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对于“白手”和“起家”这两个概念大家是怎么界定的。 我的老板,8年前从湖南的学校毕业,来到北京,带着2000块钱。对于创业来说算的上“白手”了吧。忽悠了自己的大学同学,几个人干了一家小作坊的电影宣传公司。 但是因为公司太小了,也不认识任何业内的大佬。做不了当时主流的宣传公司的工作——联系媒体、发布新闻、主办发布会等工作。只能做病毒视频、发发微博、做做论坛推广——这些工作,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很小的补充,别的宣传公司属于有时间就做一点,没时间就算了的态度。 但是毕竟这家公司接不到其他的工作,也就专注于这一部分,还给取了一个不错的名字“电影的社会化营销”。老板自己把经典案例的结案报告打印出来,挨家拜访各家大的电影公司,见不到宣传总监就约宣传经理,更多的时候是只有一个职员接待一下,聊上几句,就把资料丢到了垃圾桶里——可能都进不了公司大楼里的垃圾桶。 之后公司有些起色,因为重视微博营销的影片越来越多。公司开始接到更多的案子,一年5部电影,然后是10部,然后是30部。但是在此期间,公司现金告急,马上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出现了很多很多次。最近的一次是,明天就发工资了,公司账上一分钱都没有,老板这个狮子座的男人,第一次觉得,实在不行就不干了。鬼使神差,下班前半小时接到一个电话,谁也想不到一个大电影的活来了。第二天上午定金到账,公司活了下来。 类似的事情我算了算,这些年发生了不下10次。谁也解释不了。 8年过去了,公司还是一家创业公司,还是在行业中慢慢前行。中间没有天降贵人、没有寻找靠山、没有上层关系、没有金主支持。走过的路是每一个最普通、最平凡、最真实的创业者都走过的路,而且是在这个最讲究人脉和资源的娱乐行业。 现在,公司市值超过15亿,100多名员工,2015年成为中国民营电影发行公司的前十名。业务从最早的微博营销,扩展到宣传全案、发行、项目开发、制片、电影院、艺人经纪、电视剧、原创漫画…… 不是因为他爸爸是李刚,不是因为他赢得一大笔启动资金,不是因为有大背景加持。只是因为,当时一个20出头的少年,怀揣2000块钱,觉得”电影是我一生的追求“。在这8年中,他有100万个理由放弃,有成千上万个早晨起来,可以把被子一掀,对自己说”我犯得着吗?我不受这个罪,老子找个工作正经过日子去。“最后他坚持下来了。这是你在任何时候创业最需要的品质——很多创业者错误地认为坚持不是事,都去削尖脑袋寻找成功必须的元素。 但实际上,阻止你创业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坚持,坚持到无法承担无法忍受无能为力走投无路,但是还是不会放弃。具有这样品质的人少之又少。我看到的事实是——几乎每一个创业公司都经历过无数次走投无路,在这样的时刻,你先要保证自己不会死掉。就好像马云说的”明天很美好,后天更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今天晚上“。 所以是的,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白手起家,而你做不做的来从来不是时代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