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认识元青花---元青花大盘鉴赏

 易定天下 2021-03-22

       元青花究竟只有景德镇窑生产呢?还是个有众多窑口呢?几十年了,还没争论完,倒是培养了一大批以此为业的理论家,没有结果照样有饭吃。图片

图片

图片

       学术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拿它当职业。苦了收藏家们,一边苦逼似的探求历史,一边还要照顾学术情绪。但是古玩圈倒例行它的规则:谁是“老大”谁说了算。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青花的生产至今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真正开始系统认识和研究它,只有60年左右。过去偶尔发现的元青花被当做明代产品,甚至被认为是清代康熙时期的产品,这种过失曾出现在早期文博机构当中。上世纪60年代中国元青花研究仍然是沉寂的,仅见冯先铭在香港《艺林丛录》上一篇短文介绍了元青花造型与纹饰。从70年代开始,元青花才逐渐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的热点。至今鉴赏、研究元青花已经不是某些专家们的专利了,广大爱好者沉浸其中,有不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面世。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青花研究至今,应该重新思考总结以下问题:

    一、元青花胎土配方问题。

    青花的胎土成分一改唐宋以来的单一瓷石,加进了高岭土,提高了氧化铝的含量,使大件器型的耐热度提高,成型度好。现在有新的研究推翻了二元配方,经过实验,提出元青花是三元配方,增加了釉石的成分。二元配方也好,三元配方也罢,元青花的胎到底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目视特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青花料进行质的分类。

    有研究表明,宋元时代中国北方的磁州窑和南方的吉州窑在釉下彩技术对元青花产生间接或直接产生影响。上博元青花展,国内外博物馆的元青花,同是至正型,为什么呈色各有千秋?为什么同为大器,国外的藏品绘画精细,发色一流,而国内的藏品却绘图多有晕散,发色欠佳?有专家说,这与烧造时的窑温、器物窑内摆放位置有关,真的是这样吗?有研究成果提出,钴料易晕散,故一般只适合绘植物和装饰图案,岂不知展厅中的多数重器从鬼谷子到蒙恬将军,从王昭君到雉鸡竹石图,清秀典雅,惟妙惟肖。所以,事实说话,器物说话,不能想当然,不能进行文字推论,我们应实证推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元青花是否有婴儿期?

    多年来不少重量级的学者对元青花的出现认为“突然成熟,横空出世”,没有成长期,就像婴儿一蹴就到了成年,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由是只看到成品,没有初创和逐渐完善的过程。这只能说明,元青花的快速成长的原因你还没有找到而已,有很多事物是不可比的。资本主义两百年发展到今天这般模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让全世界大吃一惊,这个快速是它内在和外在的一系列要素决定的,不能按美国的成长速度来套中国,延安是延安,西安是西安。某些研究人员为什么不好好学一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呢?

图片

图片

   四、元青花的成型工艺。

    不少人都认为,元青花的成型工艺是模印分段粘接,这因为大件器的胎土配方不允许直接手拉坯成型。试问,上博元青花展里不少拳头大小的小型器也分段粘接,这又是为什么?就连鸡蛋大的鸟食罐腹部也有接痕!这是工艺要求吗?那又是为什么?所以搞研究,特别是当代人研究古代人,切忌闭门造车,切忌绝对化,要充分考虑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青花料的呈色机理

    老一辈专家评元器八个字,精者甚精,粗者甚粗。这只是个表象,为什么呢?有人从窑址发掘找到答案,大件出口西亚而小件卖到东南亚或供国内销售,出口的当然不惜工本。可是近年从国外发现的元青花小件也存在胎、釉、纹饰皆粗。又有说,大件用的是进口苏麻离青料,小件用的则是国产料,所以发色不一样。近年来权威科技检测出,大件小件用的都是苏料,这又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小件不值钱而粗制滥造吗?这一定有我们尚不知的原因,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图片

图片

    再说元青花纹饰发色的问题,无论进口料(苏麻离青)还是国产料(江西石子青、浙料、云南珠明料等),从选料、制料、调料、绘制于胎上的干湿程度,到最后入窑烧制的温度上升快慢,着色,釉的浓厚度、施釉方式,助熔剂的化学组成,胎料成分,冷却方式等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冶金化学问题。就是同一种青料,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呈色。所以,简单地用国产、进口青料来说事,在研究领域是一种极不严谨的说法。

图片

图片

    研究元青花,目前基本没有权威的古代资料来源,主要靠实物资料。在严肃的考古研究领域,实物最具有说服力。一个观点可能长期争论不休,一旦这一观点在某个偶然机会中被最具说服力的实物旁证,争论立刻戛然而止。同理,实物例证在元青花研究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著名的延祐型元青花的定论,在那件著名的塔式盖罐被专家捡测出铁而无钴料成分,立刻被废止了。所以我们要重视窑址、墓葬、居住遗址、窑藏、沉船等多途径提供的实物,哪怕只是瓷片标本。

图片

图片

  六、元青花官民窑问题。

    现在还有不少人在争论元青花的官窑民窑问题。标准器大维德盘口龙纹瓶已被确定为民窑精品,这一事实也说明当时的浮梁瓷局仅是一个管理和协调机构,各窑口的精品包括定烧器一是送往皇宫,二是远渡重洋,其次品按市场规律寻找出路。有人说难道官窑还比不过民窑?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特定的时期内,艺术品和技术产品的优劣不一定非与官方的权力挂钩。比如说中国民营企业华为公司在若干领域已远远领先于官办大型电子企业;美国和欧洲的一些高端军工制造集团都是民营的,等着官方下单而已。

图片

图片

    七、对馆藏元青花认识问题。

    据说,在上博元青花展,一位学者模样的人在展厅现场指着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青花云肩龙纹罐说,你们看,这件器上明显地使用了中国青花料分水绘制的技法!要知道,公认的分水技法是从明代成化年间开始的!这件东西的断代有误!此话一说,一片哗然,几位观众立刻与之争辩起来。殊不知,元青花作品中用浓淡之色描绘图案比比皆是,只是这件作品“分水效果”更突出罢了。这件事情说明,我们研究和观察事物,不能死搬硬套,更不能自作聪明地用其一点攻其全部,连大开门的元青花的断代都要否定。其实,他就该看到,从元到明到清初,中国青花纹饰“墨分五色”的传承关系正在这里!

图片

元青花青料苏料微观痕迹解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