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坚持的力量|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1-03-22

坚持的力量

——读《于洁:用13个坚持做教育》有感
山栀子

阳春三月好读书。
周四晚,新教师成长工作室书声朗朗。我和来自武汉市蔡甸区四小的客人们一起参加了“上清悦读”社团的夜读活动。本期“荐读者”刘晓艳为老师们推荐的是全国模范班主任于洁老师的《用13个坚持做教育》,由“朗读者”谭君为我们诵读。年轻的“品读者”们各自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也同时触动了我的心弦,再次感佩坚持的力量。

于洁说,“从教30年,再回首,一路走来的脚印聚集起来,是两个字:坚持。”这30年,她做家校联系单17年、做教育博客10年、给学生写书信40万字、制作学生成长纪念册7本、出版专著5部。她总结出30年的“13个坚持”,看似极简的两个字,背后却是非同寻常的付出。
对照于洁的13个坚持,一种温暖涌上心头。这份温暖,源自从文字中涌动的教育共鸣。用她的13个坚持检视我从教的26年,竟也做到了几个重要的坚持。
坚持爱。10多年前,我在涴市中学担任德育副校长和校长期间,亲自设计《我的心灵成长》手册,并亲自为手册撰写“序言”——致朋友信。“心灵成长手册”,即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情绪档案,鼓励学生将每天的心情记录在册,推动班主任每周与学生进行一次书面沟通。心灵手册最有创意的设计,是学生的心语若不愿意给教师看见,可以用纸条粘贴保密。
坚持深度触网。2005年,我自学网页制作,创办了学校网站“南河文学社”,第一次将学生作文搬到了互联网,网站在湖北省教育厅主题网站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6年11月,我又创办了自己的教育博客“田草青青”,访客达35万。直至2017年6月1日,我从博客转向创办教育公众号“乐乡树人”,三年多的时间,凝聚一群作者推出原创作品2900余篇,每年365天从未间断。2015年,我写下教育随笔《结网十年》,感慨“愿有岁月可回首,曾是网上有缘人”,这真是肺腑之叹。
坚持读书和写作。回顾我的教育生活,读书和写作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坚持做读书笔记,做剪贴和摘抄,每年总是有那么几本厚厚的“成果”,成了我的桌边书、包中书,可随时查询,可信手拈来。我坚持写叙事,写评论,写通讯,写随笔,教育、学校、孩子,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和主角。写别人,也写自己;在教育中寻梦,在文字上行走,这样的日子总是会有浪漫和惊喜。正因如此,我对教育总是充满激情,从无职业的倦怠。即使是在机关工作日子里,我也能遥望校园中感受教育的美好;也正是有这样情怀,让我几次果断地放弃离开教育的机会,从不言诲。
贴近学生的成长,紧跟时代的节拍,以写作的方式行走,这三个“重要坚持”,也让我的教育变得非常有意义。正如于洁所感,“13个坚持,真的很傻,可是有时候,做事情还真的需要一份傻气,不带半分功利,只为宁静致远。”
其实,教育这份职业的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坚持
执著于教育,并专注于做好教育,教书教得淡定和从容,坚持的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养心”,涵养情怀、涵养智慧、涵养视界、涵养格局
教师如何“养心”,最好的营养就是为自己树起一位精神领袖和专业榜样
我不得不说,余映潮老师是一位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人,虽然我早已偏航,不再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和研究。他的专业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我至今保持的诸多好习惯,都源于他的影响和引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第一次听他做讲座和上课开始,我就开始以膜拜和虔诚的态度“偷学”,直到被他领进“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小组”“试题研究小组”等学术组织。从他的《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到《余映潮讲语文》《余映潮阅读教学50讲》等,从他的每一场语文教学艺术研讨会报告到公开发表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搜集、整理、反复阅读、撰写心得。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坚持每周甚至每天都要光顾他的《语文潮》网站,在这个网站里,才能找到他“消失”的身影,总能寻得他新写的文章或新上的公开课。在全国中语界,讲公开课最多、著学术文章最多、讲座最多的,估计非他莫属。如果让我来总结余映潮的“专业”,那就是“20个字”:勤做积累、苦心研究、巧耕课堂、新做文章,工于方法。以研究的态度教语文,他做到了极致。300多节大型公开课、近2000篇教学论文,每年100多场学术报告,这些数字无不是对“坚持”的最生动的注解。
这是寻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但却可以成为所有教育人的精神坐标。
还有一位名师,我一直保持关注。她就是全国知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读她的文章,听她的课,总是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浪漫和诗意。似乎,她的每一节课都会生出“故事”。因为,她的课,都是反复研究后的“新作”。又似乎,她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散发出教育的“芬芳”。因为,她总是把学生放在心上,用心对话和沟通。为教育作记,成为一种工作习惯,短短几年间,她写下专著达19部。这是年轻人青春四溢的“坚持”,是年轻教师成长的鲜活“教科书”。

坚持必有奇迹,专注必有惊艳。正如“一万小时定律”,专注一事,不断重复,做到极致,奇迹就发生。又如我们生活中的放大镜,将太阳的光线聚焦于一点,便能产生极高的温度,点燃纸木。
上天给了我们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了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就像丁磊说的:“像个傻瓜一样,为一件事坚持,为一个念头疯狂,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想要的答案。”坚持读书,坚持研究,坚持思考,坚持创新,坚持写作,坚持自己的选择和仁爱,我们的教育生活永远不会老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