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对未来教育,校长和教师需要具备何种素养?

 wlpo 2021-03-19

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网真技术、全息投影、增强与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未来人类的学习方式与教育形态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学校如何转变以适应未来的变化?这对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追求,校长治校、教师教育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应对未来教育,校长和教师需要具备何种素养?分享金茂学校总校长兼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长程红兵、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荀渊对此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01


应对未来,校长需要具备何种素养?
作者 | 程红兵

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未来社会将产生巨大的变化,肩负着历史使命的中小学校长,应该具有了解变化、适应变化、投身教育变革的文化自觉。

首先是理解改变。这个社会正在加速向前发展,让我们目不暇接。社会因何而变?社会变化的趋势如何?未来社会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未来社会的人才标准是什么?

弗里德曼在其所著的《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一书中提到:未来,全世界将不能再简单地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划分,而分为高想象力(HIE)和低想象力(LIE)两种国家。“如果我有一个创意火花,我可以在中国台湾找设计,通过杭州阿里巴巴找厂商来贴牌生产,由一个网站来设计企业LOGO,真正的增值恰在最初的创意之上……”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判断一个国家的标准是创新,要么是高创新的,要么是低创新的。有头脑的校长一定会关注时代发展的脉搏,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关心社会的巨大变化,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抓升学率”。

其次是适应变化。了解社会变化,特别是要了解社会变化对教育和学校办学将产生哪些影响,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学校如何适应并从容应对社会的巨大变化。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校长要有学习力——校长置身社会变革的巨大洪流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学习力,就会故步自封,适应社会变化就无从谈起。

除了观念的学习、思想的学习,校长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现代技术的学习。技术世界的变革日新月异,技术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校长是以排斥的心态一概拒之门外,还是不假思索地奉行“拿来主义”?

有头脑的校长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努力学习,研究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正面影响,同时警惕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积极思考技术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加以适当运用,做技术的主人,而不做技术的奴隶。

最后是主动应变。有头脑的校长一定会基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探究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应变。

世界经济论坛于2015年提出“21世纪未来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能力。这些都是未来学校教育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

校长应该基于现代学校教育的问题,不断进行价值层面上的深刻批判、思想层面上的深度反思,不断追问问题根源,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方略。面对课程,面对课堂,面对评价,面对学校文化,面对教师队伍,面对管理方式,有头脑的校长,不是习以为常,而是不断地否定昨天,探究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的教育,探究未来趋势下的学校办学,探究什么样的课程能够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探究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设与课堂设计、课堂评价……这些都是校长积极主动应变的必然选择。


图片




02


应对未来,教师需要具备何种素养?
作者 | 荀渊

就可预测的前景而言,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学习革命将成为主导教育改革的主线。伴随着学习革命,课堂将成为人工智能参与的智慧体验课堂,学校将会变得形式更加开放、类型更加多元、层次更加丰富、环境更加生态、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数字图书馆、数字课程中心将成为学习资源中心,跨界、校际之间的联结与虚拟互动更加密切,考试评估的方式与观念将会发生根本性变革,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评估或将变革为基于大数据挖掘系统和人工智能的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4A评价与监测(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 event)。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与服务者,要实现教育教学形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以何种方式介入这一变革进程且能达到何种程度与深度,将决定着未来教育教学方式能否成为现实。因此,未来教育固然需要教师承担多样化与专业化的角色,更需要教师具备应对乃至参与未来教育变革的更高层次与水平的专业素养。

研究素养。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是对教师通过反思、研究持续改善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要应对未来学习、教学与教育变革的挑战,教师首先要通过研究与学习洞悉未来教育教学的变革方向,熟悉数字化资源、环境与学生、学习内容相互融合、联通的内在机制,使教师自身成为未来学习、教学与教育变革的参与者、体验者与促进者。其次,为学生的个性化、定制化和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是今后教育服务的基本方向,因此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心理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当然,对学生认识的难点在于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个人经历、生活背景、价值观念、情绪情感等复杂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借助心理学知识和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具、手段,系统掌握每个学生的背景,从而基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研究制定匹配的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计划、进度安排与评价方式。作为未来学校形态之一的Alt School就开发了学习清单(playlist)、学习进程(learning progression)两个系统来全方位地呈现与评估学生的学习计划与进度,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创新、自律、合作、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表现水平。

创新素养。Alt school的学习清单与学习进程两个系统的开发基于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我们告诉老师我们雇佣的是你们创新的大脑,任何时候当你们正在做的工作不需要创新的大脑,而是一台电脑就可以与你做得一样好、甚至比你做得更好,就应该让电脑去做”。二是“我们鼓励教师团队表达他们教学中难受的地方(痛点),想到什么点子都可以一试,敢于冒一点风险,在错误中前进,快速试错,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快速迭代更新”。其核心都是鼓励教师进行创新。

教师的创新素养就是要对教育教学具有挑战心、好奇心、想象力,把教育教学看作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反思、变化更新的创新过程,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创新,把每次教学都当作创意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同时,把学生当作创新主体,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形成激活学生创新欲望、培育学生创新潜能的作用力,而且要宽容学生的失败,鼓励学生适当冒险,营造教学中激励创新的氛围。

跨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关注的“统整”学科知识的能力,是反映在每个学科领域并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以及将知识与情境关联起来的核心和关键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就要求未来的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跨学科的知识与素养;不仅要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从学科相联系、相交叉、相渗透之处提出并探究具体的问题,而且要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所处的真实情境包括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科技动态、乡土人情等建立关联。特别是要在基于数字技术的课程、课例开发中准确地运用跨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学科领域的知识学习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在当前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重要。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认识、评判、运用信息及其媒体的态度与能力的总和:教师不仅要有获取新信息的强烈意愿与意识,能够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查找、探究新信息,而且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和批判的能力,对不良信息具有较高的辨认能力和免疫能力,进而能够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至为关键的是,教师必须具备运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能力,实现内容、方法、技术与策略的高度融合,从而将各种信息的运用融于数字化课程、学习资源与环境的建设和运用中。

如果说未来的教师将是学习资源与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内在机制的研究者以及实现内容、方法与技术高度融合的教学服务者,那么教师教育也必须适应这种趋势,及时作出改变:

一是必须将基于数字技术开发课程与学习资源的能力置于教师专业教育的核心位置,形成能够顺应未来学习、教学与教育发展趋势并致力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师专业教育体系。

二是必须建构新的教师专业教育模式,其中教师专业教育课程同样应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技术与学习、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建设,为教师熟练掌握即将在学校、社会学习环境中普遍应用的数字技术提供课程与技术的支持。

三是教师专业组织或政府必须行动起来,制定与未来学习、教学、教育变革相适应的新的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四是必须使教师教育者具备全方位应对、深度介入未来学习、教学与教育变革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使教师教育者成为未来教师教育理念、模式变革的创造者、引领者和优先示范者。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