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剪吹特价36元,做个全套变2万6,女子理完发被迫借网贷交钱

 繁星mvrct0eko3 2021-03-20

27岁的小赵已经在成都工作好几年了,3月11日,小赵在单位附近找到了一家理发店,并打算在该理发店剪个头。

12点左右,小赵来到了家打出了“特价洗、剪、吹36元”招牌的理发店,她原本只打算“剪一下,再打个层次”,但在店员的大力推荐下,小赵先是染烫了头发,之后又做了纹眉和除皱,就这样在理发店里呆了9个小时。

一套流程做下来,小赵竟要支付26000元,毕竟已经接受了对方的服务,也只能签了单子,在店员的催促下向朋友、同事和网贷平台借钱买单。

小赵的老板张先生从其他同事那里得知了小赵在借钱一事,并敏锐地察觉到小赵可能被骗了。他很快便赶到了这家理发店, 并要求店家出示消费清单,但店员们却推脱了很久,才给出了一张手写的单子。张先生认为这家理发店涉嫌恶意推销,小赵也报了警,还拨打了当地市场监督部门的投诉电话。

此事被媒体曝光后,记者来到了那家天价理发店,抵达现场后,店内的一位负责人开始阻拦采访,还抢夺记者的手机。店内的王经理最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王经理表示,店内的消费项目皆是明码标价,但自始至终,这位经理都没有出示该店美容项目的价目表。

小赵原本只是想简单地剪下头发,却在店员的忽悠下接受了一系列服务,甚至因此背上了债务,这种营销手段的确有哄骗消费者的嫌疑。

这种“营销套路”其实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便有理发店通过这种手段从顾客手中骗钱了。2008年3月29日,郑州的两名女学生来到了一家名叫“保罗国际”的理发店剪发,女孩们剪发签字时,账单上只写着剪发20元,洗发10元,到了结账的时候,账单上的金额竟变成了6000元,两个女生总共要付12000元。

女孩们掏不出钱来,便被老板扣留在店中长达8个小时,无奈之下,两人只好向同学打电话借钱脱身。

重获自由后,两名受害者通过消费者协会投诉了“保罗国际”,此事很快也引发了媒体关注。面对记者的镜头,“保罗国际”的总监十分嚣张,扬言自己有后台,随便记者如何处理。

最终,“保罗国际“被查出涉嫌偷税、诈骗、强迫交易,经营者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还被处罚了50万元。有后台的“保罗国际”虽倒了,“保罗国际” 的经营方针却保留了下来,一直延续至今。

在之后的十几年间,类似的天价理发店层出不穷,和天价理发有关的新闻甚至捧出了“发际线男孩”小吴这么一个知名网红。

天价理发店为何屡禁不止呢?

天价理发店之所以会屡禁不止很可能是因为违法成本过低。成都的小赵是幸运的,她的遭遇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媒体介入后,店家终于有了协商的意愿。

但即便此事有了媒体介入,店家仍然没有退还所有消费金额,仅退回了小赵尚未消费的5000元充值卡以及部分除皱项目费用,共计8000元。 而市场监管部门也只是责令商家明码标价,没有给予进一步惩罚。

在被媒体曝光的诸多天价理发事件中,大部分情况下店家最终都只是退还了部分佣金,即便部分商家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处罚,处罚力度也相当有限,大多只是罚款了事。

由于被诓骗的消费者大多不懂得举证,商家的恶意推销行为很难被认定为违法,这给了无良商家诓骗消费者的底气,也使得类似事件多次频发。

除此之外,理发行业创业者良莠不齐的个人素质也是这类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美发行业入行门槛很低,且从业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许多从业者只有初中学历,过低的职业门槛使得理发行业一直处于激烈的无序竞争状态,恶意抢客、无序促销现象屡见不鲜。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许多美容美发店都因产品和营销同质化陷入困境,为了存活下来,一些不良运营者便打起了做一锤子买卖的主意,也就是通过天价理发赚一笔快钱。

靠天价理发收割了一波消费者后,这些理发店的口碑会迅速崩盘,但捞了一大笔钱的他们,完全可以换个地方重新开店,继续坑害消费者。这便是天价理发店经营者们独特的“经营策略”。

想要消灭那些天价理发店,提升从业者的素质及市场的准入门槛,才是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