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o睡不好的3亿人:抱歉,久等了

 玖玖家政 2021-03-20

某个深夜一点半,刷到一条朋友圈:

“刚刚数羊的时候,
突然有一只小羊跳出来对我说:
请你用心一点,
你已经数过我一次啦。”

我轻轻划过,夜深不必打扰。

但我知道,每天深夜,数以亿计的人和我一样

睡不着!

怎样才能每晚睡个安稳觉?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图片

是什么让「睡觉」变得不香了?

《2020中国睡眠指数报告》的结果显示,民众的睡眠质量普遍不高,超3亿成年人受到睡眠问题困扰。

长期的睡眠问题还会带来更加严重、深远的身心伤害,黑眼圈,发际线,记忆力、抵抗力下降……

正在经历这些的人绝对不会质疑这一点,睡个好觉,成了很多人期盼已久的美事。

影响睡眠的原因很多,客观上的比如环境光照、温度,噪声干扰,身体疾病等。

但是,当我们用统计法分析大家熬夜的原因时发现:

「情绪性失眠」才是第一原因。

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繁重压力,导致睡前更易陷入焦虑。

遗憾睡着以前的,担心醒来之后的,然后醒着等天亮。

英国睡眠中心的克里斯·艾德辛科斯基教授说,“失眠是过度清醒造成的。在过度清醒状态下,人脑会因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

对于失眠这个事儿,壹心理的小伙伴和几位老师一起聊了聊。

心理治疗师瞿洋老师对于如何处理睡眠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

比失眠更可怕的,是怕失眠。

失眠的人常要求自己在短时间内进入梦乡,而睡不着的事实使之产生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结果就是更加睡不着,恶性循环。

其实一两天的短期失眠不会对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产生多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学会接纳:

睡不着就睡不着了吧,睡不着那就起来,不要让「睡不着」和「床」建立联系。

起来以后试着让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当然不是继续想那些让你闭上眼后依然睡不着的事儿。

国家二级咨询师汪文博老师分享了他的做法:

“我会把大学时候的高等数学题翻出来做,一般人撑不过4道题就困了。”

除了做题,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进行一次正念冥想都有助于睡眠。

“但是不要玩手机哦,”壹心理人气主播小東老师补充道。

“电子屏幕的光源和如今碎片化的互联网内容都会刺激大脑变得兴奋,非常不利于睡眠。”

图片

「科学」如何帮你睡得香?

图片

睡着以后睡多久?不够8小时怎么办?

对睡眠时间的过高期待同样会导致难以入睡。

一直以来很多人宣称每天晚上必须睡够8小时。

但实际上新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8小时,或许更多,或许更少。

相比“睡足8小时”的论调,瞿洋、汪文博、小東三位老师都更加推荐尼克·利特尔黑尔斯在《睡眠革命》一书中所提出的「R90睡眠周期理论」——

即以90分钟(大约)为一个周期,获得身体修复。

90分钟(大约)是一个人经历各个睡眠中阶段所需的时间,这些睡眠阶段组成一个睡眠周期:非眼动睡眠——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

其中,对睡眠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眼动睡眠阶段,因为各器官此时休息得最充分;

而梦境则一般发生在快速眼动阶段,有助于开发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充足的睡眠需要睡足4-5个周期。

同时「R90睡眠周期理论」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确定入睡和苏醒的时间。

通过第二天的起床时间,倒推4-5个周期即是当晚的入睡时间。

午休则要么30分钟以内,要么睡足一整个周期。

因为如果在非眼动阶段中醒来反而更容易感到疲惫。

很多朋友应该都留意到了90分钟只是一个大概。

的确,不同的人的睡眠周期会有所浮动。

那如何快速确定自己的睡眠周期时长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