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听过普洱茶“绿茶化”吗?怎么理解普洱茶的“绿茶化”?

 生茶张古树普洱 2021-03-20

普洱茶以其越陈越香的特质,收获了众多爱茶者。但普洱茶制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发生绿茶化、红茶化和黄茶化等现象。今天生茶张先来介绍一下普洱茶的“绿茶化”。

普洱茶“绿茶化”是普洱茶行业近几年来,最值得讨论的现象之一。其实普洱茶“绿茶化”是指普洱茶加工工艺过于接近绿茶,普洱茶的毛料就是晒青绿茶。

1、普洱茶“绿茶化”是怎么回事?

普洱茶毛茶制作的工艺与晒青绿茶一脉相承,都有杀青、揉捻和晒干的环节,差别在于杀青工序中温度的掌控。

绿茶“高温杀青”,从而破坏酶的活性,在后续揉捻和干燥过程中让多酚类物质失去被氧化反应的条件,于是就不会迅速变红,从而保持清汤绿叶,这就是滇绿做法。

如果在杀青时通过控温,让鲜叶的温度能够暂时抑制酶的活性但又尽量让其达不到“破坏酶的活性”这一条件,则既能实现不让茶叶迅速变红又能保证后期存的越来越香,这就是滇真(普洱茶毛料)做法。

2、“绿茶化”的普洱茶有什么影响?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制作过程中,通过锅温、投叶量和手法便可将鲜叶温度控制在这一范围内,达到“抑制酶的活性”,在高温解除之后,氧化酶恢复活力,在后续工序完成之后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

绿茶化的普洱茶需要在杀青过程中将鲜叶温度提高到85℃以上,才能体现出“香气高、苦涩弱”的茶汤。

但这种绿茶化的普洱茶却是以牺牲后发酵空间为代价,虽然在口感上比较讨喜,也能够迎合某些消费者的喜好,但这样的普洱茶完全就丧失了后期陈化的价值。

这个观点其实是品饮的审美观念区别,因为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所以不能评价优劣,而后期的存放价值更是有待时间的考验。

3、普洱茶与绿茶在审美上有何不同?

同一种茶不同的人喝,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更不要说不同的茶不同的品饮习惯,肯定有不同的品饮感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茶贵新酒贵陈」,同样适合用在普洱茶与绿茶上。

「茶贵新」中这个茶主要就是说绿茶,在标准工艺下,越新鲜的绿茶,茶氨酸的含量越高,喝起来也就越鲜爽。像龙井、碧螺春这样的茶,开头半年最好喝,如果时间久了,翻年了,茶氨酸就会衰退,鲜爽度降低,品饮价值也就下降了。所以绿茶就不适合长期存放。

我们经常喝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喝普洱茶之前,都会存放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普洱茶在仓储中茶叶的苦涩和刺激渐渐褪去,醇厚度和喉韵渐渐产生。这样的茶不但更符合当地人的口感,而且对身体大有裨益。在存放的这个过程变化就是后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缓慢作用,有刺激性的儿茶素大幅降低,温和养胃的茶多糖渐渐增加。

这特点只有通过转化才能得来,不是新茶就能有的,这就是“越陈越香”。

因此,我们经常听到,绿茶喝的是「鲜」,而普洱茶喝的是「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