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不上本科智商都有问题”,HR没忍住说了句心里话?暗藏一个举国上下讳莫如深的重大教育理论问题?

 昵称815848 2021-03-2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几天,一个公司的HR在招聘时,一句“考不上本科智商都有问题”,引爆舆论,冲上热搜。这位仁兄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多少人朝思暮想的“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美事,竟就这么轻巧地落在了自己身上。

综观热搜的评论,和事主直接相关是对其素质和学历歧视的谴责,例如:“学历不符合岗位要求,婉拒就行了,何必出口伤人呢!”“他可以不要专科,完全没毛病。但不可以侮辱专科生。”“hr素质太低了,这个没必要再嘲讽一句,拒绝了就可以结束了。”等等。

但也衍生出了和事主没有直接关系的话题,这些话题大都和教育有关。大概分三类:

一类认为学历高低和智商无关。学历不高是因为努力不够。例如:“恕我直言,考不上本科只是当时年少无知没用心认真学而已,跟智商一点关系都没有,要让他们尝尽生活的苦再去考一遍考上的也多了去了,虽然我是个研究生,但是我觉得我身边不是本科生的朋友智商情商都很高。”

另一类认为“hr就是没忍住说了心里话”,也就是说相信存在智商问题,不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搞定一切。例如:“我就是一本,但从不相信努力,我只相信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明明不喜欢搞科研,个个争着去考研;明明不善理论善技能,非得要读本科。真的挺没意思的,人生是为自己而活。读了专科孩子们,别管人家说三道四,别因歧视而灰心,只要回顾这一生你自己不后悔就可以了。”“我觉得稍微有点智商的都知道努力,'你家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其实是笨到连努力都不知道。”“专科比一本努力那不更说明是智商问题了吗?”“还有的人,努力也没用一一天生脑子笨.我,咳咳,数学真的不会,高考数学,咳咳.不敢说出来,我怕被鄙视。”

第三类是强调环境的作用。例如:“你来镇里村里看看,师资,教学环境,按我所知,我的同学没有一个考上一本的。何不食肉糜,说得轻松,难道我们都智商有问题吗?为什么现在家长都把孩子送教育机构,为什么不让孩子快乐成长?就是因为我们都经历过因为教育环境带来的教育偏差,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懂了吗?”“你来我们农村的高中你就知道不光是努力的问题,努力只能说自控力比较好,和智商没半毛钱关系。我们镇上那个学校没有一个考上本科。我后来出来城里读书,拼死拼活勉强考一个大专,然后再专升本。有时候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感觉,那种心情很复杂,不知道该怪谁,怪自己的命!”等等。

以上这三类问题,如果上升到教育理论就是遗传和环境或者说先天和后天的关系问题,即:智力能否遗传?特别是智力能否改变、能够有多大程度的改变?先天和后天哪个更重要?个人的努力和环境哪个更重要?而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我们是一个更多倾向于后天、环境和个人努力的民族,也就是环境决定论的坚定信仰者。我们经常可以看听到这样的话: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行的,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学好。一个自称是北大毕业的在抖音上也这样说:成功和智商没关系,而是取决于习惯。只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就能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这样的“鸡汤”,在今天这个“内卷”的时代,的确很励志,很对家长的胃口。可是,也正是诸如此类不分青红皂白的鸡汤,使家庭对子女教育进行近乎疯狂的非理性投资,甚至给孩子造成了悲剧。因为他们相信,好的教育能改变智力。孩子学习不好不是别的,而是环境资源不好,而是孩子不够努力。

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曾写《遗传决定论VS环境决定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乐观主义?》和《家长最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等有关的教育科普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题目阅读。

遗传和环境的关系,是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然而,我国目前从上到下、从家庭到学校,都对此讳莫如深。

不解开这个面纱,不直视遗传和环境的关系,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走出“内卷”的误区。

欢迎大家争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