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快乐老年435 2021-03-21

1917年,易耀彩出生在的江西泰和,在他小的时候,农民吃不饱饭,地主却富得流油,因为粮食都被地主收去了。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少将易耀彩

易耀彩的父母走投无路,就参加了赤卫队。赤卫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一带组织的农民队伍,这一农村武装的建立,跟毛主席有着很大的关系。

1927年,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后,转向井冈山。第二年,朱德、陈毅也领导了湘南起义,并于同年与南昌起义的队伍会师,三支队伍共聚井冈山。

红军在那里打土豪,分田地,发动农民,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赤卫队由此产生。易耀采的父母积极参与,成为了赤卫队的骨干分子。在父母的教育下,他很小就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不仅如此,他的父母还把他送到红军当中,尽管易耀彩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易耀彩是在红军中成长的,在共产党的教育下,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随着起义军队的不断扩大,这支原本仅在井冈山打游击的队伍,竟然在两年之后,也就是1931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此时的易耀彩也不过15岁,就已经是红军独立5师15团的政治处的干事了。

他贫农出身,读书写字,打枪放炮都在军中学会。为了学习文化,他决定先写会全团人的名字,并教会全团人写自己的名字。这样既拉近了与战士的距离,还能教会全团人写字,共同进步。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井冈山会师

红军之中,很多人都要比易耀彩年纪大,而易耀彩的任务就是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只见这些学员们都瞪大眼睛看着他,不过十几岁的年纪,还没有枪高。就拿着小本本,有板有眼地走向讲台。

有的人开始起哄,说:“走错地方了吧。”还有的人说:“怎么是个娃娃啊?”

这时的政治处主任就在一旁站着,不去干涉他,上台之前主任对他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年轻人需要锻炼。”开始的时候,易耀彩在台上发麻,说不出话,还会望着主任。

但他很快就找到了方法,干脆就不说话,等大家安静下来。

大家都安静了,易耀彩在这才开口:“我没有走错地方,就是个娃娃。但是我认识字,懂得革命道理。你们如果不虚心学习,虽然年纪大,但脑子空空,就得永远受人欺负。”

大家一听都不说话了,演讲也就顺利进行了。第一节课顺利完成后,政治处主任摸了摸他的头,他就把头躲开,主任知道这个小孩子长大了,很是欣慰。

第三次反围剿时,易耀彩随着红军紧急移动。路过家门口时,只在家门口停了几秒钟,看了看在院子里干活的父母,就继续着前进了。

随着一场一场的演讲,一次一次的战斗。易耀彩发动的群众越来越多,并于1933年担任了连队的指导员。但此时的红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随着国民党不断加强对苏区的封锁与进攻,再加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的出路只能是转移了。

1934年,易耀彩的家乡被敌人占领,敌人杀害了他的父母,还残忍地把他的父母钉在门板上,沉入了赣江。他知道这一噩耗后恨不得立即赶回去。

但在战争中牺牲的人太多了,又岂止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全连的人都去报私仇,革命还怎么胜利呢?他想到了这一点,更加积极的工作了。

红军长征迫在眉睫,当时的易耀彩仅仅18岁,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红小鬼”。

临行前,他特意跑到了山上,深深地向故乡鞠了一躬,心想这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但若自己为了革命而牺牲,也是值得的。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易氏故宅

战友们也和他一样朝着自己的家乡鞠躬,以示告别。大家一起唱歌相互鼓励劝慰,打敌人的劲头也更加强烈了。

在长征路上,有着是翻不完的山,跨不完的河,还有疯狂的追兵,大家都很疲惫。

但疲惫不能停止学习,易耀彩相应号召,写了字,贴在士兵们的后背上,让大家认字。有的战士就提出质疑,说:“不知道哪天,我们就没命了,学这还有什么用?”

