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研究 | 我国铜市场主要供求因素对国际铜价影响几何?

 新用户2918PhTm 2021-03-23


作者:熊冲、宋根楠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

我国已成为全球铜消费第一大国,是国际铜价的重要影响因子。近年来我国精炼铜消费量基本维持在全球精炼铜消费量的一半左右,20181-8月占比为50.16%,且我国铜矿进口量占全球铜矿产量比重也达七成左右,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我国铜市场的供求状况变化对国际铜价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铜矿进口量和国内精炼铜产量的增加均会对国际铜价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精炼铜产量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国内铜矿进口量短期的攀升会拉动国际铜现货价上涨。国内铜矿进口量和精炼铜产量作为直接影响铜市场供给端的重要因素,铜矿进口量和精炼铜产量的增加均会导致国内精炼铜市场供大于求,使得沪铜价格下跌,进而引发伦铜价格下跌。但由于生产惯性及滞后性,精炼铜产量对铜价的影响有所滞后,而国内铜矿进口量短期的大幅增加,会挤压国外铜现货供给,短期内拉升铜现货价格。

国内铜材产量的增长对国际铜价具有正向支撑作用,但传导机制不灵敏。国内铜材产量作为国内铜市场需求直接驱动因素,其产量的增加对铜价有着正向支撑作用,但由于国内铜市场长期的产能过剩,导致需求端传导机制不灵敏。

此外,国内废铜进口量和精炼铜进出口量反而受到国际铜价的影响。国内废铜进口和精炼铜进口量作为替代或补充生产资料,需求弹性较大,反而受到国际铜价的影响,随着国际铜价的涨跌而波动。

中证鹏元认为自进入2018年以来,国内铜矿进口规模保持增长态势,而国内精炼铜产量保持相对稳定,且下游铜材需求则持续同比下滑,三者因素叠加,长期来看将增强国内铜市场供给充足预期,国内铜价仍有一定下跌空间,进而影响国际铜价下跌。

(关注“中证鹏元评级”,向后台留言可获得完整报告)

正文

一、目前国际铜价主要以伦敦金属交易所期货铜价格为定价基准

铜作为交易活跃的期货品种,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铜价会受到金融市场影响,但同时作为工业的基础原料,其价格的波动本质上受到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目前国际铜贸易的定价主要是以伦敦金属交易所中期货铜(以下简称“LME期铜”)的价格为基准而制定。上述定价机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铜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铜现货贸易日益频繁,规模也迅速增长,而LME期铜合约较好的适应了市场发展,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且具有套期保值等功能。国际大部分铜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厂商均参与LME期铜交易,形成的期铜价格反映了市场供求平衡的均衡价格,具有预期性、连续性、公开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故国际铜现货交易时的价格,一般是通过以LME期铜价格为参考基准,外加一定的升贴水及相关税费后确定,故本文以LME期铜价格代表国际铜价。

二、国内因素变动如何对国际铜价产生影响?

根据供求关系理论,商品均衡价格必然是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而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变动会导致商品价格的波动,决定着价格变化的方向与强度。铜作为较为活跃的全球大宗商品,其定价主要以LME期铜价格为基准,而根据交易规则,LME期铜交易品种为阴极铜(精炼铜),故国际铜价主要受到全球精炼铜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铜消费需求也不断攀升,我国铜市场的供求状况变化对国际铜价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铜矿进口量的增长和国内精炼铜产量增长均会对国际铜价产生负向影响,且铜矿进口量对国际铜价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国内精炼铜产量,但国内铜矿的进口短期大幅增长会拉动铜价上涨

  我国作为精炼铜消费大国,国内铜矿产量难以满足需求量,主要依赖进口。我国铜矿石进口量由2012年的442.91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1,409.04万吨,复合增长率为26.04%,2018年1-9月,国内铜矿石进口量为1,499.0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9.50%,保持较快增速;我国铜矿进口量占全球铜矿产量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26.21%大幅增加至2017年的71.52%。因此,在全球铜矿产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国铜矿进口量的变化会对国际铜矿的供给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国际铜市场供求平衡,导致国际铜价波动。具体来看,当国内进口铜矿大幅增加时,在全球铜矿供给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外铜矿供给减少,导致国外精炼铜供应趋于紧张,使得国际铜矿现货交易的价格攀升,短期内拉升铜价。

