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了,可“成瘾行为”居然还是理性的?

 明天心理 2021-03-20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作者  明天

编辑  明天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通常认为成瘾行为是非理性的愚蠢行为,成瘾者为了短暂的快乐而忽视了潜在的、巨大的危害。

    或许我们对成瘾存在一些误解,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成瘾一般代表的是贬义。

    其实我们可以将成瘾近似的换成另一个词:“沉浸”。

     “沉浸”是指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而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Csikszentmihalyi  1997)

    Becker 和  Murphy( 1988) 认为成瘾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理性的,是个体为了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utility) 而形成的一种习惯行为。追求快乐、获得“沉浸体验”是成瘾行为所带来最为直接的收益,因此沉浸会导致成瘾。

    所以当我们把“游戏成瘾”换成“沉浸游戏”或许会比较容易理解上面这段话。

    沉浸具有以下特征: 对当前活动的集中注意、意识和行为的融合、失去自我意识、时间知觉扭曲和内在兴趣被激发等······

    那么,那些人容易沉浸于游戏中形成游戏成瘾呢?

    一般来说,低自尊和自我控制力差的人容易沉浸于游戏中,最终形成“游戏成瘾”。一些人格特征,如感觉寻求、社交焦虑、宜人性、自恋等也与网络游戏成瘾有关,是造成一个人沉浸于游戏中的心理原因。

    在环境方面,个人的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压力事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对游戏的沉迷程度。比如,自我依恋不足、朋友依恋不足、家庭依恋缺失、大学生就业压力或是被家庭关系网络改变所影响的个体比较沉浸于游戏中。

    家庭关系网络是由个人所在的家庭环境中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的家庭关系氛围。家庭关系网络改变是指原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导致整个家庭关系网络发生改变。比如:孩子去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大学、父母争吵或离异、某成员离世等等。

    除以上之外,角色依恋和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对游戏成瘾也有很大的影响。

    有的人特别喜欢某一个小说人物或是对某一种特殊的人物痴迷(如:大侠,神话人物,萝莉等),刚好又遇到一个游戏就是自己喜欢的人物作为主角,那么这个人就很容易沉浸在当中。

    有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的是司机,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会对角色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角色相同或是与自己想要成为的角色相同的游戏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沉浸当中。

    那什么影响一个人沉浸游戏的因素是什么呢?

    现实需要满足的缺失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中,“本我”是遵循的快乐原则,是原始欲望的代表。所以,“本我”会促使我们去不断的满足潜在的内心需求和欲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常常需要打破一些“规则”和破坏一些“道德”,这时则需要“超我”这个“道德的化身”来制衡原始欲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怕想毫无顾忌的去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也必须遵循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

    当一个人沉浸于游戏中时,更多的是为了在游戏中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体验,或是在游戏中通过对游戏角色的操控,获得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需要”的满足。

    在上面谈到的那些类型的人格特质的人往往都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共同点:现实生活当中,他们的需求(需要),在某种层面上得不到满足。所以他们需要到虚拟世界去,变相的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导致沉浸在游戏当中,最后形成网络成瘾。

    在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当中,我们可以将“挑战”和“控制”作为对个体游戏成瘾的两个非常大的影响因素。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在玩一个游戏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游戏角色去获得升级或者做任务的能力,不能获得足够的控制感,只能被动的去做任务,那么这个游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吸引不到玩家的,就不会造成游戏成瘾。

    同样的,如果一个游戏很容易就通关,任务几乎没有挑战性,让玩家体验不到“挑战”,那么这样的游戏也是很难吸引到长期沉浸其中的玩家,也不会造成游戏成瘾。

    所以,现在大部分的游戏都会有个共同点:有足够的任务,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让玩家有足够掌控游戏角色的能力去支配游戏角色去做任务和提升等级等等。

    在这样的一些操控力的影响下,用户能够直接的去面对虚拟世界的游戏角色,并且能够通过这些游戏角色,去变相的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当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欲望和需求。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游戏成瘾在很大层面上,是现实“需要”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

    Csikszentmihalyi( 1997) 认为追求沉浸体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个体在主流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沉浸”时,就可能通过各种其他的行为获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长期感受不到“沉浸”则会造成我们在生活中的“空乏感”。

    就像如果一天到晚什么事儿也不干的待在家里,那么有些人就会觉得生活很空乏,觉得没有动力。长期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是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也很容易造成空乏感。

    有了这种空乏的体验后,我们就会去想办法充实自己的生活,去寻求沉浸的快乐,因为我们的内心是需要获得这种沉浸的满足的。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让我们获得沉浸的话,那么在“欲望”的驱使下就会容易让你通过游戏来获得这种需求的满足。

    当然,也并非只有游戏才能让人体验到沉浸,有的人也会通过其他的渠道去感受到沉浸。

    比如,有的医生甚至会对外科手术成瘾,“像吸食海洛因一样”;有的人会对画画、唱歌等等成瘾;而有的人,也可能对某一学科成瘾,沉浸在当中,比如说我,我就沉浸在了心理学当中。

    当然,除此之外,不同的人也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获得沉浸的满足。

      那么,我们怎么避免游戏成瘾呢?

    1、爱好可以后天培养,通过培养一些爱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不让自己有过多的“空乏感”。

    2、给自己设定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将目标细化分类,让自己有事情可做,有努力前进的方向。

    3、正式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玩游戏,还是已经成瘾,并且为了打游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了。

    4、及时的和身边的人交流,交流可以使你扩宽思维,获取新的动力。

    5、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或是心理咨询师那里寻求帮助。

    6、如果玩游戏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一定要正视自己的情况并且尝试做出改变,要相信尝试改变并且做了,就一定有效果。

    7、将自己在游戏中的目标转移到生活中来,比如:想要在游戏中获得等级提升,那就在现实生活中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到一个新的高度;培养一个新的爱好或是发现一项自己新的特长;努力去实现一个自己的小梦想······

    8、参考阳性强化法,逐级增加难度的给自己定目标,寻找一个亲戚、朋友做监督人,并且根据目标设立相应的惩罚和奖励。

    9、如果身边的人已经形成游戏成瘾了,分析是因为什么才会使他沉浸在游戏里的,游戏吸引他的地方在哪里,帮助他正视自己目前的情况或寻求家人朋友的监督,增加他的社会支持。

    温馨提示:以上建议建立在自己愿意改变或是你想要改变的人愿意的基础上,否则可能效果不明显,或是没有效果

    据说游戏成瘾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精神疾病了,这事儿你知道吗?

情感电台已经上线了,进入公众号点击【心情动态】进入【情感电台】为你喜欢的声音点个赞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