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毛:休学的问题少女,孤僻的自闭症患者,最终在写作中得到治愈

 青于墨啊 2021-03-21

作家三毛,她的后半生堪称传奇。在撒哈拉经营浪漫、异国漂流14年、写出不少惊世作品,吸引无数文艺青年心向往之。

而年少时的三毛,用世俗好孩子的标准看,无疑就是个“问题少女”。

因为学业方面的压力,三毛的青少年时期一直都很压抑

三毛读小学时,经常被老师体罚。当然,被体罚的学生不止她一个。那时候孩子们已经习惯达不到老师的标准就乖乖地把袖管自己挽起来,自觉接受鞭打。

老师自创的惩戒方案也很多样:打瞌睡的学生,眼皮会被捏肿;成绩下滑的,两个同学被按着剧烈碰头,美其名曰增长记性;有些男同学,会被罚跪在破了的雨伞骨头上,等能站起来的时候,走路都会无比困难……

想都不用想,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作业也是无穷无尽的。

升初中时,三毛就已经在打退堂鼓了。稀里糊涂地应付了升学考试,本来的考试结果在大人们看来很不理想,但是三毛却很高兴能够进入压力较小的静修女中;然而,三毛的成绩单被搞错了,她考上的是省立中学。——那是一个比小学更单调枯燥又会不小心就受责罚的学校。

三毛本来以为学校安排的国文、数学、音乐、美术、历史等课程是非常有意思的:她认为数学和侦探小说一样有趣,因为都需要一步步去推想;她想知道一朵花为什么会开、艺术家为什么会为了理想甘愿潦倒终生,更好奇异国的语言中藏着什么样的神秘故事……

然而,老师们理念却是:美术是静物,音乐是唱歌,地理、历史等科目就是背书。三毛的学习兴趣受挫,成绩一落千丈,尤其是数学,更是一塌糊涂。

那时候的三毛,沉迷于看“闲书”。

面对可能会“留级”的警告,三毛做回了乖孩子,认真听老师讲课,努力地背诵,连数学题也背了下来。超强的记忆力让三毛的成绩陡然提升,但是,这却引来了更大的灾难。

被老师侮辱的少女,厌学情绪达到满格

有次小考,三毛的数学成绩得了满分。但数学老师却不相信这是三毛考出来的。

那位老师不相信一个原本不及格的学生,会在短时间内拿到高分甚至满分。在她眼中,三毛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笨孩子。如果不是作弊,成绩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进步。

课堂上,数学老师点了三毛的名,并且拿着试卷逼问道:“你一定是作弊吧,你就不觉得可耻?”

三毛压抑着痛苦反驳道:“作弊,就我的品格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老师更来劲了,她让其他同学做习题,单独发给三毛一张考卷,温柔地说:“你不是说没有作弊吗?现在你就可以证明自己。”

这张试卷上没有三毛背诵过的习题,所以她懵掉了。很自然地,她当场被判零分。

疑惑得到验证的数学老师满意地笑了。她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平静地说:“来,你过来,陈平。”

三毛走了过去,站在圈里。老师满是戏谑地笑着说:“陈平,你不是爱吃鸭蛋吗,老师给你两个,你尝尝好吃吗?”老师拿起毛笔,在三毛的眼眶周围画了两个大圆饼。墨水蘸得太多,顺着三毛的脸颊流了下来,那样子更滑稽了。

“现在,你转过身去,让大家看看,你有多美。”

教室里爆发出大声的哄笑,少女的尊严荡然无存。而老师却变本加厉地命令:“到走廊里走一圈,那样效果会更好。”

已经被侮辱地麻木的三毛,机械地来到走廊。很快,“小丑”一样的三毛成了全校的笑料……

几十年后,三毛在文章《逃学》中回忆那时的想法:

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为什么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东西?我在这儿到底是在忍耐什么?

那个十二岁少女,对上学已经完全产生了抵触心理。面对窒息的校园生活,三毛选择逃走。无处可去的三毛,选择在公墓中获得宁静:也许只有那些死去的灵魂才不会嘲笑一个“问题少女”!