此外,由于沪铜和LME期铜市场的联动作用,从长期来看,国内铜矿进口量增加会导致沪铜价格下跌,进而带动LME期铜价格下滑。主要原因是上游铜矿企业为中游的铜冶炼企业提供铜精矿可直接影响精炼铜的供给量,国内铜矿进口量增加一般来说都会导致国内精炼铜供给增加,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将压低国内精炼铜价格,加之充裕的铜矿供给,增强了市场对于精炼铜供过于求的预期,进一步压制铜价上涨。但2016年末以来,随着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效果显现,国内精炼铜有效供给同比有所减少,精炼铜供不应求市场预期形成,使得沪铜价格攀升,进而也影响LME期铜价格上涨,加之国内铜企为了避免原材料持续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也相应加大了囤货力度,导致2017年国内铜矿进口量虽有增加,但国际铜价仍有所上涨。

由于国际铜价于2013年开始逐渐步入下降通道,直到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反弹回升,2013-2017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增速缓慢,复合增速仅为2.60%,而同期我国精炼铜产量复合增速达6.77%,远高于全球增速,但2018年1-8月我国精炼铜产量较上年基本持平,为584.30万吨,增速大幅下滑。虽然我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精炼铜产量规模较大,但对国外精炼铜供给产生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国内精炼铜的供需平衡,主要原因是欧洲、北美等发达经济体工业发展已步入成熟期,对于钢铁、铜等工业原料的消耗相对稳定,难有大幅增长,且我国自产精炼铜主要用于国内消耗,出口规模不大,2013-2017年我国精炼铜年均消费量在1,100万吨左右,2018年1-8月我国精炼铜消费量也达到833.43万吨,均超过同期国内自产精炼铜规模。因此,近年国内精炼铜产量对国际精炼铜的供给影响较小。

国内精炼铜产量的增加对沪铜价格产生负影响,进而沪铜与伦铜市场联动对国际铜价产生负影响。国内精炼铜规模增加,导致国内精炼铜供大于求,拉低沪铜价格,由于沪铜市场和伦铜市场存在联动关系,进而也影响LEM期铜价格下跌。2013-2016年,国内精炼铜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导致沪铜价格一直处于下跌通道,进而拉低国际铜价。但由于生产、销售的惯性,国内精炼铜产量变动对国际铜价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当国内精炼铜产量下降3-6个月时,沪铜价格才逐步开始上涨,而当国内精炼铜产量提升时,沪铜价格仍要滞后3个月左右才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当铜价上涨时,铜冶炼厂商为获取超额利润并在铜价将持续上升的预期下,加大精炼铜的生产,而当精炼铜产量远超过需求量时,铜价有所反应开始下降。

国内铜材产量变动通过影响沪铜价格进而对国际铜价产生正向影响,且国内铜材产量的变动对铜价具有一定的预示性

在我国,精炼铜下游运用主要集中于主要电力、家电、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其中电力领域消费占比达51%,家电占比15%,交通占比为9%,建筑占比8%。伴随着电力等下游行业的发展,我国铜材产量也呈增长态势,2012-2016年,我国铜材产量从1,168.00万吨增加至2,095.99万吨,复合增长率为15.74%,而2017年和2018年1-9月我国铜材产量分别为1,861.70万吨、1,249.40,同比分别下滑了11.18%、19.02%。从具体产品来看,我国铜材品种主要以铜线、铜管为主。

从供求角度看,国内铜材产量的增加将提升精炼铜的需求量,在国内精炼铜供给稳定的情况下,推升沪铜价格,进而也引起国际铜价的上涨,故在国内精炼铜供给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国铜材产量的增加会对国际铜价产生正向影响。但由于我国铜行业长期的产能过剩及金融等商品市场之外因素的影响,我国铜材产量的变动对铜价影响存在一定的扭曲。具体来看,2012-2016年,我国铜材产量逐年增长,但沪铜价格却进入下跌通道,主要原因是虽然下游电力、家电等行业的发展增加了用铜需求,而同期国内精炼铜产能过剩仍较严重,下游用铜的增长仍无法消化过剩产能,故同期沪铜价格持续低迷,而随着去产能效果逐步显现,2016年6月-2017年6月,铜材产量增长带动精炼铜需求量的增加,推升了沪铜价格上涨,进而带动LME期铜价格攀升。2017年6月以后,铜材产量逐步下滑,带动沪铜价格也逐步走弱。

此外,铜材产量的峰值一般要早于铜价峰值的出现时间,主要原因是下游铜材加工厂商主要以赚取加工费和一定利润空间为主,对中游精炼铜冶炼厂商和电力、家电等企业的议价能力均较弱,当铜材产量增加带动精炼铜需求增长,推升铜价上涨时,下游铜材加工厂商采购成本增加,但产品销售价格却难以同步提升,故铜材加工厂商对铜价较为敏感,若铜价上涨过快或达到其利润临界点,其将削减产量以避免亏损扩大,而随着铜材产量减少致使精炼铜需求回落,进而导致铜价回落。

