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上海游记):逛七宝古镇,品古韵文化

 zzm1008图书馆 2021-03-20
户外旅行记录

有句话说,游上海“十年看浦东,百年看外滩,千年看七宝”。

                                               ——题记

牛年正月十一,我和先生趁着带孙女轮休的机会,乘地铁九号线,不到一小时的功夫,便来到了离市区最近的古镇——七宝。

七宝古镇自后汉起形成,到宋初发展、明清繁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作为历史上的松郡重镇,七宝不仅拥有江南水乡的特色风光,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先游览最能体现古镇风貌的七宝老街。远远就看见街口的石牌坊上“七宝老街”四个大字,走近看,左右楹联“飞纱十里接蒲溪,市声千年唱金鸡”,一语道出七宝古镇之千年历史。这里的“飞纱”指当地土特产蓝花布,“金鸡”暗喻了“七宝”其中之一“宝”。

石牌坊的背面“北宋遗存”四个字,楹联是“长街还带宋时雨,小巷犹听大明钟”,仿佛一下子穿越时空,把人带入千年之古。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离不开这个地方的牌坊、石碑以及其他古建筑上留存的文字,我因此对七宝古镇的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七宝”名称的来历,民间相传是古代陆氏宗祠兄弟获高僧赠宝而来,七宝分别是: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而这七宝件件都有来历和故事,网上传说有鼻子有眼的,但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

另有一说法是,七宝镇“因寺得名”(下文详述)。史料称:“镇无旧名,缘寺得名”。

走过石牌坊,就是钟楼广场,广场上一假山、水池、翘角凉亭,景观后面建筑物墙上,有一大幅浮雕,便是上述“七宝”图。

钟楼广场上的七宝钟楼, 三层结构,最高层悬挂了镇街之宝——氽来钟(七“宝”之一)。这氽来钟系明永乐时七宝寺住持僧博洽筹建,传说是从河中浮来,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惜我们去时正在维修,拒绝参观。

广场上竹刻的“金字莲花经”。

七宝老街以浦汇塘河为界, 分为南北大街。过了钟楼,一拐弯便来到北大街,北大街称“小商品街”,以旅游工艺品、服饰、南北干货为主。还没过正月十五,街上大红灯笼、中国结高高悬挂,年味浓浓。

这条南北贯通的明清老街,仅三米左右宽,两旁都是朱红排门的老商铺。

徜徉在七宝老街窄窄的青石板巷道上,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古韵文化气息。

看似普通的徐家弄,在七宝却是人尽皆知。徐家弄为徐氏家族世居之地。徐寿,明正德十三年(1518)耗尽家财,与同里张勋募资建造蒲汇塘桥,又沿蒲汇塘北岸建造8座石桥。其孙徐三重,生平精研学问,著述丰富,被誉为江南鸿儒。

徐家弄19号,是明朝工部郎中吕克孝故宅——解元厅。吕克孝,七宝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赴南京应天府乡试,一举夺魁,中了第一名举人(即解元)。说来也巧,与他同龄的徐光启也恰恰在这一年乡试中夺得北京顺天府解元。于是,“松郡两解元”名噪南北,成为一时佳话。

我们入内,只见一块“闵行区文物保护点”的牌子,当地居民告诉我们,老屋已经坍塌,后政府曾派人修缮,但没有恢复原貌,现在是学校。

老街虽已经过整修,但古老的巷道还遗存着历经沧桑被岁月剥蚀的墙壁、破旧的屋脊、黑魆魆的瓦当以及漫漶不清的石碑。

棉织坊是七宝棉织工艺的人文历史展览馆,馆内集中展示了七宝棉织产业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七宝的特色棉织布——希布(即“七宝尖”),以及七宝发展的灵魂人物——黄道婆。以实物、影像、图文等方式,生动再现了昔日七宝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辉煌历史。

走过蒲溪牌坊,左右两边的楹联:一千年镇藏金莲,五百岁桥枕玉斧。暗喻了“七宝”中金字莲花经和玉斧的来历和故事。相传金字莲花经乃吴越王钱镠之妃用金粉工楷写成;而玉斧则与建造蒲汇塘桥有关,建桥之初,难以合拱,众工匠无策之际,来一白发老者,顺手拿起桥堍店家一把斩肉之斧扔于桥下,以垫桥基,塘桥由是得以建成。

