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是城市里的流行病,治病呐,最重要的是养只宠物啊

 宠业家 2021-03-22

今日,雕兄读了一篇文章《英国爆发一种“流行病”,900万人“感染”!我们也深陷其中…》,文中提及:据红十字会数据显示,英国6560万人口中,约900万人时常感到孤独。这部分人群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而触发孤独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失业、亲人离世、分手......

而在中国这种“流行病”似乎更严重,“感染”或“被感染”的人群从60后、70后“空巢老人”、80后、90后的“空巢青年”,00后也在陆续加入空巢人群的行列中。其中,单单“空巢青年”一项数据就已经是英国900万人群的升级版,6倍,5000万,而且这一表现“孤独”的数字还在继续增长着。

为了解决这种“流行病”,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决定,基于“孤独感是现代生活中可悲的事实”,英国将成立“孤独部”,任命“孤独大臣”以应对这一日渐棘手的社会问题。而在中国,虽然没有孤独大臣,但是在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宠物的陪伴来获得情感寄托、心灵慰藉。

“空巢青年”、人口老龄化、女性自我意识......中国宠物市场近年来表现出非常大的需求空间,契合当前的消费升级方向的同时,还成为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缓解孤独的一剂“良药”。

宠物市场规模扩张的过程亦是消费升级的过程,受益于城镇化推进(尤其是青年一代向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流动)、老龄人口增多背景下的收入水平、养宠意识(看家护院式需求→精神陪伴式需求)的提高,我国宠物消费基数不断扩大(宠物数量已由2000年的4000万只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上亿只),并且带动了以此为支撑的其他环节(食品、用品、医疗服务等)的发展。

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作为养宠主体的80、90后的消费意愿更强。2015年中国宠物消费占居民总消费比例达到0.37%,而在2010年该比例仅为0.1%。

我国居民的宠物消费比重持续提升,一部分要归结于人们对于“宠物”地位的定位。上图中,过半数的人认为,宠物是他们的“孩子”;三分之一的认为,宠物是他们的“亲人”,甚至还有视之为“朋友”的。

而正如雕兄前面提到的,占据养宠主体的80后、90后,有一类特征明显的人群正是“空巢青年”。在《中国空巢青年图鉴》中,空巢青年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北上广深四城的空巢青年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前文中整个英国的“孤独患者”。

在知乎上讨论,当下城市“空巢青年”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有关“空巢青年”的人物画像被描述为:20岁-39岁,生活在大城市,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独居,租房,社会新人类(学生或初入社会)。目前在中国“空巢青年”的数量已经超过半亿,依照现代职场的岗位设定与工作性质看,未来“空巢青年”数量还会增加,他们也将成为养宠的重要群体。

在好奇心研究所的一份“城市空巢青年”的生活场景清单中,罗列了城市空巢青年的18个生活图画,其中被放在第二项的是“室友(唯一的)是一只猫”。《岛上书店》里说:“独自生活的难处,在于不管弄出什么样的烂摊子,都不得不自己清理,不,独自生活的真正难处在于没人在乎你是否心烦意乱。”而有一只无忧无虑、打呼睡着的猫陪伴在自己身旁时,一个人的房子,一个人的床,一个人的电影,都不再变得那么“烂摊子”了,也不会那么“心烦意乱”了,只是因为生活里多了一只猫。

你是一名“空巢青年”嘛?阿里数据为此特别制作了一份《空巢青年自检指南》

数据显示,在这一群体中,男性青年占比过半(占比64%),而90后人数也达到61%,毫无争议地成为“空巢青年”代言人。从地域分布来看,深圳一举超越北京、上海、广州,成为空巢青年最爱盘踞的城市之选,而像产业密集型城市苏州、郑州、东莞等城市也纷纷挤进前十。单单“生活在深圳的90后男生”这一项,人数高达113万,已经成为“中国最庞大的空巢人群”。

在一天的24小时里,每个时间段都留下空巢青年的身影,每晚10点,空巢青年刷淘宝最疯狂。过去1年,有8成“空巢青年”的淘宝年度花销控制在5000元左右,相当于贡献了一个月的工资。另外,在闲鱼上,空巢青年们发布了149万个技能分享帖子,整体占比高达80%充分说明他们对外的积极社交,互动的一面。

陈奕迅在《孤独患者》的歌词中表露出的一种“孤独”的心声:“我内心挫折,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外向的孤独患者,有何不可。”

“空巢青年”们表现出比已婚或恋爱中的人更愿意接触社会,他们有表达自我的强烈欲望,也更注重自我感受,并且乐于结识新朋友、加入新社群,甚至对有些人来说,“独居”不仅是一种生活选择,也是社会新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名字略黄心地纯良的作者:雕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