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 | 术】老年瘙痒症名家医案选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21-03-22

1、钟益生治疗老年瘙痒症案

徐某,女,86岁。1983年4月14日就诊。
自述周身皮肤起红疹瘙痒难忍10余年。搔重则出血,不流黄水,曾服氯苯那敏(扑尔敏)、泼尼松(强的松),注射葡萄糖钙及地塞米松(氟美松)等多种针药,未见好转。诊见长期食少,大便稀溏,1日2~3次,舌苔浅黄而薄,脉右濡左细弱。用祛风止痒汤。
牡蛎、珍珠母各30克,生地、当归、益母草、夜交藤各24克,丹皮15克,防风12克,荆芥、甘草各9克,蝉衣7克
连服3剂,病情好转,再服12剂,病已痊愈。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近4年,未复发。

【评按】高年瘙痒,治疗极要审慎。患者长期食少,大便溏泄,脉象濡细,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可知,祛风止痒汤中诸味于中焦秋毫无犯。医者知道:年迈脾胃一虚,诸药难施。老年人睡眠少,方中重点放在安神上,休息好精神旺。牡蛎、珍珠母、夜交藤功在交通心肾、重镇安神,生地、当归、益母草、丹皮乃清热养阴活血解毒,有助于皮疹消退,荆、防、蝉衣善于走皮,驱除风邪而瘙痒自除。本案以安神为大法,一方贯穿始终,这是这位名医高明之所在。
图片











2、张志礼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案

王某,男,70岁,1984年2月9日初诊。
病史:全身皮肤瘙痒已十几年,近2年加重,每至入冬更甚,夜间剧痒影响睡眠,夏季亦不能完全缓解,经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诊查:表情痛苦,形体瘦弱。皮肤干燥,有糠状脱屑,四肢躯干有散在不规则抓痕血痂,沿抓痕有线状色素沉着及皮肤增厚。西医诊断: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中医诊断:顽癣。辨证:气虚血燥,肌肤失养。治法:益气养血,润肤止痒。
党参10克,黄芪10克,生、熟地各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首乌藤30克,防风10克,刺蒺藜30克,苦参15克,浮萍10克,地肤子15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止痒药水100毫升、润肤药水100毫升混匀振荡,外用于瘙痒处皮损,硅霜外用于面部皮损。嘱患者洗澡不宜过勤,水温不宜过高,浴后外用药水。
二诊:治疗1周,瘙痒明显减轻,已可安静入睡。再服14剂,基本不痒,皮肤继发的抓痕也大部消退,临床治愈。

【评按】老年性皮肤瘙痒证多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气血相互依存,气虚血运受阻,血虚不能濡养肌肤,故患者皮肤干燥肥厚瘙痒,冬春发病。治宜养血润肤,疏风止痒。常用止痒合剂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固表;生熟地、天麦冬、当归、赤白芍、首乌藤养血润肤;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防风、刺蒺藜、苦参、地肤子疏风除湿止痒;浮萍穿透表里,疏散风邪,冬季老年瘙痒用浮萍可发汗透表开腠理,疏风止痒有特效,并有调和营卫的功能。此外,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内因多与神经衰弱、动脉硬化、糖尿病、尿毒症及肿瘤等疾病有关,因此在临证时应作有关检查以详细鉴别。
图片











3、张存良治疗全身瘙痒症案

王某,女,67岁。1986年11月18日就诊。全身瘙痒已2年,遇冷风加剧,冬季尤甚,曾服西药抗过敏及镇静剂,症状暂缓,停药后又复发,服中药无效。曾多次化验检查无异常。检查皮肤见有多处抓伤,血痂,干燥脱屑,未见斑疹。患者面色萎黄,语言低微,纳呆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印,脉细滑。治则:益气健脾,养血止痒。
党参30克、黄芪2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砂仁10克、甘草10克、鸡内金15克
服3剂后瘙痒大减,又服3剂,病愈。

【评按】全身性瘙痒多因风邪所致,此外湿热、寒盛、血虚等均可致痒,一般多用祛风、利湿、清热等法治之。患者病久,又因常服其他中西抗过敏止痒药,伤及脾胃,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谷之精微不能荣润肌肤,则全身瘙痒更重。今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使脾胃健旺,运化正常,气血滋生充沛,肌肤得以濡养,则全身瘙痒自止。
图片











