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对科学没兴趣?看日本节目《科学的见方》,科学小白也能胜任

 IF枕边育儿 2021-03-19

约闺蜜带娃出来玩,三次五次都说她没空。我忍不住视频过去问:“你到底在忙啥啊!”谁知闺蜜说:“当然是在家带娃看电视啊!”我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这样一位以“鸡娃”为己任的海淀妈妈,却带着4岁的娃在家放飞自我看电视?

闺蜜告诉我,闺女的STEM班都停课了,正愁着怎么在家给孩子做启蒙,发现个神仙电视节目【科学的见方】。W 带着Tim看了几集后,发现这个节目果然很“启蒙”

大开脑洞的【科学的见方】

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开始问爸爸妈妈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开始还比较宽泛,基本上是看到什么问什么,比如Tim那时候就问过我:“妈妈,为什么人会有嘴?”、“为什么每个动物都有腿呢?”

渐渐地这些问题变得具体起来,成了类似“为什么飞机能飞起来?、苹果核里面是什么样子的?”这就是科学启蒙的时机到了。

可以说【科学的见方】是完全跟着和孩子思路来的,充满奇趣的脑洞,虽然官方说是给孩子的科普,但我一个大人也同样看得津津有味。

比如这一集中,片头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斑马的条纹是什么样的?”虽然我们经常看到斑马,但要凭印象画出斑马的条纹,还真不是想得那么简单。

相比BBC出品的严肃科普节目,这档“日式科普”就显得热闹生动,比如这一集【从中间看是什么样子】,拍摄者走上街头,让路人大开脑洞。这种感觉就像在一间大教室中,有很多小伙伴一起上课一样有趣。

节目里的科学启蒙方法

在家看了一个礼拜,我发现如果只是看个乐子,对这个节目来说真的有点浪费。不但节目中的小实验可以带娃做起来,隐藏在节目背后的科学启蒙逻辑,同样更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这三点是我的感受:

1、从生活出发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我们之所以爱科学,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门学校的课程,它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通过一种批判性的方式来理解和探索世界,参与世界。

在给孩子进行科学启蒙的时候,重要的或许并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而是点燃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生活中发现的眼睛。

就像【科学的见方】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放大什么样?香蕉得分正反吗?几乎都是从生活中看似普通的现象出发,引发科学讨论。

其实,这恰恰是孩子对科学的思维方式,顺着这种思维不但可以教会孩子用科学求证的目光去审视现实世界,也可以让他们养成思辨的习惯。知识不是别人灌输的,而是自己探索的。

在节目之外,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去观察平凡生活的“不凡之处”,比如:鸟的飞翔和飞机飞翔有什么区别,进一步思考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2、换个角度再思考

在十几集的节目中,Tim最喜欢【中间什么样】这一段,他甚至为此去切开了手边所有能切的蔬菜水果。我们切菜或水果,往往会按照最方便食用的方式去切割,但是如果换一种切割方式,或许就可以发现了不得事情。

在【孩子如何学习】中,美国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将孩子比喻为科学家,因为他们思维模式很像,随时都能用新的视角去看待事物。

作为大人,当孩子问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恰恰是这种思维方式在起作用,明白这一点,就理解了那些让人烦恼的“为什么”是多么可贵,多么值得认真对待。

3、用实验验证理论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通过观察获得的只是信息,经过思考和求证的化为己用的才算是知识。就像这套节目中观察草莓内部的片段中,如果孩子只是了解了草莓内部什么样,那无疑就只是知识。不妨让我们再进一步,草莓中间那些白色的经脉和人的血管一样吗?在节目中用一个实验解释了这个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用实验来求证假设是很经典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在家和宝宝做科学启蒙时,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先观察日常,再进行思考,然后帮助孩子设计有趣的实验,一方面提高兴趣,一方面教授思维方式。

家中常备三种科学道具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带娃看这套电视节目时,孩子都屡次要跳起来去照着上面的实验玩一轮,但和闺蜜交流经验后,我们不约而同都购置了几样“科学道具”,如果你也想在家给娃做科学启蒙,这三种光学道具完全可以打开孩子新世界的大门。

第一种:放大镜

前面提到,即便在平常的生活,换一种视角就会完全不同。可以把生活中遇到的物件放大N倍的放大镜,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简单便捷的科学好玩具。带娃出门散步时可以给他们带一把放大镜,观察自然界中的“小细节”

第二种:显微镜

比起放大镜,显微镜对孩子来说,大概算得上一个“魔法”玩具,因为在显微镜下的世界奇特又陌生。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才三岁,难道就要给他买个显微镜么?

其实,除了科研用的显微镜,也有很多适合小朋友玩的玩具显微镜,价格适中功能足够用;还有一种出现在节目中的电子显微镜,可以连接在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使用,不仅可以用来观察物品,还能留下照片对比和查看。

第三种:天文望远镜

如果说放大镜和显微镜可以带孩子深入微观世界,打开更小的视野。那么天文望远镜则能“打开”宇宙的大门。虽然看了那么多纪录片,但真的第一次自己看到月亮表面时,Tim也忍不住高兴地大叫出声。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购买的普通天文望远镜,并不能真的看到行星表面的样子,因为那些行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不过用来观察月亮和类地行星却很合适。

更重要的是:这些光学仪器可以在孩子脑海中构建一副立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图景,启迪他们的科学视野。

凌晨妈妈来叨叨:

带孩子看电视节目很有趣,但更重要的是按照节目中的方法和他们动手玩起来,即便没有各种科学道具,家里的水、小苏打、杯子、面粉也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毕竟科学来自生活,也是为了服务生活。你说是不是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洽谈商务合作
请扫描左侧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