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三彩收藏悟性重要自信更重要!

 新用户99808155 2021-03-22

  从黄冶窑遗址出土的唐三彩制品来看,唐三彩的制作是采用模制成型工艺,这种工艺,有着严格的造型要求,所以,唐三彩制品,尤其是一些底部开口的人物俑,在脱模后,其细部特别是接缝处,都会经过手塑加工。这个特殊的工艺流程,既带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又要求十分高超的手艺,这种手艺,在唐三彩制品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终于使现代的收藏家看到了这些不著 名的唐代工匠的指纹。这些指纹,也成为我们鉴定真假唐三彩的重要依据之一。

  唐三彩的胎体颜色较多,有砖红、粉色、粉白、黄白、上黄等多种色泽,又有内外不一致的情况。胎体大多较为细腻、偏重。粉白色的高岭土胎多未完全烧结,白胎三彩一般均较为精致。李贤墓三彩以红胎为主,李崇润、李仙蕙墓三彩以白胎为主。

  经过素烧、釉烧二次烧制之后的唐三彩,五色缤纷,鲜艳夺目。褐红、浅黄、赭黄、深绿、翠绿、蓝、紫、红、黑等诸多颜色交相辉映(在陕西乾县的永泰公主墓等墓葬中,甚至出现了描金彩的器物)。铅釉自然流动,各种颜色互相浸润、渗透,形成变化多端、斑驳灿烂的绚丽彩陶。再加上印花、堆贴、刻画等层出不穷的手法,每一件器物都精美异常……

  唐三彩属陶器,相对于瓷器而言,它的技术并不复杂,制作原料亦随处可见,胎釉配方也早已公开,在历史上,日本和朝鲜都曾仿造成功,比如奈良三彩、新罗三彩。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民间仿造高手人才辈出,烧出来的唐三彩和唐代已没什么区别,这让它与收藏市场渐行渐远,成了工艺品。然而,工艺品市场不稳定,艺人谋生艰难,到解放前,北京、洛阳的仿唐三彩艺人基本转行,手艺濒临绝迹。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唐三彩不仅贵在釉色浓艳瑰丽,而且骆驼、马和人物等的造型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当时的国际场上,唐三彩就已负有盛名,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之一。

  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

  唐三彩在造型上融合了传统的国画、雕塑和针织等各种工艺的特点,并在这种基础上和时代紧密相连,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变化和不同的"异色兮纵横,奇光兮灿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