老街的深巷是宋代遗存,而点缀在老街两边的亭台楼阁显然是明清风格,虽然都经过复古的修缮,依然能感受到古镇文化的悠远与厚重。

北大街尽头右拐是北西街,北西街上的酱园,感觉好熟悉,也好有年代感。记得小时候,酱油店都称酱园,大人常差我们去酱园打酱油,现在已经被网购和超市取代了。

“老行当”是通过收集到的七宝历史上老物件、老照片,讲述七宝的老故事,展现上世纪七宝的风俗民情及风貌变迁。

现代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一代宗师张充仁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现在故乡建造了这座纪念馆,以彪炳他的艺术成就。

七宝皮影艺术馆是集七宝皮影艺术的展览、制作、演出、研究、收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馆。七宝皮影有百余年历史,至今有七代传人,系江南皮影的一大流派。

每周六下午都会有演出。演出厅里的长条凳让人有回到童年的感觉。

“校场”,古时候是指操练或比武的场地。过了校场石门,里面就是个广场,避风台就在广场上。

避风台。顾名思义,是为船民避风雨之苦,又作戏台。早年的避风台于清道光年间坍圮。2002年,七宝古镇修复之际,台重筑,置楹联:十里雨雪踏七镇八乡倾怀民情,两袖清风游九峰三泖不误吏事。歌颂为官清廉的明万历五年的进士屠隆。

游船岸边蒲溪牌坊正反两面楹联:“地汇五教吴越梵啁远近歌;雾落三桥云间月色古今船。”、“二溪相汇四面来水四面客;三路会合八方去路八方财。”反映了当地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一片升平景象。

看着这些对联,忽然觉得品味老街,欣赏古镇文化,也是旅行中的一大乐趣。

北大街的尽头是老街的中心广场,广场上有七宝老饭店,天香楼等老字号,可以品尝地道的本地农家菜。

过了中心广场便是蒲汇塘桥,跨蒲汇塘而得名。蒲汇塘桥又称七宝塘桥,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徐寿、张勋等募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500多年来,蒲汇塘桥历经风雨沧桑,始终是古镇的象征。当年“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飞机的炸弹也未能炸毁它。1963年起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七宝老街恢复工程以重修蒲汇塘桥为始。桥身刻有二联:“东南三泖绿水源流远,西北九峰青山气势幽”、“鹁鸪唤雨听橹声似歌,杨柳披烟看帆影如画”。短短数联,细细品读,古镇历史风情,民生民情,地理特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站在桥上回首北大街,错落有致的古屋、正月里的年味、初春的气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年画。

凉亭中悠闲的游客,大多讲上海本地方言。疫情期间,七宝老街已经成为上海市民喜爱的旅行胜地。

七宝古镇保留的古迹规模不及西塘、乌镇、同里等古镇,但和江南许多古镇一样,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临水古屋,水乡所特有的元素一应俱全。

2002年,重建了康乐桥和安平桥两座石桥。站在蒲汇塘桥上,可见三桥并列,驳岸齐整,清水扬波,水乡胜景一览无余。

康乐桥,也称西石桥。依稀可见桥身刻有楹联:瓜香蒲溪正小寒,戏闹七宝到白露。隐含农时季节瓜果丰收,风趣诙谐。

安平桥,又称东石桥。

蒲汇塘桥。

塘中两幢江南小镇少见的吊脚楼很有特色。

过了蒲汇塘桥就是南大街,南大街为“小吃街”。果然是“民以食为天”,南大街明显比北大街更热闹,可以用熙熙囔囔、摩肩接踵来形容。

一桥之隔,南大街就是吃货的天堂了。七宝方糕、海棠糕、七宝汤团、白切羊肉、臭豆腐,现场手工做的各种麦芽糖、花生酥、桔红糕、红薯干、年糕团、黄豆酥等等,可谓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好像走进了城隍庙。