校园压力无所适从,墓地中反而能够获得短暂的安宁

为了不让学校和家长疑心,聪明的三毛旷课两三天,便去学校坐一天,老师看见她了,她就再走出校园。而为了不让看守公墓的人起疑,她也不会固定去同一个公墓,而是轮流去台北的几个公墓。

安静的墓园里,少女如饥似渴地读那些平时学校禁止读的“闲书”。

三毛先后买了好几本旧书,如《九国革命史》《一千零一个为什么》《伊凡·傅罗姆》等等。读着别人的故事,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人世,大约也渴望着在书中能够找到某种解开心结的答案。

即便遇上恶劣的天气,三毛依然会在墓地中追求宁静。那段独特的阅读时光让三毛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对她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产生了积极作用。

然而,安全感是暂时的。校方很快发现了不对劲,父母终于在墓地找到了三毛。少女这时已经失去了语言与交流能力,父母也意识到了问题,帮三毛办理了休学手续。

父母本来以为这只是青春期的叛逆,相信用爱与包容,总会让孩子开朗起来。然而,等到再开学的时候,三毛依然无法适应校园生活。于是,她还是要逃离,这次三毛去了省立图书馆,在那里一天看一本书,有时候连回家也忘记了。

父母终于意识到:孩子可能病了。他们把三毛接回家,一周带她看一次心理医生,又安排她到一所美国学校。然而,无济于事,三毛还是会逃离校园。甚至,在感到绝望时,三毛选择了割腕。

被吓到的父母不再逼她上学,只希望女儿活着就好。

辍学以后的三毛,依旧孤僻,不愿意与世界交流。

父母带三毛去做心理辅导。医生说三毛智商测试的结果只有六十分,接近低能,这无疑给父母带来巨大的打击。但他们很快坚强起来,积极寻求多种途径鼓励孩子。

父亲带三毛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没有了学校的压力,三毛的学习能力反而提高很多,常常是父亲讲一段,她就能背一段。看到她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父亲又鼓励她读英语故事,母亲也会买一些英文漫画供三毛阅读。

但是,三毛依旧孤独和自闭。

父母亲又带三毛去学习钢琴和插花之类的艺术课程,试着以此打开她的心结。事实上,不能按照自我的兴趣去学习的东西,都让三毛很抵触。

她唯一愿意做的,就是大量阅读。

父母也逐渐意识到,也许那些“闲书”或许才能成为女儿的精神支柱。他们开始支持三毛读“闲书”。短短一年,书架上堆满了三毛爱看的书,父亲又定制了一个书橱,那里面有三毛拾荒的宝贝,还有心爱的书籍。

这个自闭的少女,其实并没有因为失学而蹉跎了时光。

遇到开明的双亲,已经是非常幸运了。不过,命运给三毛的,还有更大的幸运。

学习绘画,老师却鼓励三毛进行文学创作

三毛对姐姐的同学的画作产生了兴趣,她积极地询问,那位同学正是在“五月画会”学习的。看到眼睛里闪着光的女儿,父母联系了五月画会的顾福生,并把孩子的情况仔细告知。

自闭在家三年的三毛,终于要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了。

顾老师温柔又有耐心,三毛对素描产生极大的热情。一周两次课,整整两个月,都在画素描。三毛的进步很小,产生了巨大的挫败感。

终于在一个下午,三毛对老师说,自己是没有造就的孩子,以后不会再来学画。

顾老师却说:“急什么?你还这么小。”

可是三毛依旧焦虑,不是一两句安慰的话就能打开心结的。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与世界格格不入,又感到自己什么都学不会,这样的心情越来越焦虑。

顾老师老师指着书架对三毛说,“看我这里有书,要不要拿去看?”他随手抽出《笔会》合订本和几本《现代文学》杂志放在了三毛的手上。

这些书给三毛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加缪、波特莱尔、卡夫卡、爱伦坡、惠特曼……在与每一位作者对话中三毛对世界的了解就多一个视角。

