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节痛,针药可攻!

 张玉龙医论 2021-03-23

        临床上,关节痛的患者比比皆是,有很多患者为求治疗走了很多弯路,针对于关节疼痛的患者中医一般按痹症来治疗,风、寒、湿、痰、瘀等导致经络和气血不畅通,会引发实性疼痛;气血不足,经络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此乃虚性疼痛。所以临床治病需要辨证论治,作为医师要充分考虑最佳治疗方案,作为中医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绝不要混淆中西医理论,有一些医师拿着中医执业资格证书,满口的西医理论,一谈到治疗也是中西医混淆一谈,把传统的针灸经络学说改变成近代神经肌肉理论,却不知道经络理论和神经肌肉理论并非同出一辙,经络理论远远超出神经肌肉理论。以前的中医师针灸也精于穴位组方,近部取穴、远端选穴和特效穴组合起来,要有一定的协调作用,这和中药七情配伍是一样的。可是因为西学东渐,中医配伍理论逐渐被冷落,部分中医因为学院教育西医学的影响就更加不屑中医的理论研究。有些时候临床行医满口的细胞、分子、量子等,有时候仿佛根据实验室检查就可以检查出疾病,这些医师治疗也就是片面的治疗局部疾病。完全不理解中医的整体观——这一中医学最基础的理论。

       其实,中医和西医一样只要用心解释大家都会明白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类风湿因子、抗“O”、尿酸等检查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中医师愿意解释这些西医的检查意义,而不愿用中医理论解说病情呢?传统的中医解释病情其实更接近生活,我们完全可以把病情采用我们的生活经验摆在患者面前,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医生和患者一起共同分析疾病,只要医师用心完全可以把病情的变化和进展的可能和患者一起解释一下,这样既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也可以避免医患之间隔阂的产生。有很多时候有些医师不愿意把病情和治疗方案和患者解释清楚,曾经在医院行医的时候,这种情况更普遍,患者的病情只在医护人员之间交流,给予的治疗也是上级下达,医护施行。有些医师觉得就是解释了病情,患者也可能不会明白,所以就不加解释。有部分医师惧怕患者过多的咨询,俗话说“久病成医”,某些患者知道的某些病的知识甚至比医师还要详实,甚至有一些医师可能都不熟知,这也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毕竟患者关注的是自身的性命安危,医师关注的是治愈疾患,患者知道的多一点就说明患者在乎自己的身体,不过有些时候这些信息不一定真实,有些信息可能就是网上的误传或者某一个医生的个人观点,我们有必要和他们一起了解事实,给予他们治疗的信心。

        对于关节痛一般选择针灸、推拿、中药综合治疗,针刺以通经活络,艾灸以温经散寒,推拿以理筋利骨,中药辨证施治。

        在我初学医学的时候就曾对《玉龙歌》有一种缘份十足的感觉,文中论述治疗痹症的论述对于临床医者应该熟知,今日顺便分享一下。

        对于针灸学者,《玉龙歌》应该是针灸学经典歌诀,此歌诀系元代王国瑞最早记载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称之为《玉龙歌》,托名为扁鹊所著,和《黄帝内经》托名为黄帝所著一个道理,一则方便于传颂,二则说明文辞突出,可以传扬。元代周仲良在《玉龙歌.后序》里解释:“名玉龙者,盖以玉为天地之精,龙之神变极灵,此书之妙用,亦犹是也”。可见“玉龙”二字主要是为了表示针灸的神妙。“玉龙”之说法不一,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zū)》载:“杨光欣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这段记载与玉龙歌命名的涵义比较吻合。选用“玉龙”二字,可能是一取其贵;二取其120穴,合玉龙长一尺二寸之意。全文如下:

 对于《玉龙歌》很多针灸学者临床借鉴的还不够,有很多医者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层,临床见到很多医者遇到疾病只知道就近取穴,不知道穴位组方规则,就如很多医师开中药的时候只知道单味中药的作用,治病的时候想当然的把几味中药见证用药,累积成处方,完全不懂得中医方剂配伍原则。以前的医师开出的处方一般药师不看诊断就可以看出治疗什么疾病的,现在的一些医师开出的处方,就是医师也很难看懂是治疗什么疾病的。针灸处方的道理和中药处方一样,需要辨证用穴,既不可以只在病变局部做文章,也不可以撒大网,满身扎个遍

当初我学习针灸的时候,因为名字里面有“玉龙”二字,缘分十足,所以格外注意,也曾研究杨继洲《针灸大成》里的注解。针灸是一个具有民族传承的技艺,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绝不可以一知半解,医学来不得半点虚假,针灸关乎性命,就更要注意穷根究底的研究

临床上,能够遇到疾病千变万化,针灸、中药都应该熟悉,有很多时候,中药可能占优势,然而有些时候却又是针灸起效快,所以,不可以厚此薄彼,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医疗手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