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剧》2021年第1期丨谭霈生:是“戏剧的”还是“叙事的” ——戏剧学学科两个方向之辨

 顺其自然h 2021-03-21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 AMI”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图片
图片

识别下方二维码查阅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电子版

是“戏剧的”还是“叙事的”

——戏剧学学科两个方向之辨

谭霈生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丨Abstract

文章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学科结构上曾经是“戏剧”隶属于“文学”。作为一种传统观念的延续,在戏剧学科内部又分成两个不同的方向,“戏剧的”和“叙事的”。文章从历史沿革、学科结构、学科热点等方面分析了其中原因。作者强调,基础理论只是理论研究的前提,而且是必要的前提,作为学术研究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然而,无论空间有多大,它的对象应该是“戏剧”,而绝不是“文学—叙事文学”。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drama once belonged to literature due to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reasons. Afterwards,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discipline, drama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major fields focusing on “dramatic” and “narrative” respective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discipline structure and discipline hot issues.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basic theory is not only the premis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but also the necessary premise, which is very broad as a space of academic research. However, no matter how broad the space is, its object should be about “dramatic”, not “literature—the narrative literature”.

关键词丨Keywords

戏剧  叙事文学

drama, the narrative literature

关于“戏剧影视学”,我只能谈“戏剧”。对于影视学,近年来由于精力不足,未能认真关注,没有资格议论。关于“戏剧”学科,我只想谈一个问题:关于学科内部不同方向的问题。

在我看来,戏剧学科本身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方向:“戏剧”与“文学”。或是认为“戏剧是文学”,或是认为“戏剧就是戏剧”。从高等学校学科结构的历史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情况是:中国戏曲隶属于古典文学,戏剧隶属于现代文学。这种历史性的学科结构,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生成了一些困扰。在新时期以后,形成的学科总体结构中,文学是门类,艺术是隶属于文学的一级学科,而戏剧则是二级学科。对此,我在学科组时,曾经和艺术组的专家们一起建议,至少应该把“艺术”从文学门类中分离出来,也成为门类。作为艺术学科组的一项建议,提交学位委员会,拖了八年才得以解决。作为学科结构是解决了,但是“戏剧是隶属于文学”的这种传统观念遗留的问题,就是在戏剧学科内部存在的另一个方向:“戏剧是文学”。

最近十年来,我认真读过两部专著的中译本,斯丛狄教授的《现代戏剧理论》和雷曼教授的《后戏剧剧场》。读《现代戏剧理论》的总体认识是:作者从一种主观设想出发,得出了“现代戏剧的发展倾向是远离戏剧”这样的结论,所以传统观念“戏剧的”应该转换为“叙事的”,它刻画出史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其他体裁的一个共同的结构特征,即存在着一个人们称为“'叙事形式的主体’或者'叙事的自我’的东西”[1](PP5-6)。作者正是以这种“叙事文学”的立场,先入为主地对几部经典性的戏剧文本进行读解、分析,把戏剧本身的正常革新误认为是戏剧的“危机”。

在斯丛狄教授的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翻转,就是把戏剧中的“行动主体”翻转成“叙事的主体”。我记得,叙事理论家热内特曾经认为,文学中的“叙事”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叙事主体在叙事;第二,运用的语言是叙述;第三,叙述的对象是故事。与之相对应,我认为“戏剧”也可以归纳为三层意思:第一,行动主体在行动;第二,手段是通过动作把行动直观展现在观众面前;第三,作为对象也可以说是“故事”,但与叙事文学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关于戏剧与叙事文学的关系,有一位叙事理论专家曾经说过:在叙事文学中有戏剧的因素,就像在戏剧中有叙事的因素,具有同样的性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戏剧与叙事文学可以在本体意义上进行翻转。

雷曼教授则认为:所谓“后戏剧剧场”指的是“没有戏剧的剧场”。那么所谓“没有戏剧”何指?我看到的答案是,在这种剧场中,“既没有情节,也没有戏剧人物塑造;既没有戏剧辩证法的价值冲撞,甚至连可辨认得出的人物都不再是必须的(所有这一切都在新型剧场中充分显示出来了)。”[2](P27)“后戏剧剧场”为这些特征提出的案例,我也接触过。不久前翻译出版的《萨拉·凯恩戏剧集》中的《渴求》和《4.48精神崩溃》,就是能充分体现上述特征的作品。对这位作家的作品评价,见仁见智,这里不必全面介绍。另一位英国戏剧家在读到文体归属问题时曾经指出,“在《渴求》和《4.48精神崩溃》中都有着叙事,但不再真正有我们称为的'人物’,当你抛弃了人物,你便抛弃了戏剧……在我看来,它们与其说是戏剧作品,不如说是实验文学作品。”[3](PP279-280)对此,我也有同样的认识,我想这也正是雷曼所要求的。

