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曾经的“洋货”

 冬歌文苑 2021-03-20

曾经的“洋货”

就在几十年前,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很多东西,要么是生产不出来,要么是产能不够,大多需要进口,那些进口的产品,被国人称为“洋货”。那些“洋货”都是奇货,甚至有些神秘的感觉。

在电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就是油灯,油灯用的油就是煤油,那时叫洋油。油灯要点燃,还需要火柴的帮助,那火柴,便叫洋火。家里洗衣服,肯定需要去污的用品,那时用的洗衣粉,叫做洋碱。用于盛饭的铁坯瓷面的碗,叫洋碗。同样材质的洗脸盆,叫做洋瓷盆。农民用来挖地用的铁锹,叫做洋锹。过去中国人用木料做家具、房子时,采用的都是铆榫结构,没有铁钉之类的东西,后来,铁钉从国外传入,慢慢被国人所接受,使用越来越广泛,铆榫结构也就越来越少,那个铁钉叫做洋钉。原来大家做衣服用的布料,都是手工纺织出来的,后来,国外用机器批量织出来的平纹布传入中国,这种布也被叫做洋布。过去只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西服,叫做洋装。连在国内流通的货币银元,由于这种银铸币最初是从西班牙传入的,后来也被称作洋钱。如果某个人出国留学了,那叫留洋。凡是外国人,则称洋人。这类洋货,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我们的工业生产水平已经不能与当初同日而语,不管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欠发达的其它地区,大到机器设备、汽车、高铁,小到家用电器、服装鞋帽、日常用品,中国制造比比皆是。在国内,也还有不少的进口产品,但大家对那些进口产品的态度,已经是完全不同,他只不过是大家的一种不同选择而已,也只是厂家营销的结果。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严圣华,湖北荆州人,从军20年后退役,现定居于武汉。专注于金融投资、研究。业余时间爱好阅读、思考,所写文章散发于期货日报、新浪财经等媒体。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