面对士兵的质疑,他说:“说不定哪天我们就牺牲了,也包括我在内。但总有人活下来。活下来的人没耽误时间学习,就能更好地斗争,大家要有信念,别敌人还没打来,自己就认输了。”

就这样,士兵们被说服了。只要一有士兵想要放弃,易耀彩就及时给战士们谈心,做思想工作。战士们也都相互鼓劲儿,休息时就唱支歌儿,认认字,读读书,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

1935年5月25日,经过激烈战斗,红一方面军终于抢夺了泸定桥,但桥面上是一根一根的铁索,底下是湍流的急水。先行的战士们就抓着一根根铁索,攀爬过河,稍有不慎就掉落河中。

而后续部队正在赶来,国民党也在加紧向这里行军。如果不能赶快过河,我军很可能被袭击。面对如此困境,易耀彩义不容辞地接受了组织的任务,带着战士们在河边找到很多木板,随后分发给渡河的战士。

战士们将木板放在铁索上,抱着木板滑过去,既加快了过河速度,也降低了落水的风险。但木板数量有限,远远不够让所有的战士都安全渡河。易耀彩也还在不断搜集着大量木板,直到大桥又被搭建起来,所有战士都安全渡河,他才停下来。

长征路上困难重重,就在过草地时,易耀彩患上了疟疾,行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为了不连累大家,易耀彩决定留在当地的老乡家休养,但战士们不同意,并团结起来对他又担又背,虽然他们已经被大部队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但不能放弃希望,士兵们都鼓励着他。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易耀彩少将在莫斯科

傍晚时分,大家找来了点吃的,不过是些草根野菜。这样的伙食,还远远不够一个正常人吃,又怎么能满足伤员的营养需求呢?于是大家就拿出了牛皮带,熬成了一大锅汤。

易耀彩填饱肚子后,身体逐渐好转,落伍的士兵也很快追上了大部队。大家齐心协力,顺利通过草原,爬过雪山,到达陕北。

1937年,易耀彩进入抗大学习,随后派往抗日前线。他从营长做起,到1940年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分区参谋长时,仅仅23岁,真可谓是少年英雄。

随着年龄的增大,易耀彩的婚配问题也成为了组织考虑的范围,于是被组织安排了相亲。易耀彩听说后,赶忙推辞,就说:“军中比我官职高,贡献大,年龄大的同志有很多,应该先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

但当时司令员邓华说:“只要达到结婚要求,党组织都会安排的,你现在达到了。让你相亲,你就相亲呗。”

易耀彩听了邓华的话,便不再推辞,随后被告知,他的相亲对象是休养一连张医生。

这天,和易参谋长相亲的张医生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范景阳,说:“我要去见易参谋长,是相亲,你陪我去吧!”

“相亲还用陪啊?”范景阳问到。

院长插话说:“相亲嘛,大家都腼腆,不好意思说话。你原先是话剧团的,在一旁开开玩笑,说说话,促成一对好姻缘,不也是好事吗?”

范景阳一听也是,就陪张医生去了。相亲结束后,范景阳依旧在学校学习,只知道张医生的相亲没有成功。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王平上将与范景新

谁知一个月后,分区的组织科长肖时任找到了范景阳,说:“你家的情况调查了,锄奸科长臧智亲自调查的,没问题,合格了,准备结婚吧!”

范景阳都听呆了,说:“跟我说话吗?和谁结婚?”

“当然是和易参谋长了,他啊,对你印象不错。”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范景阳与易耀彩少将

“可他不是和张医生相得亲吗?”

“你先别管和谁相亲,他中意的人,是你啊!”

范景阳对易参谋长印象不错,虽然有些心动,但考虑到张医生,便说:“那张医生怎么办?”

“我们不是包办婚姻,易参谋长不喜欢张医生,张医生也不喜欢易参谋长,这事就告一段落了。不要因为你是陪张医生相亲的,就觉得对不起张医生,这是两码事啊!”

范景阳觉得很有道理,说:“那也应该先接触吧,没必要这么着急啊,现在不都提倡先恋爱,后结婚吗?”

肖时任说:“现在是打仗,没有那么多功夫?易参谋长的人品你也知道。一般人先恋爱后结婚,你带头,来他个先结婚后恋爱吧!”

“可我二姐还没有结婚,我怎么能先结呢?”范景阳问到。

“这个也不冲突,你二姐是你二姐。说句不太好听的,你二姐如果一辈子不出嫁,你还做尼姑不成?”

