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后,开国少将携妻子回乡探亲,却发现家里还有一位妻子在等他

 视频转换软件 2023-04-17 发布于安徽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以来所奉行的婚姻准则。

就算是在民国时期,也会有不少可怜的女子因为家境贫寒被卖给别人做童养媳。

易耀彩将军十岁时,就曾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一个比自己年长两岁的女孩为妻。

后来,易耀彩因要投身革命而不得不背井离乡,便与那位没有丝毫感情的童养媳失去了联系。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易耀彩本以为女孩早已惨死在敌人的枪下。没想到,等他功成名就带着妻子回老家探亲时,却发现家中还有位妻子已等他了22年。

离家投身革命

1917年,易耀彩出生在江西省的泰和县,他的降生使得全家人都喜出望外。

为了儿子将来能有一门好亲事,没过几年易耀彩的父母便决定要为他找一个童养媳。

童养媳在那个年代里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婚姻方式,究其原因还是当时的老百姓都过着困苦落后的生活,大部分人都拿不出钱来娶一位合适的妻子。

所以人们就会选择在路边捡没人要的女弃婴,或者是以极低的价格从灾民手中买下他们明码标价的幼女。将这些女孩抚养至十六、七岁以后,便可以让其直接和自己的儿子完婚。

1927年易耀彩刚刚年满十岁,他的父母就给他买来了一个名叫张凤娥的女孩,小女孩刚到易家时也不过才十二岁。

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到过童养媳,但可想而知她们的生活并不会好过。若是碰到善良的人还好,如果不幸来到恶毒的人家里就会整日辛苦劳作、食不果腹。

幸好易氏夫妇二人为人还算和善,张凤娥来到易家以后也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新家庭。她每天除了照顾易耀彩和他的父母以外,就是做一些喂鸡、放羊之类的农活。

这边夫妻俩整日高兴的盼望着儿子长大成婚的那一天,可另一边易耀彩本人却对这件事毫不在意。

易耀彩对张凤娥本就没有任何的男女之情,加上他当时又太过年幼,所以易耀彩一直把张凤娥当成是自己的姐姐。

就这样过了两年以后,共产党的新思想席卷全国,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易耀彩也下定决心准备投身报国。

易耀彩十二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他又参与了江西泰和县的农民暴乱。

当时在万安县农民军的帮助下,他们不仅为我党上缴了七十多支步枪,而且还砸开监牢,营救出许多被关押在内共产党员。后来他又凭借自己不断地努力,成为了江西独立团的指导员。

1934年易耀彩准备离开家乡,参加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他知道自己此番离开就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所以临行前他特意叮嘱张凤娥,要她离开易家去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

可彼时的张凤娥只是一个深受旧思想侵害的无知女人,除了继续留在家里等着丈夫归来,她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往何处。

“我等你”三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易耀彩便匆忙的离开了家。没想到他前脚刚走,后脚敌人便拿着枪闯进了他的家中。

当时国共分裂已成定局,国民党为了打击我党不仅到处大肆搜捕我党成员,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肯放过。易耀彩在当地也算是颇有名气,所以他的亲人就变成了国民党的重点残害对象。

张凤娥因为躲在院子的柴垛里逃过一劫,可易耀彩的父母却没那么幸运。国民党把他们抓到监牢里审问无果以后,便将二人残忍杀害,尸体也被丢进了赣江里。

附近的村民们偶然打捞上了易氏夫妇的尸体,就将其送回了易家。张凤娥虽然不是二人的亲生女儿,但多年的相处早已让她对两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于是张凤娥便卖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用这笔钱亲手将两位老人安葬。此后张凤娥就守着这间家徒四壁的小破房子,等了易耀彩一年又一年。

战场上英勇抗敌

易耀彩和无数的红军战士一起,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千难万险。

1935年,红军经历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场关键性战役—飞渡泸定桥。

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我军不得不立刻以最快的速度渡过大渡河。而当时的河面上却只有一根根光滑的铁锁链,根本无法支持这么多人通过。

战士们本打算抓着铁链一片一片的铺木板架桥,可奈何河水太过湍急,大家尝试了无数次也没能成功。况且这种渡桥方法也实在太过危险,一旦有人失足踩空就会被下面的滔滔江水所淹没。

这样的渡桥方法无疑是错误的,就在这时易耀彩想出了一个主意。只见他抱着木板,把两段往铁链上一搭,而后便开始快速的向对岸滚去。全长一百多米的泸定桥,易耀彩仅仅花了几分钟时间就滚过去了。

