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与谋略(序)

 金色年华554 2021-03-21

鉴于中国的史料典籍浩如烟海,各家观点、立场的差异。此文仅作为读书笔记或者个人感悟,并不完全还原历史事件和反映历史真实,仅仅是个人兴趣有感而发、略做记录而已。

既然是记录我们中国人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活动,那么先探索下人类从哪里来?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战争如何而来?

关于人类从哪里来,或者中国人从哪里来,这要看追溯到哪里。如果是地球诞生那天,那人类可能只是分子、原子或者更小的粒子。然后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一样,经过极为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变成现在的样子。以人类现有的这点考古发现,无法完整地考证出人类存在于地球存在那天到现在的整个过程。而且人类现在的认知基础,是否具备研究人类起源的条件,似乎也是问题。

到底有没有另一种可能,人类来自地球外部空间,比如源自某个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小行星所携带的某种微生物在适应地球环境之后演变出的原始人类,或者直接就来自于外星移民。。。毕竟在我们人类不断探索外太空、都在幻想移民其他星球的现在,这种可能性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唯一能肯定的是,不管来源是哪,他们在长期适应周围环境并与其他物种或同类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了,并最终成了我们现在的这个样子。

如今大部分专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追溯到的祖先是智人。

两百万年前到大约一万年前,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罗德西亚人、树居人、元谋人等等数都数不过来的原始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分布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域,最开始智人和其他原始人类甚至其他陆生动物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在吃自己能吃的,躲避打不过的。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支撑大规模的族群存在,向外扩张的范围极其有限。

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多数的原始人类处于一个独立的发展过程,相对固定的活动于某一特定区域。但到了大约七万年前,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改变。原本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活动的智人突然开始向北扩张。任何不可调和的竞争关系一定会引发战争。智人的扩张伴随着的是对其他物种残酷的种族屠杀。

这种扩张的基础显然来自于自身族群扩大所带来的生存空间的需求。族群扩大肯定是生存能力相对增强的结果,这在之后的数万年扩张中也可以看出来。

其他原始人类显然也没有那么幸运,在这场大约席卷阿拉伯半岛,并扩张到整个欧亚大陆、持续数万年的屠杀中,人类的种群最终只剩下了智人一种。

扩张的需求显然不是智人所独有的,可问题是他们是怎么突然就具有了这种扩张的能力的。可能的原因是,智人在某种不可知的因素作用下产生了基因变异,与以前或者其他物种的基因变异不同的是,这次基因变异,使智人完成了初级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的基础是认知层面的飞跃。这种飞跃体现在交流上就是由实到虚,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

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智人将简单的语言交流通过全新的思考将沟通方式从简单的提示预警和对现实世界的描述,变成了一种深层次的对未知世界和未来某种预期的表达。可以理解为学会了忽悠。其实即使是现在,人和人之间又何尝不是某种程度的忽悠与被忽悠的关系。

《左传》中有“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戎即战争,那么祀呢?祀其实是一种思想理念,一种意识形态。只要大家都相信一个虚构的故事,那么他们就会形成一个共同体,并排斥不相信这个故事或者持怀疑态度的团体或个人。

这种认知的改变,使智人从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本能为基础的小团体演变到一个相对庞大的团体,这中间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相信一个共同的故事。无论原始的图腾崇拜还是之后的理想信念,无不都是一种维护团体凝聚力的方式。

这种认知意识的产生,让智人的团体人数急剧增加,并造成智人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团结协作让先进的工具更容易制造使用,并流传下来,在与其他原始人类的争斗中人数上的巨大优势,是其他原始人类的灭亡重要原因。

因为人类的最大敌人永远是离自己最近的那批人,他们虽然讨厌苍蝇臭虫,但永远不会把它们当成有威胁的敌人,毕竟太过弱小是不配成为对手的。而类似的栖息地、类似的饮食习惯的另一群人,才是智人团体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智人和其他原始人类几乎不存在生殖隔离,这样,争夺交配权就成了另一个消灭其他原始人类的理由。

相信共同的故事,智人完成了最初的社会化改造,正是这种改造,使智人通过更加严谨的团体协作,得以在这个地球上存活并最终发展壮大起来。

这种认知上的革命使智人得以在面临外部矛盾和集团扩张时处于碾压性的优势地位,但是随着团体的不断扩大,会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智人团体内部也出现了分化,不同的智人团体由相信同一个故事的智人所组成,他们在走出非洲后,分别向更适合生存的其他洲发展。在不断分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强化并完善自己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增加自己团队的凝聚力。活跃在中国的古人类便是其中一支。

