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辨解

 立大志受大苦 2021-03-21

前贤云“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阳八味是也。此方此语相传已久,市医莫不奉为准绳,未有几个窥透破绽,余不能无疑也。疑者何?疑方药之不与命名相符。既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必是在扶助坎中一点真气上说,真气一衰,群阴四起,故曰阴翳。真气一旺,阴邪即灭,故为益火。方中桂、附二物,力能扶坎中真阳,用此便合圣经。何得又用熟地、枣皮之滋,阴邪即盛,就不这用此,丹皮之泻火益火而反泻火,实属不通,山药、获苓、泽街之甘淡养明则利水乎?推其意也,以为桂、附之辛热属火,降少升多,不能直趋于下,故借此熟地、枣皮沉重收敛之品,眉批:敦知五味下喉,其气味立刻周遍,呼吸立刻上下交通,何待此药?而使其趋下;又以丹皮之苦寒助之,更以苓、泽利水,使阴邪由下而出,似为有理。独不思仲景治少阴病,四肢厥逆、腹痛囊缩、爪黑唇青、大汗淋漓,满身全是阴翳,何不重用此熟地、枣皮、丹皮、苓、泽之品,而独重用姜、附、草三味起死回生,其功迅速?由此观之,仲景之白通、四逆,实“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者也。若此方而云益火消阴,断乎不可。余非固为好辩,此是淆乱圣经之言,毒流已久,祸延已深,不得不急为剪除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