就这样红一军完成了飞渡泸定桥的任务,成功躲过了国民党的追击。

后来长征大军在经过一片草地时,由于草地里空气太过潮湿且蚊虫肆虐,很多人都不幸感染上了疟疾甚至因此而牺牲。

易耀彩也没能幸免于难,那时部队本打算让他就在当地的老百姓家中休养。可与易耀彩关系较好的“舅老爷”却坚决不同意。

于是舅老爷就背着易耀彩连夜追赶大部队,中途舅老爷又把自己的皮带解了下来给易耀彩炖汤喝,还骗他说这是牛肉汤。

没想到在舅老爷的坚持不懈下,易耀彩的病还真的逐渐好了起来。由此可见,我们革命的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长征结束以后,易家被害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前线。易耀彩本以为全家都已经惨死在了敌人手中,于是悲痛万分的他下定决心誓死要为家人报仇。可他没有想到,家中还有一个年轻的妻子正在等待着他的归来。

易耀彩在战场上的表现可谓英勇无比、无人能挡。当时晋察冀军区有两个八旅,一个是被大家称为野八旅的野战军八旅,另一个则是独立第八旅。

野八旅的战斗力极强,在整个华北平原上,敌人只要听到他们的威名后无不闻风丧胆。而野八旅的首任旅长正是易耀彩。

1946年7月份,易耀彩率领野八旅攻打大同。当时他先是带着战士们扫清了大同西侧和南侧的全部敌军。随后易耀彩预测敌方一定会来争夺这块要地,于是他便留下一个营在城内驻扎,负责牵制消耗敌军。

他自己则带着主力军分布在城墙两翼,只待时机一到,两翼大军便迅速围堵上来。就这样易耀彩带领手下们成功的歼灭了一个团的敌人。

此后易耀彩更是立下了不少的赫赫战功,并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少将军衔。

携妻子再见故人

除了在事业上颇有成就以外,易耀彩的爱情故事也是非常为人所津津乐道的。

作为一名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英勇战士,受伤对于易耀彩来说算是家常便饭。一次易耀彩因为受伤住进了野战军医院,并在那里第一次遇见了自己今后相伴一生的妻子范景阳。

范景阳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中,她的父亲、叔叔、伯伯全都是中国共产党员。所以范景阳也耳濡目染在很小的时候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范景阳不仅长相漂亮、气质出众,还是一个心地善良颇有人格魅力的优秀医生。

第一次见面两人仅仅交流了几句话便再次分道扬镳了。没过多久组织上看易耀彩孤家寡人一个,就想到要给他安排一场相亲,而相亲的对象恰好是野战医院一位姓张的医生。

张医生在得到消息以后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范景阳,想要让她陪自己一同前往,范景阳也没有多想就欣然同意了。

可相亲过后易耀彩却找到了司令员并含蓄的说道:“昨天我们见过面了,张医生我觉得不太合适,但和她一起来的那位我觉得还挺好的。”就这样两人在组织和同伴的撮合下,很快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以后,易耀彩并没有把自己曾经有过童养媳的事情告诉范景阳,因为他觉得那段感情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婚姻,而且在这样新婚燕尔之际也不适合谈论这件事。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组织上决定派遣易耀彩到苏联去学习有关海军的发展方法。在临行前易耀彩决定先带着妻子回老家,看看自己曾经长大的地方。

令易耀彩感到意外的是,当他打开家中大门之后,却在院中看到了一位面容苍老的老妇人。几番确认后易耀彩才敢相信这个人就是自己曾经的童养媳张凤娥。

面对故人易耀彩感到又惊喜又愧疚,他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弱女子竟然真的在原地等了自己这么多年。

而范景阳在得知张凤娥的真实身份后也没有感到生气或吃醋,相反她还对这位可怜的女性表示出深深的同情。

所以从那以后,不管她和易耀彩身处何地,范景阳都会按时的往张凤娥所处的泰和县寄足够的钱,好让她的生活能过的好一点。

易耀彩也曾在遗嘱中写道:自己离世后,将骨灰分成两份,一份撒在他曾为之奋斗过的青岛海军基地的海域内,一份送回江西老家安葬,并希望张凤娥去世以后也能葬在自己的身边。

1990年10月,易耀彩将军因病去世,享年73岁。8年后,张凤娥也去世了,范景阳遵照丈夫的遗嘱,亲自回到老家,为她料理了后事,并将她葬在了易耀彩的身边。

张凤娥的故事虽然令人感到唏嘘,但在这件事中,我们很难说谁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我想要怪就只能怪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当时人们对于无辜女子的轻视和压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