛善战,曹操的军队正面交锋绝不是西凉军的对手。

贾诩向曹操献计:离间

曹操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写了一封信给韩遂。信上所有关键的部分,都用笔涂掉,然后重新写。

马超听说韩遂收到曹操的信,就去问韩遂。他拿到信看到这样的情况,觉得那些都是韩遂改的,怀疑韩遂和曹操密谋要害自己,因此与韩遂产生了嫌隙。

嫌隙产生,沟通就有所保留,彼此就无法顺利合作,最终被曹操一举击溃。

面对自己的家乡部队,贾诩毫无保留。

  • 哲学境界

贾诩深知,自己作为投降来的谋士,而且还是曹操丧子之战的谋主,很难不受到猜忌(最终张绣也被后人怀疑是被曹丕逼死)。因此,贾诩在曹营献的计策很少,而在迫不得已献策时,他也会用精妙的语言艺术,把自己高超的人生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曹丕和曹植争夺储位的过程中,曾经找贾诩求问。贾诩不正面接问题,如太极般吸收曹丕的问题,以柔收力,答曰:“希望您修身养德,勤奋努力,并且要做一个好儿子。这样就够了。”——一点干货都没有。

这就是贾诩,他说的这些不是在献策,我劝别人做个好人,做个好儿子,与夺嫡之争有何干系呢?哪怕曹植来,也是这样一番回答。不管最后谁赢了,总不会因为我劝别人做个好儿子就杀我吧!

然而贾诩又确实帮到了曹丕,曹丕言听计从,也确实收到了回报,曹操越来越喜欢他了。

而贾诩在人生哲学与沟通艺术上的表演还未到最高潮。

有一天曹操也来问贾诩:“我到底该选谁做储君呢?”

贾诩不言。

曹操又问。

还是不言。

“贾先生,我在问您问题呢!”

贾诩一副大梦初醒的样子——“啊!主公,我想事太投入,都溜号了。您问什么了?”

曹操道:“我在和您说话,您怎么想别的事去了?您想什么事呢?!”

贾诩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

曹操大笑,豁然开朗。

袁绍和刘表全都因为没有立嫡长子为储君,最后儿子们祸起萧墙,基业尽废。

曹操决定,立长子曹丕为储君。

贾诩再一次以不言胜万言,这两次回答,该是后代无数人培训说话技巧的教材。

就这样,贾诩以高超的出世哲学让自己在刀光剑影的曹营中游刃有余,最终成为曹操手下鲜有的得以善终的重要谋士。

同时,他深知曹操对士族的抵触与排斥,又因为自己不是魏国元老,因此经常深居寡出。他的儿女婚嫁,也从不在贵族和官家结亲。在三国时期,当人们谈到人生智慧时,都会首推贾诩。

也因此,当看到陈寿编《三国志》时把贾诩和荀彧、荀彧放在同一传里,裴松之都忍不住为贾诩喊冤:“贾诩该是和郭嘉、程昱在一个传里,却和这两个姓荀的同列,这分类有问题啊!

公元223年8月11日,贾诩去世。一代鬼才带着满腹计谋与智慧,以77岁的高龄善终。

遥想毛玠献勤王屯田之策,最终下了大狱;杨修、崔琰才能过人,皆以斩首告终;荀彧王佐之才,最后郁郁而终;戏志才、郭嘉经天纬地,早夭于世。

贾诩以降将之身得以善终,不亦难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