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的中秋

 夜间列车 2021-03-19

文 / 悠悠我心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家乡的“中秋节”却是农历八月十七。

奇怪吗?并不奇怪!千遍一律的中秋随处可见,独树一帜的中秋才显示出人们的智慧。为何八月十七才过节,且听我细细说来。

在家乡,中秋节是官名,民间还有一个充满了烟火气息的称呼——过会。

所谓会,就是全村家家户户这都要杀鸡炖鸭、请宾宴客,热热闹闹地请客吃饭、团圆聚会。所谓过,就是其他村子的亲朋好友,这一天都要穿扮一新,去赶赴这一场盛宴。过与会,一动一宾,相得益彰,形成了家乡中秋时节的独特风景。

整个村子统一都是一天待客,年年如此,约定俗成。这一天,不管是穷家还是富户,都要认认真真地备上几桌酒席,提前招呼请客,生怕那天来客少显得冷清。这一天,大家不用另行通知,提上一份礼物,走舅家,上姨家,串姐家,还有铁哥们、好闺蜜、同学战友……

从八月十三开始,一直到八月二十一,家乡的各个村子,轮流做东,天天过会,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过会的村子,这一天格外热闹,虽然没有像城里一个张灯结彩,但也是喜气洋洋,以前是客人成群结队地步行,现在是各种车辆扎堆,家家都把宴席摆到院子里,看看谁家席长客多……

中秋时节为什么要“过会”?其原因不得而知,但是这种风俗已经形成并固定下来,想拦也拦不住,想改也改不了。这无疑是家乡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是许多城里人无暇也无缘体会的景象。

物资匮乏的年代,过会是一种期待,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不仅可以放下农活好好休息几天,而且能够连续吃到平时不多见的酒席,更赞的是村里还会请来电影放映队,为乡民们献上一顿难得的文化大餐。

酒足饭饱之后,露天电影开场,过会的第二波高潮来临。此时,天上明月高挂,田野蛙声四起,月光笼罩的晒谷场上,早已坐满了人。不管是本地的村人,还是请来的宾客,大家都随着荧幕上的故事渐入佳境……一场电影,就将过会的记忆定格在这样一个洒满月光的夜晚。

电影散场,大家依依不舍地起身,各回各家,也告别这一年一度的聚会。迎着夕阳去赴宴,披星戴月而归家,客人的身影在月色清辉中渐行渐远,过会的情结也在这年复一年中愈加浓厚。

生活充盈的现在,过会更像是一次约会,代表着人们在寻找习俗中的乡愁。现代人像一只只候鸟,每逢节日,从四面八方不远千里赶回老家,只为了与亲朋好友聚一聚,与家乡的田园村舍会一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过会也就成了人们探亲团圆、消解乡愁的标配。

借着回乡过会的机会,去看一看稻田和山林,去闻一闻泥土和菜香,去走一走村道和田埂,去见一见新朋与旧友,去找一找过去与记忆,去唠一唠收成与希望……过会的形式没变,内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难解的乡愁,就在这传承千年的仪式感中得到消解。

过会的那一天,月亮总是最圆的,这无关规律,而关乎心情。露天电影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喝茶赏月、把酒谈天。行色匆匆的人们,此时纷纷安静下来,在故乡的明月之下,遥望未来,叩问初心。

每到中秋时节,明月清辉洒下人间,过会的记忆便会涌上心头。不仅是因为过会带给我太多的美好回忆,更在于它以一种顽强的习俗和坚固的存在,记录了家乡的发展和成长的点滴。生活中,类似过会这样的仪式虽然无言,却是最有力的表白。

日月昭昭,山水迢迢。一年一年,变化常在。唯有那一轮中秋明月,不招摇也不沉默,安详地照看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她不偏不倚,有喜的送上些许喜庆,有忧者给予些许抚慰,人生多少沧桑,都写在她溢彩流光的眼眸里;岁月多少悲欢,都淹没在她情感的清辉中。

此时此刻,家乡的中秋,年年的过会,又在呼唤和迎接着远方异乡的游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