4、李辅仁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牟某,男,85岁,于1992年3月就诊。
患者多年来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影响睡眠,心烦纳少,腹胀神疲,皮肤色暗淡,易感冒,恶风,便秘,舌质淡红少津,脉细无力。证属血虚风燥,正气不足。治则:扶正益气法,养血润燥,活血祛风。
生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熟地各1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0克,丹参15克,白蒺藜10克,服7剂。
二诊:服药后,瘙痒减轻,入睡较安,腹胀纳少,脉细,舌质淡红,苔少。原方加健脾和胃之品。
生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熟地各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炒谷、麦芽各15克,生山楂15克,白蒺藜10克,服7剂
三诊:服药后瘙痒已止,纳食觉香,自觉全身舒适,睡眠安定,精神转好,二便如常,脉细。舌苔薄白欠润,原方加麦冬10克,恢复津液,又服7剂,诸症痊愈。

【评按】本案因正气不足血虚风燥,皮肤失其营润。又老年人气血运行不畅,血易瘀滞,由于气虚而卫气不固,稍遇风邪,辄感冒伤风。予以玉屏风散益气扶正,固衰祛邪,当归饮子、四物消风散加减。又配伍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地肤子、白蒺藜、白鲜皮养血润燥,活血祛风。瘙痒渐愈。加谷麦芽、生山楂消胀开胃健脾,胃气恢复,饮食觉香,又加麦冬恢复津液。治疗本病,注意少用散风燥烈药,以免伤损阴液,瘙痒难愈。
图片











5、顾松杰治疗老年瘙痒症案

徐某,女,67岁。主诉每至冬季全身皮肤瘙痒即作,如此反复已有6年。本次发作10余天,全身皮肤瘙痒,无原发疹,有少许抓痂,皮肤干燥,有少许脱屑,纳差,夜寐不安,心烦心悸,体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而缓。诊断:风瘙痒(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证由心脾气血不足所致。治宜养心健脾,补益气血。
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全当归10克、朱茯神10克、炙远志10克、炒白术10克、黄芪10克、炒白芍10克、磁石(先煎)30克、白蒺藜10克、防风6壳、炙甘草6克
服7剂后,诉心烦失眠瘙痒减轻,继投7剂以巩固。

【评按】本案患者在皮肤瘙痒的同时并见心悸失眠、纳差,故其瘙痒乃由心脾血虚所致。心脾血虚则肌肤无以濡养而内生风邪,风邪游移扰乱心神而致心神不宁,则瘙痒更剧,所以选用归脾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加磁石以重镇安神,白蒺藜、防风祛风止痒。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则痒症乃除。
图片











6、钟江治疗皮肤瘙痒症案

患者,男,71岁,1999年10月7日初诊。2003年前,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入夜尤甚,冬重夏轻。曾静脉注射钙剂,长期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类药及外涂皮炎平软膏等治疗未见明显疗效。专科检查:躯干、四肢皮肤干燥,伴有少许糠秕状脱屑,全身多处皮肤见线状抓痕。伴口干,便秘,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西医诊断:全身性皮肤瘙痒病。中医诊断:风瘙痒,证属肝肾阴虚。予自拟润燥止痒汤。
制首乌、白芍、生龙牡(先煎)各30克,干地黄、山药各10,茯苓、菟丝子、沙苑子、火麻仁、玄参、麦冬各12克,甘草、五味子各6克
上方服用1个疗程后,痒感消失。抓痕、血痂消退而告愈,随访1年无复发。

【评按】自拟润燥止痒汤中制何首乌不寒不燥,为滋补良药,与干地黄合用滋养肝肾,养血祛风为主;辅以菟丝子、沙苑子补肾益精;五味子滋肾宁心。山药味甘性平,不寒不热,作用缓和,既能补气,又能滋阴,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本草纲目》亦云“益肾气,健脾胃,润皮毛”,与茯苓合用既能健脾补虚,益心安神,又能润泽肌肤;甘草、白芍酸甘化阴,养血柔肝;配以生龙牡重镇平肝安神。诸药合用,使肝肾之虚得补,风邪之实得驱,而瘙痒自除。特别要注意的是治疗中不能因痒与风的密切关系而过多地投以散风之品,以耗阴损血,致肤失濡养,非但不能止痒,反而会使瘙痒症状加重。明代薛己在论述瘙痒时就已提出“若专用风药,复伤阴血,必致筋挛等证”。前人的经验之谈应该汲取。
图片
本文摘自韩世荣、闫小宁著《古今中医名家皮肤病医案荟萃》,特表致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