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生服毒案、女中学生弑母藏尸冷库案、女子携年幼子女坠楼案、西藏落马厅官案……最近这些网上刷屏热议的典型案例,让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到底哪个环节缺失了?我们社会所关注的基础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有没有需要强调补充的成分?
就此类问题,应该有很多专业人士关注过,根据耳闻目睹的新闻以及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本人也很想发出点个人声音。
从我们60、70后这代人读小学开始,清晰的概念:学习就是对课本的熟记及背诵,学知识、学方法,其实就是对智商提升的训练。那个时代,知识的储备手段很单一,不像现在信息立体化传播时代,快速积累知识,可以说信手拈来。
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其他的教学内容只是辅助学习的手段,可有可无。
我们这代人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就很自然地想到:除了培养智商外, 情商、逆商、财商是否也要培养?
情商,就是会说话、懂得基本的人情世故,一般情商和阅历成正比。
逆商,就是心理承受能力,遇到逆境或不顺心的事情,会很快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或自我心理调节。
财商,就是对财富的认知。如何合理理财? 如何看待财富?“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60、70后是没有这个福分来研究近些年流行的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但是内心深处还真是希望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忽略对这四“商”的培养。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基础教育,就是以学知识、积累经验为主。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是打基础阶段,学习是枯燥的、辛苦的。中国的教育是前紧后松(小学中学时紧,大学时松),国外是前松后紧,虽然我们国家教育会去博采众长,但还需要时间,有个过程的。现实情况是,你必须苦学,争取考上名校,将来出人头地,学生的压力特别大。
女学生服毒,原因是他爸爸是直接的责任人,让人窒息的管制和暴力。现在说法:就是情商和逆商缺少培养;女中学生弑母,是因上学与母亲发生矛盾,也是缺少“逆商”培养;西藏落马厅官涉嫌严重违纪,他的经典语录是“谁送东西不一定记得,谁没送一定记得”。这类案例,当事人缺乏“财商”的培养。
唏嘘之余,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每个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不妨试着把 “四商”——智商,情商、逆商、财商,给孩子们从幼儿园起就科普一下,补充到孩子们的成长中去一定是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