面对这种“远离戏剧”,“没有戏剧”的“极端叙事性”的主张,国内有的同行竟然把他们视为现代戏剧理论的经典,我很吃惊。我想这可能正是把戏剧视为文学—“叙事性文学”的潜在主张在发挥作用。

中央戏剧学院的主流传统是“厚基础,重实践”。我的理解是,所谓“重实践”,是根据国家成立这所专业性的戏剧学院的初心而确定的,也就是说,国家赋予中央戏剧学院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合格的、优秀的戏剧专门人才(包括导演、表演、舞台美术设计与制作以及编剧)。多年来,中戏人在以老院长欧阳予倩为首的老一辈戏剧家的导引下,在导演、表演、舞台美术几个专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先后培养出众多的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工作者,他(她)们曾经或正在为戏剧艺术展示自己的才华。至于戏剧文学专业,从195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班伊始,经过“戏剧是文学”到“戏剧就是戏剧”的转向,在新时期以后,也培养出成绩突出的剧作家,如78班的何冀平,获得硕士学位的杨利民,编剧高研班的李宝群,等等。

中央戏剧学院建院以来各个专业所取得的教学经验、实践成果,是众所皆知的。问题在于,实践性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戏剧艺术参与者,学术研究则为实践打下基础、指明方向。戏剧艺术的学术研究本应将“戏剧”本身作为对象,而那些认为“戏剧是文学”的学术研究,实则是否定了实践性专业已取得的教学经验和成就的价值。同时,特别是那些坚持“戏剧是文学”的研究者们,对那些按照他们的导向所进行的实践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所谓“厚基础”,是与“重实践”相对应的。为了提升实践的水平,需要对戏剧艺术的基础性问题的认知、理解作为必要的理论前提。有关基础理论的重要意义,我在此前发表的《关于戏剧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4]中有过简单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补充一句,基础理论只是理论研究的前提,而且是必要的前提,作为学术研究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然而,无论空间有多大,它的对象应该是“戏剧”,而绝不是“文学—叙事文学”。

我从本科开始就在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专业学习,至今为止,一直在戏剧文学系教学或主持系里的工作。退休之后,我仍然在关心戏剧文学系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我的感觉是当下的戏剧文学系,有的教授是在戏剧学科的两个方向中间徘徊,有的则是沿着“戏剧是文学”的方向越走越远。由此显现出的则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平衡等问题,这给戏剧学学科建设的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不小的困难。

不管怎么说,我在戏剧学院学习、工作将近70年,我热爱戏剧艺术,我坚信,她并没有衰亡,戏剧学科的建设,仍需要朝向正确的方向继续探索,为了中国戏剧的健康发展,为了戏剧学科的建设,我愿与同行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彼得·斯丛狄.现代戏剧理论: 1880-1950[M].王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汉斯·蒂斯·雷曼.后戏剧剧场[M].李亦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格雷厄姆·桑德斯.与菲莉斯·奈吉谈萨拉·凯恩[M]//萨拉·凯恩戏剧集.胡开奇,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4]谭霈生.有关戏剧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戏剧,2019(1).

学报简介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学术期刊,1956年6月创刊于北京,原名《戏剧学习》,为院内学报,主编欧阳予倩。1978年复刊,1981年起开始海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更名为《戏剧》,2013年起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

《戏剧》被多个国家级学术评价体系确定为艺术类核心期刊:长期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成为该评价体系建立后首期唯一入选的戏剧类期刊。现已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同时作为中国戏剧影视学术期刊,在海外的学术界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戏剧》旨在促进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专业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注重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艺术实践,重视戏剧影视理论研究,鼓励学术争鸣,并为专业戏剧影视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的信息和资料。重视稿件的学术质量,提倡宽阔的学术视野、交叉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

投稿须知

《戏剧》是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艺术类学术期刊。本刊试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来稿须标明以下几点:

1.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