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颈影像] “鼻腔横纹肌肉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忘仔忘仔 2021-03-22

鼻腔横纹肌肉瘤

【病例】

男,7岁,鼻塞涕多、偶出血20d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

【影像所见】

图1AB 分别为横断面和冠状面CT,显示双侧鼻腔不规则肿块),密度欠均匀,邻近鼻甲、鼻中隔及窦壁骨质破坏,肿瘤侵犯双侧蝶窦、筛窦、上颌窦及翼腭窝。

1C分别为横断面T1WIT2WI、脂肪抑制后增强T1WI及冠状面增强T1WI,肿块)呈略长T1略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双侧乳突内长T1T2信号影,增强后无强化。

【病理诊断】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临床与病理特点】

1.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2.临床表现可有鼻塞、流脓血涕、眼球移位等,进展快。

3.肿瘤起源于向横纹肌分化的原始间叶细胞。

4.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头颈部,其次为泌尿生殖道、四肢、腹膜后和躯干。

5.病理分为3:胚胎型、腺泡型和多形型;其中胚胎型为最常见类型,而耳鼻咽喉RMS也大多以此型为主,绝大多数发生于3 ~ 12岁儿童,占RMS50% ~60% ;腺泡型多见于青年,好发部位为四肢和头颈部;多形型易发生于成年人,好发于四肢,其次为躯干。

6.目前以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状况为依据,本病分为4期。期:局限性,即肿瘤局 限,可完全切除,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期:区域性,即肿瘤局部浸润,周围组织或区域淋巴结 受侵;:广泛性,即不能完全切除或仅做活检,肉眼可见残留;期:已有远处转移。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冠状面CT显示骨质改变是首选检查方法;脂肪抑制增强T1WI显示病变范围最佳。

【诊断要点】

1.肿瘤形态不规则,呈侵袭性生长,进展快。

2.CT表现呈等密度,密度不均匀;大部分可见明显溶骨性破坏,眼眶、翼腭窝、颞下窝及 颅底等周围结构可见骨质破坏和肿瘤侵犯,但少部分病例无骨质破坏。

3.MRIT1T2信号,信号不均匀。

4.增强后肿瘤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坏死液化区不强化。

【鉴别诊断】

1.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位于鼻腔前部、鼻腔前庭、鼻翼及邻近面部软组织;无明显溶骨性骨质破坏。

2.嗅神经母细胞瘤发病高峰年龄为1120岁及5160岁,位于鼻腔顶部前2/3; 坏死相对较少,对于不典型的鉴别较困难。

3.鼻腔恶性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不是儿童或青少年。

【评述】

儿童、进展快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可提示本病;确诊需活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