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笔记:不“痛苦”的减重体验

 df7086 2021-03-21

梁东方

先是因为疫情而封闭在家一个月,然后是春节的时候不能回家过年,这两段生活都加剧了体重增加的趋势。这种增加好像不是我一个人的情况,而是很多人的普遍情况。人在封闭状态里、在不能与家人团聚的自己未必能明确察觉而实际上已经存在的焦虑状态中,饮食就成了一种克服虚无感、重新达成自我圆融的手段和归宿。一顿一顿,每顿饭都吃得沟满壕平就成了高山流水一样的势不可挡的习惯。

及至可以火车出行了,回到家里,才在亲人的目光里发现了自己体重已经长得太多的事实。关键是已经隐约感到那种不灵活的臃肿了!一种因为身体而妨碍了精神的轻盈的不良状态就在眼前。

于是决定从回来以后的第一天,三月一日开始减重。

这次减重直接采用了历史上减重最多的那一次的成功经验和方法。那个经验和方法是无意中达成的,在一年之内体重下降了将近18公斤。因为彻底改变了饮食习惯,这种彻底改变还是自然而然的,并非有意为之;是在国外生活了一年。国外生活一年,从未节食,也没刻意减肥,之所以有那样惊人的效果,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很少再吃炒菜,更因为主食量大大减少。主食主要是面包,不再是米饭,而且是黑面包,黑面包不那么可口所以吃得也就少。但是餐餐有肉蛋奶蔬菜水果,有葡萄干花生果酱巧克力酱鱼子酱。然后就在完全不知不觉的状态里,完全没有节食的状态里,达成了可以说是惊人的减重效果。

反思一下最近的体重增加,除了以吃解决心理问题的人类本能倾向之外,还是主食量大所致。而主食量之所以大,一个是因为传统饮食格式的习惯,一个是因为肉蛋奶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

现在,少吃主食不是不吃主食,不是为了减肥而痛苦地忍受饥饿感,相反是每顿饭都有比较充分的饱腹感的情况下的减少主食。这就需要提高肉蛋奶和蔬菜水果的饮食量,在尽量自然的状态下缩减碳水化合物的食量。

早餐晚餐基本上都是一片面包,中午吃一把米蒸出来的米饭。这样坚持下来,5天以后,累积吃了有1公斤肉,体重却是减少了1.3公斤。原因并非因为吃肉,而是因为吃肉以后主食量小了。这样到了第12天和第19天,果然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分别减少了1公斤和1.3公斤。这个速度是柔和的,相信继续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在一个月以后有更明显的效果。

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减重以后的好感觉来自并不“痛苦”的减重方式:吃主食少,就会始终保持身轻如燕的感觉或者叫做错觉,至少自己觉着自己不臃肿。立刻可以就在很短的时间,通常是一两周之内让臃肿的肚子小下来。这是少吃主食的最立竿见影的身体效果或者叫做心理效果。

而吃主食少的物理效果也是明确的,每顿饭以后不会有肚胀的感觉,连带着也解决了长期困扰着人的胀气、多气和大便不成形等问题;最意外的惊喜是,顽固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每天早晨起来要连续打几个喷嚏的情况,好像也有了大大缓解……

继续保持每顿饭少吃主食的约束,果然是饭后非常舒服,没有一向以来的那种撑得慌的不良感觉,感觉很清爽,摸一摸脸颊,也明显小了。

这不单单是身体上的好感觉,更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认同,认同于自己正在变好,正在重回青春式的灵活利索。想起之前的每顿饭后都觉着日渐臃肿起来的感觉,实在是自己都觉着非常可笑,为什么不早一点觉悟,早一点实行这样的少主食餐饮呢!

任何觉悟都是水到渠成的,自己知道却未必落实,自己明白却未必施行,那就和不知道没有什么两样。

值得注意的是,少吃主食并非不吃,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不容忽视,关键是量不能大,大了反而有害。其标准就是每顿饭吃完以后依旧浑身轻松,没有不得不挺胸叠肚的笨拙感,这是饭量恰当的一个标准,也更是吃饭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可喜的是,经过这将近20天的减少主食的持续改变,我终于找回了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之下的饮食既可以让人没有过分的饥饿感,又能确保始终走在减重的路上,而不会停滞或者增重。

减重是为了美,也是为了健康,还同时是为了自己立足这个世界的时候、精神飞翔起来的时候,不累赘。精神清爽往往和不臃肿是互文关系,虽然不一定谁就直接决定了谁,但是精神的强大是应该足以克服超重这样的小问题的;所以最好的状态,还是二者互相支撑、互相成就。

所以减重的关键,其实是精神。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个人体验,也许不具有普遍性,对不同体质的人还可能完全无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