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小手空空 2021-03-21

  ▌窦海军

《局部紫禁城》张淑娴 窦海军 著 作家出版社

太和殿飞檐 选自《局部紫禁城》窦海军摄

  去厨房接水的路上,瞥见了桌上书堆里的《局部紫禁城》。几天前到的样书,却已经把它忘记了,大概与它的知识性有余思想性不足有关。把椅子挪到阳光处,茶壶注了热水,开始拆它的塑封。

  这本讲紫禁城建筑局部的图文书,有趣又不费脑子,很适合佐茶。然而若想把太和殿飞檐上十个“走兽”的名字都记下来,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过阅读时只要稍加记忆,便可成为面对中国古建筑一番说三道四的“行家”了。中国古典殿堂建筑并不很复杂,紫禁城又是规模最大、规制最高的建筑群,读此书,竟有“一读百通”之感。不信,摘上它的一节看看:

  古代诗歌中用“如鸟斯革,如翼斯飞”来形象地描绘中国古典建筑屋顶出檐大,微微反曲,飞檐翘角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笨重的大屋顶竟然会给人以小鸟展翅飞翔的轻盈感觉,这是人类建筑美学上的一个重要成就,也是中国古建筑主要的美学特征之一。然而飞檐的形成,却首先源于实用目的。

  中国古建筑的木质门窗和窗户纸都很怕雨淋,砖墙的底部也怕长期被水浸泡,只有大大的屋檐,才能弥补这种材料方面的缺陷,使窗户免遭雨淋,使房顶流下的水远离墙根。然而大屋檐又很不利于室内采光,这对没有电力照明,没有玻璃窗,又三面无窗的殿堂来说是难以容忍的。如何解决挡雨和遮光这对矛盾呢?于是便将屋檐微微扬起。“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意思就是将屋檐稍稍向上翻起,屋内才能感受到阳光的照射。飞檐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和缓的屋檐曲线可减缓屋顶上雨水的流速,从而减小了它对地面的冲击破坏力。

  中国越是往南方,雨水越大,这使得中国古建筑也有着一种趋势,就是越往南方,飞檐就越长越翘,而我国南北建筑,“北以雄健胜,南以秀丽纤巧见长”的风格差异,也是与北方建筑檐角的平实庄重,南方的轻灵妩媚相辅相成的。

  关于屋檐起翘的原因,还有其他一些解释,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巍峨高耸的屋顶,如翼轻展的屋檐,再配以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神秘生动的脊兽装饰所形成的极其堂皇的冠冕模样,是中国古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很工科、很科普、很历史的书,竟然也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家贾鲁从紫禁城的建筑和陈设局部细节中发掘出了另一个视角,大意是——

  紫禁城集中国建筑之大美,也集封建权力之最。太和殿的屋顶是最高级别的“重檐庑殿顶”,透过书中雅致的描述,我仿佛能看到囚困于其中的封建帝王。屋顶之下有宝座——《局部紫禁城》用两个条目介绍了皇帝和皇后的各种专用宝座。宝座是坐具的皇冠,是紫禁城家具中的灵魂。宝座中,太和殿的宝座规制最高,尊称龙椅,其实这把至高无上的椅子很不舒服。在明清500多年间,紫禁城巨大的重檐庑殿顶之下,龙椅之上,20多位封建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太和殿两侧虽然有两座铜质鎏金的社稷江山金殿守护,但权力终究于时间中湮灭,倒是紫禁城里那些细微之处的砖砖瓦瓦……终以文化的面貌存续下来。

  是啊,砖瓦屋院是死的,它们曾经的主人却曾经活灵活现的,然而今天手捧《局部紫禁城》,或许又会有另外一种相反的观感,历史转瞬间即逝,倒是那些曾经不起眼的砖瓦屋院被时间复活了。紫禁城一个个局部的有趣,自然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同时如果细细读下去,穿越书中繁复的建筑名词之后,也会让人有一种见景生情的思考之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