国内废铜和精炼铜的进口量作为替代资源,反而受到国际铜价的影响

在废铜供给方面,我国约72%的精炼铜原材料来自铜矿,28%的原材料来源于废铜,其中废铜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渠道:a.铜冶炼及铜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品、边角料等(以下简称“新废铜”);b.废旧的仪器、仪表及机器设备中的铜材料(以下简称“旧废铜”)。2017年中国废铜供应量为319.4万吨(金属量),其中国内回收量和进口量占比分别为53.22%和46.78%,国内废铜回收量保持较快增长,但国内废铜回收市场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废铜回收体系。

国内废铜进口量作为铜矿替代原材料,其需求弹性较大,主要受到LME期铜价格影响。在国际铜价上涨时,精炼铜供给短缺,在铜精矿采购短期难以增加的情况下,中游冶炼商会增加废铜收购量,进而推升废铜价格,在超额利润的驱使下,现有的废铜厂商及新进入的厂商势必增加废铜供给量。但考虑到我国废铜回收行业体系尚未完善,短期内增加回收有限,故将快速推升废铜的进口量。反之,在国际铜价下跌时,国内精炼铜供过于求,中游冶炼厂商会减少精炼铜产量,继而减少废铜回收量,压低废铜回收价,导致废铜回收厂商利润下滑甚至亏损,部分厂商将逐步退出废铜回收行业,废铜供给量减少。观察图4,当LME铜价于2010年6月触底反弹时,国内废铜进口量也随之攀升,直至2011年8月才出现环比下滑,且在2012-2016年,LME期铜价格下降期间,国内废铜进口量也逐年下滑,而在2017-2018年1-8月,随着铜价涨跌,进口废铜规模出现增减。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逐步推进,我国对精炼铜需求不断上升,2013-2017年,我国精炼铜消费量从983.01万吨上升至1,179.05万吨,增幅为19.94%,而同期我国精炼铜产量从685.28万吨提升至888.90万吨,增幅为29.71%,增速较快,但仍不足以满足国内用铜需求,部分需要依赖国外进口;2018年1-8月我国精炼铜消费量为833.43万吨仍超过同期584.30万吨的产量。2013-2017年,我国精炼铜进口量分别为320.58万吨、358.97万吨、367.84万吨、362.93万吨和324.30万吨,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主要原因是2013-2015年,随着去产能、环保督查等政策的逐步推进,落后产能陆续被淘汰,导致国内精炼铜产量增速较慢,加之该阶段国际铜价持续低迷,为维持持续增长的用铜需求,使得精炼铜进口数量逐年增长,而2016年开始铜价开始筑底回升,为获取超额利润,各大冶炼厂商提高了开工率及现有产能利用率,国内精炼铜产量环比持续增加,在国内精炼铜消费量仍保持平稳增长的背景下,进而挤压了精炼铜进口规模。可见,类似于废铜进口量与国际铜价的关系,精炼铜进口量作为国内精炼铜产量不足的替代品,需求弹性较大,主要受到国际铜价的影响,即在国际铜价和沪铜上涨时,国内冶炼厂商将增加精炼铜的产量,进而挤压精炼铜进口量;在国际铜价下跌时,国内冶炼厂商增产意愿不强,为避免亏损甚至可能减少自产量而增加进口量来弥补消费不足的缺口。

三、结论与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增强,对铜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中国铜市场供求因素对国际铜价影响程度也逐步增强。本文从铜产业链和商品属性视角,分析我国铜产业链因素变动对国际铜价的影响。

中证鹏元认为,我国铜矿进口和精炼铜产量对国际铜价的影响最为显著,且上述两者的变动对国际铜价均会产生负向影响,但精炼铜产量对国际铜价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而铜矿进口的短期增长,会拉动国际铜现货价的上涨。国内铜材产量对国际铜价具有支撑作用,但由于我国产能过剩严重,供应弹性较强,使得价格传导机制不够灵敏。此外,由于我国废铜进口量和精炼铜进口量充当着替代品的角色,受到国际铜价的影响程度较大。

中证鹏元认为,自进入2018年以来国内铜矿进口量保持增长态势,进口规模从2018年3月的160.92万吨增长至9月的192.97万吨,2018年1-9月累计进口铜矿规模为1,499.0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9.57%,但国内精炼铜产量同比保持稳定,即使扣除部分铜矿用于贸易融资,预计目前国内铜矿库存相对充裕,且考虑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国内消费增速放缓,2018年下游铜材产量大概率仍保持同比负增长,导致国内用铜需求难有增长,进口铜矿囤积过多叠加下游需求不旺,长期来看国内铜价仍存在一定下跌空间,进而影响国际铜价。

声明: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通过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结论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报告中观点仅是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