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王冰的这句话怎么用?

 愚公移山之志 2017-10-10

导读:我们在临床上,常常遇到一派热证的患者,但用苦寒药治疗后热象反增,这样的情况怎么办?一起看看焦老如何解惑吧!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一名句,是唐代太仆令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时,对《至真要大论篇》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这段经文的注解。


原注是这样说的:“言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故曰求其属也。”王冰这两句注解对后世学者启发很大,对临床起到了极好的指导作用,为后人所遵崇。


例如清·姚止庵在《内经节注》称赞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二语,治法之精义也。发前人所未发,为后学之津梁,伟哉启玄!俎豆万世矣。”



 一 



今天我们主要谈“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句话是解释经文“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


意思是说,用苦寒药治疗热病而热反增重者,不是火有余,而是真阴不足,阴不足则火亢,故热增,治疗时则不治其火,而应补其真阴以配其阳,则阴气复而热自退。


我们在临床上,常常遇到看上去口渴,思冷饮,饮不解渴,大便干燥,舌苔黄厚少津,脉数,俨然一派热证,但用苦寒药治疗口渴不解,舌质变红,口渴加重,大便干秘,热象反增之类证候。


这时我常根据“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说,采用六味地黄丸、玉女煎、左归丸、大补阴丸等药方随证加减,往往应手而效。



 二 



例如: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周某某之证,口渴思冷饮,手足心热,身有低烧,脉数,此时如用苦寒则热反增,所以我们用了大量的生地、元参,并加山萸、泽泻、丹皮、黄柏炭等,实际上是六味地黄汤的精神。


因为中医有“急则治其标”的明训,故又加生石膏、知母、麦冬、女贞子、牛膝、川断炭之类,则又具有玉女煎之意。


因病久欲作痨热,故又加鳖甲、龟板、秦艽、地骨皮之类,有秦艽扶羸汤、鳖甲扶羸汤之意,又有大补阴丸之精神。


总之,以滋补肾中真阴治其本,即所谓求其属也,“属”即“本”(真阴真火)的意思。佐以辛凉之品以及炭类以治其标而取得效果,并未用苦寒之品。


再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李某某,女,46岁。其症见身热,口渴,思冷饮,手足心热,饮不解渴,小便时痛而色黄,有时牙龈出血,有时鼻衄,月经量多而提前,有时淋漓不断,舌苔厚而少津,脉数。曾服中西药治疗不效。来诊前血色素常波动在5~6克%。


经分析辨证为肾阴虚而血热,采用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处方为:生地、元参、天冬、麦冬、川断炭、生白芍、山萸肉、茯苓、泽泻、黄柏炭、生茅根、仙鹤草、白术(有时用苍术,有时用佩兰)、焦三仙。


经加减治疗3个月而达痊愈,血色素11.5克/100毫升,红细胞400万/毫米3,白细胞7000/毫米3,血小板18万/毫米3


再如:南斯拉夫学生拉达,女,13岁。患尿崩症,口渴思冷饮,饮水多,每日最多喝8立升,小便多,呈饮一溲一状态。


中医辨证为消渴病,以上、下二消为主。中医理论认为,三消之本在肾,肾之真阴不足,真水不能制火,故火亢而灼津。肾失固摄,脬气不固,故尿多。


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其处方如下:生地50克,山萸15克,生石膏55克,山药2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葛根15克,覆盆子12克,桑螵蛸15克,乌药10克,益智仁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9克,天门冬12克,紫肉桂2克。


方中葛根配石膏不仅能治口渴(但不能治胃阴虚的口渴)并且能防止石膏之寒抑遏中阳。


方中有四物汤,旨在补血调经,促进女孩的发育。该女孩虽已13岁,但看起来像八九岁小孩,月经未曾来潮。


又在服汤药的同时,为了解除口渴,特开了代茶中药方:生地50克,元参40克,山药30克,山萸肉15克,茯苓12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紫肉桂2克。煎水取5000毫升,代茶饮。


在治疗中虽用了紫肉桂,但其量很小,总方仍以补真阴为主,但善补阴者,阳中求阴,阴得阳升,则源泉不竭,用紫肉桂是为了助肾阳以更好地生肾阴,这是阴阳学说在临床上具体运用的良好例子。


经过3个月治疗,此患者不但消渴得愈,且月经来潮。


再如:张某某,男,60岁。


糖尿病患者,中医称为消渴病,其病机为真水不足,不能制火,火亢则消水谷,肾虚则尿多,亦采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


处方如下:生地35克,山萸肉10克,元参25克,天冬9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花粉20克,五味子10克,生石膏35克,葛根12克,紫肉桂2克,白术5克,连翘12克。


进21剂,症状消失,血糖正常,尿糖阴性。停药10个月后再查血糖130毫克/100毫升。饭后2小时血糖160毫克/100毫升,尿糖(+~++)。空腹尿糖(-)。



 三 



总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思想,是王冰所说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精神的更具体的体现。


故将这两句合并起来则更易理解,可并读为“寒之不寒,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不热,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本文只谈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一句的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