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小手空空 2021-03-22

  ▌纪从周

  京城著名书法篆刻家徐柏涛先生,95岁高寿驾鹤西去,转眼间逝世10年了。

  说起“柏涛”,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其实,“柏涛”就在您身边。如果您光顾过“庆丰包子铺”,店铺门匾“庆丰包子铺”那几个遒劲有力的魏碑体大字,就是柏涛先生题写的。

  当然,说“庆丰包子铺”,只是个引子,是从您熟悉的地方说起。徐柏涛先生生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特一级书法篆刻师。前些年,在北京还没统一立交桥上各种字体的桥名时,徐柏涛先生以大篆体书写的立交桥名特别引人注目。如今,在北京的一些公共场所,还能看到先生的墨迹。要了解柏涛先生的艺术人生,了解柏涛先生与北京的渊源,请听我慢慢道来。

  徐柏涛

  学而不厌

  魏碑体:奋飞

  宣武艺园中的“雅趣”

  15岁学艺到“翠文阁”

  在北京琉璃厂的文化街,到处可见流光溢彩、古色古香的门店,在诸多雕梁画栋中,其中有一家店铺的名号为“翠文阁”。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国时代,在北京琉璃厂简陋的街道上,荣宝斋经营字画,翠文阁经营金石篆刻,一个东街,一个西街,相伴为伍,遥相呼应。

  1931年,一个叫徐焕荣的15岁少年迈进了翠文阁的门坎。他每天夙兴夜寐,勤勤恳恳地干活,认认真真地学艺。尤其在夜晚,当掌柜和师兄弟们进入梦乡后,他开始“头悬梁、锥刺股”,在油灯下习字习刻……

  徐焕荣在翠文阁学艺数十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两重天的巨大的社会变革。

  在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外敌的侵略使伟大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惨遭蹂躏。金石篆刻、书法艺术能否流传后世?这个少年忧心忡忡。为此,他节衣缩食,起五更睡半夜,把一个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真情完全融在书法篆刻艺术上。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使其取得了书法篆刻艺术的辉煌成就。然而,他却积劳成疾,吐血病倒。

  痨病呀,旧社会多少人因患此病不得救治而丧生!就在徐焕荣多方求医不见好转、病情愈来愈重的时候,新中国诞生了!

  党和政府对民间艺人十分关怀,马上安排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大夫进行救治,及时医好了徐焕荣的痨病。徐焕荣恢复了健康,振作了精神,重新投入到书法篆刻的艺术创作中。

  徐焕荣的艺术才华被国家有关部门知道后,曾交给他放大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书写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等重要任务。他精心构思、巧妙雕刻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石雕和别具一格的“十全十美田黄石螭虎”印纽,分别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收藏,并成为国家文物。

  “徐柏涛”名字的来历

  1966年起的“文革”岁月里,一些宝贵文化遗产被批为“四旧”,徐焕荣为使自己的书法篆刻艺术不致荒废,就用草、篆、隶、楷、魏碑等各种字体书写了毛泽东的三十七首诗词,摆放在翠文阁的橱窗内。一位日本客人慧眼识珠,执意高价收买,准备作为珍品收藏。可这书法作品为什么没有署名呢?没有作者姓名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呀!日本客人遂找店方恳求补上。

  在那个年代里,“资产阶级名利思想”是被批判的对象,所以徐焕荣用各种字体书写的毛泽东诗词均隐去了姓名。

  在日本客人的再三要求下,几番周折,上级领导才同意徐焕荣以笔名代之。徐焕荣是那种老老实实做人、服从领导、遵守组织纪律的员工。既然领导说了,他遂取“柏涛”为笔名,在其作品的落款上书之。

  这就是“徐柏涛”一名的来历。从此以后,他的每幅作品上签写的都是“柏涛”。久而久之,除了书画界了解他的人之外,人们都以为他的名字就叫“柏涛”,顶多记住了“徐柏涛”,而不知其真名叫“徐焕荣”。

  徐先生一生遍研甲骨文、钟鼎文和秦篆汉体,并对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郑板桥、何绍基的作品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对如何师法秦汉古印,如何对待各个历史时期书法大家的作品,如何借鉴现代书法篆刻大师齐白石等人的艺术成果,他均有独特的见解。徐先生主张师法古人而不为古迹旧文所束缚,为求师古与创新的合理结合方向,他常说:艺术家应该和时代共呼吸,作品要有时代气息和自然风格。

  徐先生的篆刻堪称艺林中的一朵奇葩。他的印章雕刻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秦玺文的绮丽多姿,汉铸印的壮秀浑厚,汉凿印的刚劲豪放,汉封泥的雄奇古朴,在他的一方方篆刻中天趣丛生,令人叫绝。尤其是徐先生的封泥印,给人一种自然天成、出神入化的感觉,一改过去的呆板布局,这些都是徐先生心血凝成的精华。

  自古擅治印者多不擅制纽,擅制纽者又不擅治印。徐先生却是兼而擅之,堪称一绝。其印纽雕刻的龟、蟾、蛇、马、龙等,百趣横生,令人叹为观止。

  特立独行是大篆

  如果你见到一幅书法,在没看落款名章的情况下,一眼便认出其作者是谁,那么这幅书法的作者已然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了。远的不提,就说当代书法大家舒同、启功、李铎、沈鹏等,如果他们的书法并列摆在您眼前,那么不用细究行笔走势,敏感的神经立马就能告诉您哪幅墨宝出自谁之手。徐柏涛的书法就是如此,尤其是他的大篆书法,特立独行,标新立异。

  在书法艺术上,柏涛先生对行、草、篆、隶、魏碑等各体都有很深的造诣,而最擅长者当属篆、隶,尤其是大篆,多年的钻研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柏涛先生法古创新,融多种篆刻为一体,采用逆锋笔之法,一反上紧下疏的常规为上疏下紧,产生了一种挺拔向上、险峰飞瀑之势,令人观之精神振奋。柏涛先生说:这主要是吸取了大自然的精髓,吸收了体育、杂技、戏剧的艺术气韵和神韵,而体现在书法上。

  综上,之所以能对柏涛先生的艺术人生有所了解,主要缘自我和先生的交往。

  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书画爱好”使然,经书画界朋友介绍,有幸认识了柏涛先生。柏涛先生平易近人,性格温和,柔顺厚道,不会浮文套语。记得第一次到先生家去拜访,他就和颜悦色地与我聊天,当知道我正在参加自学高考,当即提笔蘸墨,书写了魏碑体“奋飞”两个大字,意在鼓励我刻苦学习、早日成才。后来我果真获得全国“自学成才”的荣誉证书,乃是后话。

  后来与柏涛先生熟悉了,就成为他家的常客,看先生书写各种书体的书法,听先生讲他学艺的故事。不断交往中,我们成为忘年交。

  柏涛先生虽离开我们10年了,但他的书法艺术却活在人间,他的金石篆刻,他的大篆行书,他的魏碑书体,广为收藏,就是现在的公园场所,也能见到先生的题字。于是,特写此小文以记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