范景阳笑了,肖时任继续说:“你可以跟易参谋长多接触几天,这里不是包办婚姻,你要是同意,就结婚。不同意,谁也不会逼你吗?”

范景阳点头答应了。在随后的几天中,两个人也加强了了解。易耀彩了解到范景阳出生在河北一个先进分子家庭,家里面都积极抗日。父亲是村委会的主任,大哥、二哥也都是党的联络员。

而她还有姐妹,分别是大姐范景新、二姐范景明。大姐范景新早就参加了革命队伍,是晋察冀三分区的妇女主任,于1939年嫁给了王平上将。当时军队中缺少文艺兵,时任冲锋剧社社长的霍嘉霖就去乡下招兵,二姐范景明和她都报了名。

霍嘉霖就问她们:“你们会什么啊?”

这两个姐妹说,我们会扭秧歌,于是就扭了起来,霍嘉霖笑了笑,将她们分配到话剧社。后来,军队中缺少医药人才,她们也就被分配到了白求恩医科学校学习,范景阳就成为了一名女药师。

双方了解了彼此的过去,也颇有好感,决定继续走下去。随后便完成了婚礼。1941年,二姐的婚事也敲定了,对方是三分区的政治部主任王宗槐中将。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王宗槐中将与范景明

次年,范景阳生下一名男婴。出于工作的需要,易耀彩被调往调往第四军分区,范景阳也随同。当时四分区的司令员肖华找到了他:“我们四分区的麦子快熟了,鬼子就该打我们的主意了,你现在有没有主意?”

“那就用我们的老办法,敌进我退。他们来收粮食,我们就一边组织队伍阻击,然后运动到敌人后方,让他们收不走也带不走。”

肖华笑了笑,说:“正合我意,但我们抄鬼子的后路,可不能被鬼子抄了后路,后方机关单位也得做好游击。”

二人商量完毕,都要带着军队上前线。临行前,易耀采亲吻了自己的孩子,并给了妻子一把手枪,留给她防身用,叮嘱她注意安全。

范景阳也察觉到了事情的紧急,要不然老易是不会这样做的。她是个烈性子,于是安慰丈夫说:“你就放心带队去吧,后方不会有事的。如果有,我就跟鬼子拼了。”

妻子的决心,让丈夫很受鼓舞。果不其然,鬼子在前线吃了大亏,就向根据地内部围剿。范景阳也随着分区机关转移,还抱着两个月大的孩子。可部队在快速行军,范景阳也得加紧步伐,但总是吵到孩子。孩子睡不安稳,哭闹起来。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范氏三姐妹

范景阳就说:“这太危险了,容易使部队暴露,大家不要为难,我马上离开到河那边去,万一被鬼子碰上,我有勃朗宁(德国造小手枪),只有三发子弹,头一发打死孩子,第二发让鬼子抵命,第三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

说完,范景阳便离开了队伍。门诊部的江医生也追上来说:“我陪你去,正好三发子弹,第三发归我啦!”范景阳不同意,江医生抢过范景阳重重的包袱,二话不说地走在了前面。

两位女医生找到了一个山洞,孩子也不再哭泣。到了天黑,鬼子也没有来,但两个人也不敢动弹,就在山洞里躲避,就这样一直等到战役结束后,才被战友们找到。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范家三姐妹和丈夫们

而另一面传来捷报,肖华和易参谋长仅用三天就收好粮食。等敌人到时,八路军也已经转移。

易耀彩回到了后方,可不见了妻子和孩子,细一打听才知道妻子离开了队伍,组织已经派人去找了。军分区守住了粮食,决定召开庆祝大会,可他却高兴不起来,还在焦急地等待妻子。

就在庆祝大会的前一天,范景阳终于回到了家中。易耀彩特意吹着口琴回家迎接妻子和孩子,看着可爱的孩子,易耀彩对妻子说:“可喜可贺,我们的儿子闯过了人生第一道难关!”

