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运气挣的钱,不要凭本事亏出去。”有人在股吧中如此规劝想要追涨“妖股”的股民。面对近期股价大涨却没有业绩支撑的“妖股”,交易所层面发函表示关注,让公司自查大涨原因、是否存在消息未公开等对股价影响重大的内容。 
两只“妖股”登上重点监控名单 3月19日晚间深交所公告,3月15日至3月19日,深交所共对39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涉及盘中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异常交易情形;继续对前期涨幅异常的“仁东控股”“*ST众泰”持续进行重点监控,并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共对18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进行核查,并上报证监会3起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线索。被深交所率先提及的仁东控股,3月9日因涨幅过高被停牌自查近一周,再经过三天的“休整”,仁东控股在3月19日再度涨停,停牌自查没“扑灭”炒作热情。从停牌核查的结果来看,仁东控股3月16日表示,针对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经停牌核查,公司不存在需要更正或补充披露内容。数据显示,自2月中旬以来,仁东控股的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20%。业绩差但股价突然大涨,未公布利好情况下的“差生”被捧上天,或许是监管关注仁东控股的原因之一。资料显示,仁东控股在1月30日发布的2020年度预告指出,预计公司归属股东的净亏损为2.8亿元至亏损4.3亿元。此外,仁东控股还有债务逾期、商誉减值、诉讼纠纷等负面消息缠身。另一只被交易所提及的个股*ST众泰,其情况可能比仁东控股更“极端”。近期,*ST众泰董事长、副总裁相继离职;1月底,预告2020年将亏损60亿元至90亿元,但从1月12日至今, *ST众泰收获了28个涨停板,股价涨幅突破200%。
多家公司遭到处分 除了上述两家被交易所点名的公司,3月19日,*ST成城、ST华鼎、ST索菱等多家公司也遭到监管的通报。从交易所通报的内容来看,多涉及上市公司重要信息未及时公开,未能及时、准确地公布上市公司业绩等情况,此类信息对公司股价影响巨大,也成为近期监管关注的重点内容。*ST成城公告指出,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遭到上交所纪律处分,因原实际控制人成清波在信息披露、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目前,*ST成城因触发“面值退市”的相关规定已经停牌。资料显示,*ST成城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2015年曾在43个交易日34个涨停板,股价暴涨超600%,在2015年6月创下39.10元的最高点后开始断崖式下滑,截至2021年2月24日停牌前,股价已跌下90%。ST华鼎也是因信息披露问题遭到上交所的纪律处分。公告显示,ST华鼎在2020年1月披露的“2019年业绩预告”与在2020年4月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的业绩情况出入过大,且未及时披露更正公告及提示风险,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相关条例。值得一提的是,ST华鼎公布的最新业绩情况显示,公司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且存在股东股权被司法拍卖的风险。万马股份因未及时披露股东质押股份的情况,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相关条例,收到深交所监管函。ST索菱因《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深交所监管批评,此前ST索菱已经被证监会处罚。(提示:上述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作者:毛超 新媒体编辑:吴芃 监制: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