望着这些垂涎欲滴的美食,挡不住的诱惑,真不知道该吃哪样好。其实来七宝老街的游客,估计有一大半是来轧闹猛吃传统美食的,边吃边逛边聊,也是一大乐趣。

七宝的猪肉、猪手、猪蹄也是当地特产,浓油赤酱,吃来却是油而不腻、香糯入味,是典型的农家菜风味,上海本帮菜色。

来到摆满酒坛子的七宝酒坊,这里可以看到七宝的又一特色——七宝大曲。七宝镇向有酿酒的历史。在1912年10月出版的《中国企业杂志》(3卷9期)上,发表有专访《七宝烧调查记》,并详介其制作方法,以致“七宝烧”享誉四方。

七宝茶馆也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商铺,茶馆内都是老式的八仙桌、长条凳、长嘴铜壶、方头竹筷。但这次来却是大门紧闭,听说是因为疫情的缘故。

南大街走到底是富强街。明清以来,七宝集镇商业以南北大街为中心,南起富强街,北至青年路,全长360米。

富强街曾是当铺街,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曾因典当浙江巨富12对紫金狮子而闻名遐迩。当时富强街上有许多当铺,故称当铺街。抗战期间毁于炮火。

沿着富强街漫步,可见艺术馆、美术馆等文化艺术类商铺。

仅保留了一家“七宝当铺”,它是一个场景式展馆,重现了传统当铺之场景,仿古布置典当柜和流水牌、账册等物品。模拟当铺经营活动,以表现古代七宝商业文化风情。

富强街的蟋蟀草堂也很有名气,又名七宝蟋蟀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的蟋蟀盆、蟋蟀标本等。每年9月初还举办蟋蟀节。 再现了昔日上海的民俗风情。

七宝古镇的“老公社”,是上海郊区第一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旧址,也曾是上海最大的人民公社。

七宝天主堂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次年8月2日举行开堂典礼。1949年5月23日,该堂钟楼在国民党军队撤退时被炸毁。1982年8月15日,重建后复堂。2000年9月,七宝天主堂被列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去宝山教寺的途中路过御前街。

南七宝寺是曾经的东圣堂。东圣堂的铁佛,据传是“七宝”之一宝“飞来佛”。铁佛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本镇乡绅徐泮募资筹铸,佛像高丈余重数吨。据说“文革”期间,这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飞来佛”被毁。正因这尊铁佛,故东圣堂又叫铁佛寺。

七宝寺始建确切年代已不可考,只知其从松江迁徙至本地。

另一种说法是:西晋松江著名的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被晋成都王司马颖杀害,后裔修建了祭祀他们的香火祠,名为“陆宝祠”,距今近1700年。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曾驻跸其中,将“陆宝”误为“六宝”,赐其妃手书的“金字莲花经”,说“此亦一宝也”。遂改名为“七宝寺”。金字莲花经现珍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皇帝赐额“七宝教寺”。

后因松江潮水损坏寺基,三度搬迁,最终移到了七宝镇。宋代初,七宝教寺迁到蒲汇塘北横沥港西,今七宝镇所在地。

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笑迎八方来客。

如今的“七宝教寺”重建于2002年,是由香港著名设计师俞宗翘先生设计的。与一般寺庙建筑不同,七宝教寺建筑风格上承汉唐。布局、造型、色调与汉唐宫阙、寺庙等大型建筑基本雷同,汉风唐韵一脉相承。

天王殿

显通宝殿

寺内有七宝塔,全名叫七宝琉璃玲珑塔,始建于2002年。塔高47米,共7层。每到晚上,七宝塔上华灯四放,佛音袅袅,周围的居民们站在阳台上可以随时遥奉,可谓祛灾避祸,心想事成。

七宝古镇同属太湖流域的千年古镇,风景如画,既有江南水乡自然风光,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且离市区最近,是典型的城中之镇。

江南名镇繁华处,就在你我身边,何须远行?

谢谢观赏!

摄影:培正、陈琍

摄影器材:Huawei P30 Pro,

                     iPhone Xs Max

文字编辑:陈琍

部分文字参考网络公开资料和景区介绍编写

户外旅行记录
7643篇内容 14.0万人参与
更新于 03-03
来自作品集国内游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