1945年,中国大地已经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大同战役爆发,易耀彩被任命为野8旅的旅长。他扫清了大同的南部和西部外围,并料到敌人会趁自己立足未稳,抢回失去的地盘。

于是只留守一营,然后分兵两路包抄敌人,成功歼灭敌人一个团。随后准备攻击南太庙,为了对付敌人的坦克,野8旅连夜修建了5公里长的壕沟,敌人龟缩在防御工事内。

要攻打南太庙,首先要渡过拒马河。他算好雨季,还有几天时间休整。不料一天晚上,大雨倾盆河水暴涨,部队必须马上过河。

可野8旅刚刚完成战斗,十分疲惫。他便号召士兵们,坚持战斗。因为大雨是最好的掩护,谁会在雨天过河呢?敌人果然没有防备。

经过一夜的激战,野8旅抢占了火车站,此时的南太庙只剩下敌人两个团,彻底没有了逃跑的机会。但他们防守依然很强,易耀彩让后面的部队赶快行军,后一举攻克了南太庙,受到毛主席的嘉奖。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易耀彩少将和范景阳

不久后,太原解放,阎锡山提前逃跑,山西只剩下大同一座孤城。面对着解放军的围困,大同守军全部投降。随后易耀彩参加了兰州和宁夏的战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胜利。

1950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易耀采被任命为青岛海军基地司令员。由陆军转向海军,完全是两套不同的业务,他有些不知所措。

任命以后他马不停蹄地学习新业务内容,一边抢修沿岸炮台和机场,一边组织人员研发新的40吨的炮艇。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没有研发的相关经验,这时易耀彩接到命令,要到苏联海军军事学院学习,易耀彩也十分愿意去。

即将远离祖国,唯一让他牵挂的不是妻子,而是故乡。他已经17年没有回到故乡了,趁着一个月的休假,和妻子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范家三姐妹

夫妻二人悄悄返回家乡,并没有麻烦当地政府。可刚回到祖宅,家中却有人居住。易耀彩想着这么多年了过去了,很正常,就没有在意。妻子刚想推门进去,被他拦了下来,易耀彩说:“既然有了新主人,就不要打扰人家了。”

二人直接去了祖坟给父母扫墓。可在路上,一个女子把易耀彩拦住,并叫出了他的名字。范景阳以为是老乡,也笑脸相迎。可一问名字,易耀彩却惊呆了,她的名字叫张凤娥。

按理来说,她才是易耀彩的妻子。原来在易耀彩10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虽然是赤卫队的成员,但也依照故乡的习俗,给易耀彩定了童养媳。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范景阳

而这童养媳就是正在逃难的张凤娥,此时她已经父母双亡。后来,易耀彩参加红军,张凤娥就留在易耀彩家中。易耀彩的父母被敌人抓捕时,邻居看张凤娥可怜,就说是自己家的女儿,这才躲过一劫。

易耀彩的父母死后,张凤娥就居住在原地。她是传统的女性,讲究从一而终,也一直等待着。易耀彩也早以认为张凤娥已经死亡,就没有给家里写信。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虽然张月娥也知道丈夫很可能已经牺牲,但她还是等候,并按时给公婆祭扫。易耀彩了解了张凤娥的事情后,虽然内心愧疚,但也不可能再婚。他觉得对不起张凤娥,便和妻子商量把她当作姐姐。

张凤娥生活十分艰苦,易耀彩也不宽裕,因为当时还是配给制,但随后易耀彩还是每月给她寄去给养费。易耀彩还特意找到了当地政府,为她争取了烈士补助。

不仅如此,易耀彩还准备在自己的战友中,给张月娥安排相亲,但被她拒绝了,她准备终生不嫁。事已至此,愧疚也没有用了,能做的也都做了,只好由着张月娥了。

1958年,易耀彩从苏联学成归来,回到了海军基地。朱德总司令前来视察时,说:“中国缺钱,海军就更缺了,辛苦你了。”

易耀彩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只要我们还在发展,都会好起来的。”朱总司令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检阅了海军官兵。在以后的岁月中,易耀彩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和北海舰队副司令员。

开国少将易耀彩:带妻子回乡扫墓遇见童养媳,妻子的做法让人称赞

图 朱德总司令

1990年,易耀彩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遵照他的遗嘱,将部分遗骨回葬故乡。1998年,张月娥逝世,范景阳知道后,将张月娥和易耀彩合葬,也算完成了张月娥的心愿,给了她一个归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