再次见到老师,三毛好像变了一个人,她不停地说话,急切地跟老师分享她从书中得来的知识与感悟。顾福生一直倾听着,过了很久才轻描淡写地问:“今天画画吗?”“当然,你看我买的颜料。”三毛兴奋地回应。

从此,每次绘画下课后,三毛都会从老师那里带回一些书。在顾福生的指导下,三毛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文学的治愈功能真的很强大,通过阅读,三毛性情逐渐积极起来了,内在的潜力也被激发出来。

在画室,三毛的自信很快得到建立。除了热情地上课,她还尝试了一点别的。

有一天三毛和老师说:“老师,我写文章给你看好不好?”

“好啊!”顾福生说。

三毛很快写了一件稿子,交给老师看。

这是三毛又一次的主动行为,她很希望得到认真的回应。顾福生深知不能敷衍这个敏感的少女,对于文学,自己终究算是外行,于是他把稿子交给了好友白先勇。白先勇被三毛的文字打动,把文章发表在了他与朋友创办的杂志《现代文学》第十五期上,这就是《惑》。

顾老师把样刊放在三毛手上。三毛简直不敢相信……

从此,三毛更加有信心,也愿意与人交往了。

很快,她尝试写了一篇《异乡之恋》,投给了《中央日报》,顺利发表;她的另一篇小说《月河》也发表在台湾著名的杂志《皇冠》上……

自信心建立以后,三毛的生活逐渐走向“正规”

顾福生还鼓励三毛结识好友陈秀美(陈秀美也是白先勇的朋友,联合创刊《现代文学》),陈秀美和顾老师一样热情,一样关心三毛,她们很快成为好友。

与顾福生老师的缘分到了头,因为顾老师要到法国去。

送别恩师当天,害怕面对离别、纠结的三毛最终错过了时间,码头上只剩下顾老师的好友白先勇。即便曾经在《现代文学》上发表过文章,三毛这下才算终于结识了白先勇。两个文艺青年一见如故,聊了许多话题。

《现代文学》杂志举行舞会的时候,白先勇特意到陈家向三毛发出了邀请。三毛鼓起勇气,决定迈出这一步。舞会上陈秀美、白先勇都在,他们热情地带三毛进入那个精彩的世界……以前三毛想要远离的,现在却对它们有了向往。

后来三毛师从顾福生推荐的韩湘宁,三毛在重新开始了素描的基本功练习。韩老师的教学方式虽然与顾老师不同,但同样对三毛又很大的启发。

没有很久,韩老师移居美国,为三毛推荐了自己的好友彭万墀。彭老师更稳重,弟子又多,三毛很快沉淀下来,更加不敢浪费光阴。

三毛画艺提升很快,她把自己的作品悄悄投给了台湾美术联展。这是她首次以西画参赛,结果有两张画入选,其中一张还获得了西画组的铜奖。

画展当天,父亲才知道里面有女儿的作品,有一副还得了奖,压在心中几年的石头在那一瞬间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摘除了,没想到孩子终于找回了自己。

再往后,三毛在陈秀美的鼓励下申请到中国文化大学读书,只是没有学籍。校长张其昀了解到三毛的绘画作品与文章,建议三毛选择美术系或者是国文系。而三毛思考了之后却选择了哲学系,她认为哲学能给她解释很多困惑。

进入大学以后,三毛认真地读书、写文章,有空也写生,假期还去做一些兼职……常年休学后的起跑,三毛是干劲十足的。

她要全力以赴拥抱这精彩的人生了。

三毛的后半生无疑是传奇的,而前半生的遭遇更是让人有所启发的。墨酱认为,天才的养成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教育模式,而成为所谓的“问题少女”也并不算什么惊世骇俗的大事,在所谓“素质教育”的今天,依然有不少孩子厌学,甚至因为不愿意上学做出更偏激的事情。

当然,三毛是非常幸运的,父母用爱与包容,允许这个不一样的孩子自由成长;而后来遇到的那些老师,又用耐心与恰当的方式发掘出这个敏感少女的天分。这才有了传奇作家三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