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酉阳杂俎》的俎,该是个网红字

 走读生日记 2021-03-20

仔细看,“”这个字跟“”这个字,是不是很像?

读音大相径庭,意义更是大相径庭。

遗憾的是,现实里太多人都喜欢做“蛆”,而不是“宁为刀俎”。

蛆,有规模优势,不用细说了。

你如果没见过真正意义上的蛆,可以参考如今寄生在互联网上那些被称作喷子、键盘侠的新物种,基本上与蛆很接近了。

稍微有点远了,说回《酉阳杂俎》。

因为李白,在很多很多的著作和学术资料中看到这本书名字,并未当心。

前几日,还是忍不住买来这本书,要检视一番。

然后有了如下感触:

这是晚唐时代一本非常另类的书,作者是山东邹平人,自然让我想起在齐国故都时候认识的一个兄弟,想起多少次一起出游一起喝酒的情景。书的名字虽然有一个“酉”字,却实在与酒无关,而是指代两座藏满图书典籍的山。俎字,单独拿出来恐怕看着眼生。
 
越俎代庖。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样,看着就比较面熟了。
 
这本书,按照我的理解可以这样来说——书里有《山海经》和《搜神记》的影子,又有《博物志》和《世说新语》的影子。据说,其中一些记录非常有史学研究价值。
 
里面关于大唐盛世的点滴记载是我关注的重点。
 
随手记录,何其重要,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后世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所以我老是劝人要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


这段记载应该是李白让高力士脱靴事件最早的出处了。真伪至今没有定论。

李白去世后40多年本书作者出生,按说是距离李白时代非常近的记录了。作者大概也活了60岁,即便作者是晚年才创作此书,也不过距离李白百年而已。

只是从人之常情来说,人到中年的李白不太可能做出如此出格的事。

恐怕书的作者也只是听闻而已,顺手记录。

我个人认为,这也仅仅限于传闻而已,只不过作者随手把传闻记录了一下。

关于这段话里面提到的这首诗,更是历来争论不休的一个学术话题。没啥好说的。

历来不缺少考据这些无太多意义历史事件的人,这种考据最大的意义也许就是,显得考据者有学问,尤其针对那些滥竽充数不学无术的“专家学者”们来说。

晚上与会洲兄弟云小酌,说起前人笔记,特意提到《酉阳杂俎》。

之后,各自回忆当年记日子的各种记忆,觉得时间还未远去。

然后我建议把记日记的习惯再恢复起来,说不准,一旦记下去,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这些日记也会成为很重要的史料。

2021年3月2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