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不对吗?不,其实大家都这样认为|你是如何被群体影响的

 明天心理 2021-03-20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作者:九月梧桐

编辑:十六

图片来自网络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他每天只热衷于换新的衣服。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声称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而这件衣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愚蠢的人不能看见。骗子索要了大量财宝,不断声称这件衣服多么华贵以及光彩夺目。

被派去的官员都看不见这件衣服,然而为了掩盖自己的“愚蠢”,他们都说自己能看见这件衣服,而国王也是如此。最后国王穿着这件看不见的“衣服”上街游行,众人都表示十分欣赏,露出了惊羡的表情。

直到一个孩子说“他什么也没穿啊!”,渐渐地,大家把孩子的话私下传播开来。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皇帝也有些发抖,他觉得百姓们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这个故事看似荒唐,但其背后又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它体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一种被动思维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现象。

为什么在群体中,人们会患类似“无知”的错误呢?个体是如何被群体中的人影响的呢?群体思维又是如何影响个人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个不得不谈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ger,1954)在其极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中提出,我们人类希望能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做评价,为此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比较,我们常常被” 参照群体”中的人们说服。(Abrams & others,1990;Hogg & others,1990)

这里的参照群体说的就是那些行为或者观点表现跟我们一致的群体。而且当我们发现其他人和自己的观点相同时,为了获得他人的喜欢,我们会将观点表达得更为强烈。

就像皇帝的新装中的臣民一样,他们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并没有看见衣服,并参照其他人的反应(赞美皇帝的“盛装”)。为了表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是值得认可的,他们表现得十分夸张。

 “和睦而统一”的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groupthink)指的是在群体决策中人们为了维护群体和睦而压制异议的一种现象。即使决策本身有一定的问题,个体还是会一致的选择符合大多数人观点的决策,而对异议进行压制。

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较为友善、凝聚力强的群体。因为在凝聚力强的群体中,更注重成员的内部统一性。同样,在友善的群体当中,每个人都尽量营造一种和睦的气息,而不愿意为了一次决策就去破坏和气。即使成员心里有异议,渐渐地在群体的同化下,也会被“洗脑”。

迫于压力的从众抉择

在群体中,我们时常受到他人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做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事情。

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 阿施对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群体压力实验(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网上搜)

实验结果表明,迫于群体的压力,有时个体会做出违心的错误答案。即使这种选择与自己的观点是完全不一致的。所以,群体压力潜在的影响着个体做出决策。

就像皇帝的新装中的百姓在面对他人的称赞行为时,也不得不说出颠倒黑白的言语。

在生活中,迫于压力的从众的现象经常可见。就说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例子吧。一次去上专业课,走到教室门口,发现教室里面都不是本专业的学生。于是,我默默的看了一眼教室外面的排课表,确认无误就是这个教室啊。而且班群里没有说调课的通知。后来,又来了几个同专业的同学,他们也重复了我的行为,最后选择了在教室外面等着。(等待班群出通知说改教室)后面来的同学,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行为,直接在门外等着。

或许你会说,为什么不直接问教室里的学生。这个问题也是我想问的,其实后面来的同学在看到我们几个都等在教室外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自己要做的决策:在门外等着。所以他们的行为能够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在群里中,我们会更加倾向于“依靠”别人来减少思维活动。很多时候,几个人一致的决策就会在整个群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在这种决策中的主体是“群体”,而个人只是组成部分,所起到的决策权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轻的,尤其是群体中已经有决策的时候。如果这个决策影响的是群体,而非个人的话,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默认这种决策,很少会有人去反驳。

所以在群体中,每个人似乎着了魔一样的跟随他人的行为,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方式,这确实有些可怕。

Reference

[1]Daniel Myers.Social Psychology[M].Broadman & Holman Publishers; 7th Revised edition.20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