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古到今,我们从不缺少战疫英雄,援鄂医疗队,你们辛苦了!

 姿势分子_ 2021-03-22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也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前几天朋友开车在路上,开到一半开不动了,因为遇上了辽宁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返乡,整条大街封路。于是,他索性在旁边一起迎接英雄回家……

后来,我在网上看了这次迎接过程,那真的是叫最高礼仪。恕我年少无知,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礼仪。

辽宁医疗队离开襄阳的时候,襄阳人们纷纷前来送行,交警敬礼致意。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前不久的热搜,辽宁医疗队返乡时,襄阳市民路上看见大巴车上的条幅,纷纷挥手致意,有的还鞠躬致谢。战疫过程中,我们“辽”表深情;战疫结束后,你们倾心“襄”送。

离开襄阳有人欢送,回到家乡,更要有人夹道相迎。各地纷纷出动消防车,以水门仪式迎接,正所谓接风洗尘是也。

警察们列队,准备为援鄂医疗队开道。

一路上警车护送,据说这曾经是迎接一些国家元首的礼仪。

对英雄的景仰和崇敬,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上海医疗队返乡的时候,同样也是由交警开道,还有专车护送,红毯铺路。

在深圳,各个建筑为援鄂医疗队英雄亮灯,向他们致敬。

东莞也采用灯光仪式,表达对英雄的感谢。

还有全国各地的过水门仪式:

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欢迎仪式,看几分钟,就哭几分钟。

在经历了几十天的奋战后,他们还是不能马上回家和亲人团聚,而是必须按照流程在专门的酒店进行隔离。隔离期满,才能团圆。不过,在他们隔离期间,必须好酒好肉供上~

网友评论:别说小龙虾,大龙虾都不为过!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国歌里的一段话,他们真的是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将新冠病毒牢牢地遏制在“囚笼”中,维护了我们全国人民的周全!

据说大约300年前,欧洲爆发黑死病(鼠疫)的时候,英伦半岛一个叫亚姆村的小村子也有了病例的输入。村民们非常恐慌,纷纷想要向北逃,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就在这时,一个名叫威廉莫泊桑的牧师拦住了他们,对他们说:“现在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如果感染了,逃跑也没有用,还会把传染病带到北方去。请大家留下来吧,让我们把善良传递下去,给后人留下福缘。”然后,他带领村民建起了一堵很长的墙,表示不肯退缩的决心。最终,这个344人的村子只有33人幸存,牧师本人也死于黑死病。可是,他们的善良却留了下来,直到今天。

他们留下来的,不止是善良,还有勇气。每一位在暴风雨来临时,还坚守在暴风圈里的人,都是勇士,都是英雄。

1910年,我国东北爆发鼠疫。沙俄和日本都想借机揩油,甚至出兵威胁清政府要独揽防疫工作。但是,伍连德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疫情中“逆行”的人,亲赴东北主持防疫工作。通过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措施,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就遏制了鼠疫的流行,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战役。

(伍连德)

接下来,我国又爆发了多次霍乱,伍连德像救火队员一般,疫情在哪,他就去哪。那个时候,医用防护设备还没有今天这样完善,伍连德用血肉之躯,和疫情肉搏,拯救了无数人。

一百年过去了,山河更加壮丽,祖国更加强大。敢于在疫情中挺身而出、为我们的安全奋斗的英雄,也越来越多。是因为勇敢的人更多了,我们才更加强大。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是民族英雄勇敢的心。伍连德虽然已经逝去,但他的勇气和担当,已经传递给了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等等科学家,和每一个援鄂医疗队的医护工作者。

更让我们欣慰的是,全国346支医疗队援鄂,4.26万名援鄂医务人员,没有一个人在战疫期间感染病毒。

不仅他们,每一个响应号召,服从隔离,配合封城的人,都是英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在长达两个月时间里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我们累积确诊病例却并非最多。我们的科技不是最先进的,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勇敢的。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疫情面前,最强大的武器不是科技,而是人心。是每一个人虽然没听说过,却力行着的威廉牧师墓碑上的那句话——请把善良传递下去。

没错,我们是科普栏目。可是我始终相信,再强大的科技,也抵不过人心的强大。

说真的,当初报考大学的时候,因为个人心理原因,没有报考医学专业。但是在两个月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度为此深深后悔。感谢你们在我们周围守候,有你们这些天使,这个世界才称得上天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