和他们非洲的祖先一样,当时的生产力和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不足以支撑一个无限庞大的团体,所以原始的中国古人再次分化,形成分散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不同团体,并且在不断分化、融合中,发展出了各自的文明。

以现有的考古发现,中国这块土地上很早就有原始人类的痕迹,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河套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等,时间跨度从一百多万年前到大约五、六千年前。从远古直立人到智人,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经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变过程。

至于这个后来的智人到底是独立进化的还是从遥远的非洲而来,现有的技术条件很难完全说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和地球上分布的其他智人一样,他们在进入相对固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时,文化几乎是独立发展的。生活在黄河流域,淮河、长江流域的有文明萌芽的智人经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成为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祖先。

所谓共同的祖先,就是从三皇到五帝的一个长时间不断融合的过程,技术流是一种生存方式的革命,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有巢氏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将他们各自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只能是文化认同,这才是超强的粘合剂。不过这种粘合剂只对氏族内部有效,那么问题来了,在各氏族不断发展壮大,开始侵蚀周边氏族领地的时候,打起来看来是不可避免。

当然,能不能打起来还是有边界的,这已经与他们对待其他动物的方式不同,不会撸胳膊挽袖子直接干,因为人类之间的交流已经成为可能,所以你是否相信我的故事,并在我的故事框架内按照我的规则生活,便成了最终边界。一般情况下是谈不拢,因为掌握话语权的往往是氏族首领,服从于你的故事,利益受损相对最大,所以看似有商量的空间,其实大多是商量不下去的,氏族之间的战争便成为常态。这种战争与智人对付更原始的直立人已经有很大区别,并不以消灭对方人口、占有对方土地为目的,更多的是使对方臣服,接受自己的文化,在自己的规则框架内行事,同时也将对方先进的生产生活技术引进到自己的部落之中。

这个漫长的过程之后,在黄河流域,神农氏姜姓炎帝、轩辕氏姬姓黄帝征服并整合了许多的小部落,在北方组成了两大部落联盟。

随着炎、黄两支部落联盟的不断向外兼并发展壮大,原本生活在陕西北部的黄帝和生活在关中西部的炎帝开始发生接触和摩擦。双方为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不断发生冲突,终于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公元前26世纪,阪泉之战爆发,经三个回合的大规模战役,黄帝点数取胜,被打趴下的炎帝部落,并入黄帝部落,组成一个看上去并不怎么严密的夏族联盟。

和夏族这种小部落同化的产物一样。生活在河南北部及湖南、湖北、江西的部分地区、由蚩尤所领导的黎苗部落也是九黎整合苗蛮和其他小部落而来。

另外还有一股势力是生活在山东及渤海沿岸部分地区的东夷人。

这三股比较大的部族势力与炎、黄的夏族部落联盟一样,也是通过共同的图腾崇拜和信仰,以及不同规模的战争形式整合在一起的。

这种氏族通过图腾信仰和战争整合为部落所带来的好处是,大型团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被打残甚至灭族的可能性降低。同时,不同的氏族会将本族中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部落内部,以前存在的技术壁垒就此消失,改善了部落内部的生存状态。

但任何变化带来积极的因素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原本靠血缘天然粘合在一起的氏族社会在吸收了不同的氏族之后,血缘纽带对部落内部的其他氏族便不再起作用。这造成的结果是,要么这个部落联盟是相对松散的,要么新加入的氏族依附于征服自己的氏族。虽然通过氏族之间的通婚可以一定程度上将不同氏族团结在一个部落之中,可是地位的天然差距肯定会在部落内部形成不同的阶层。这种地位差距带来的离心力使部落从内部瓦解成为可能。

要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找一个共同的敌人,通过战争的方式来产生内部凝聚力。当然这肯定不是发动战争的唯一目的。

夏族、黎苗、东夷这些大的部落形成时,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比以前先进的生产工具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口增多,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的问题。夏族和东夷分别向东南和西南发展,经过不断的扩张,他们终于与向北扩张的黎苗碰上了。

此时的黎苗内部氏族派系也非常多,总体分为两大集团,活跃在北部的九黎和生活在南部的三苗。九黎部族在整个集团内部处于领导地位,因此,作为九黎的首领,蚩尤也同时领导着整个黎苗集团。

随着夏族和黎苗接触的增多,两个有着不同生活习惯和信仰的族群之间的摩擦不断增加,已不可调和,战争成了唯一选择,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