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季病名医验方效方

 张玉龙医论 2021-03-23

       严寒的气候,有着特殊的疾病谱,今日在此分享一些冬季常见病的名医验方,这些处方虽然不算是经方,但是验证于临床皆有明显效果,这不就是为医者所当借鉴的处方吗?所以本着治病救人的心态,“博采众方,兼收并蓄”,是中医传承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心态,如此才能助长中医药的创新和延续。

       冬季是风湿病常发季节,因为我的老家地处皖西北,冬季的气候风寒料峭,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衣食饱暖一直都是个问题,所以很多人都有关节疼痛的疾患,还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冬季在家里度寒假的时候,同村的很多村民都过来跟我讨教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案,那个时候我曾使用书本上看到的风湿病特效药方(神仙双料拐子方):麻黄9克,当归30克,防风30克,苍术30克,制川乌30克,制草乌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钻地风30克,千年健30克,破故纸30克,自然铜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杜仲150克,牛膝150克,木瓜150克,炙马钱子30克,共为细末,每服9克,黄酒冲服。因为处方中含有制川乌、制草乌、马钱子故而祛风散寒、舒筋通络作用就很明显,疗效就非常明显,但是因为这三种药物存在烈毒,制作的时候必须严格谨慎,所以也就给了一些亲近的邻里使用,未敢大范围传播。近些年来,因为远离药材丰饶的安徽亳州,所以很多药材都难以配备,这类大毒之药方就很少使用了,常常会借鉴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痹症的处方。

       朱氏常使用虫类药物和藤类药材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根据朱氏经验常用独活(常用剂量20—30克)、海风藤(常用剂量30—45克)、乌梢蛇(常用剂量汤剂10克,散剂2克更佳)以祛风通络;制川乌、制草乌、黑附子(常用剂量各15—30克),辽细辛(常用剂量10—15克)以散寒止痛,或穿山龙30克、徐长卿15克以祛寒止痛;生白术45克,苍术15克,熟苡仁30克,制附子15克,或用钻地风、千年健各30克,善祛风渗湿,疏通经脉,以止疼痛;使用蜈蚣、全蝎、水蛭、僵蚕、天南星、白芥子以化痰瘀,开经络、蠲肿痛临床上常常需要结合实际辨证用药:肿胀早期,常用二妙、防已、泽泻、泽兰、土茯苓等;中后期则需参用化痰软坚的半夏、南星、白芥子和消瘀剔邪的全蝎、地鳖虫、乌梢蛇等;此外,七叶莲长于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并有壮筋骨之效;又刘寄奴、苏木、山慈姑均擅消骨肿,亦可选用。凡关节红肿僵直,难以屈伸,久久不已者,多系毒热之邪与痰浊瘀血混杂胶结,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必须加用豁痰破瘀、虫蚁搜剔之品,方可收效。药如山羊角、地龙、蜂房、蜣螂虫、水蛭、山慈姑等,能清热止痛,缓解僵挛,如肢节拘挛较甚者,还可加蕲蛇、山甲、僵蚕等品。如属风湿痹痛而关节拘挛者,应重用宽筋藤,一般可用30—45克。偏寒湿者,重用川乌、草乌、桂枝、附子、鹿角片等。此外,青风藤、海风藤善于通行经络,疏利关节,有舒筋通络之功,与鸡血藤、忍冬藤等同用,不仅养血通络,且能舒挛缓痛。伴见肌肉萎缩者,重用生黄芪、生白术、熟地黄、蜂房、石楠藤,并用蕲蛇粉,每次3g,1日2次,收效较佳。以上诸证在辨治时,均需参用益肾培本之品,药如熟地黄、仙灵脾、仙茅、淡苁蓉、补骨脂、鹿角片、鹿衔草等,始可标本同治,提高疗效

       母亲因为我们的学业和生活辛苦了几十年,因为常年劳累,身体就没以往那么强健,五十岁的时候在冬季突发肩周痹痛,就是所谓的肩周炎,那个时候母亲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了月余才得以康复。治疗肩周炎临床上常选择《杨氏家藏方》中的蠲痹汤加味治疗:黄芪18克,威灵仙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海桐皮18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片姜黄18克,甘草6克,稀莶草20克,生姜5片(15克左右),大枣4枚,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7天为1个疗程。处方具有疏风祛湿、散寒活络、通利关节的功效,针对于“肩臂凝痛,不能平抬高举,亦不能向后伸展,甚则牵引项背强痛,头项转动受限”治疗比较恰切。临床上针灸治疗是首选,常用的腧穴为肩三针(肩井、肩贞、肩髃)、臂臑、手三里、风驰、曲池、大椎、秉风、下巨虚等穴,临床上还常使用王文远平衡针中的中平穴(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骨侧缘,或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选用对侧强刺激带针运动针治疗,效果不错。此外,还有一个针灸学者徐彬发现的奇穴——上闪电穴(正坐位取穴,在喉头结节正中旁开3寸﹝手阳明大肠经扶突穴﹞,向外斜下1寸,即胸锁乳头肌的后缘,相当于从耳垂端向下引垂直线和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点处)——治疗肩周痹痛效果卓著,只是针灸的时候需要注意①首先应和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消除患者因针感大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②局部(患处)有红肿变化、骨折及肌肉损伤者,不宜针刺;③妇女妊娠和严重的风心病患者,不宜针刺;④针后个别患者在胸背部留下针感,自觉呼吸困难,遇此情况,应在原穴位上重新针刺。针感一定达到原遗留针感处,马上提针,原遗留针感即可消失;⑤针后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手脚沾凉。

       最近接诊的患者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引发坐骨神经痛的比较多见,前几天还在《腰痛病验案验方》分享腰椎间盘突出的验方,今日再分享一个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挤压腰椎间盘导致髓核突出,压迫血管肾经,而成的腰腿痹痛的效方:独活20克,杜仲15克,千年健20克,制乳没20克,狗脊20克,制川乌12克(先煎),萆薢20克,骨碎补15克,五加皮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20克,土鳖虫12克,田七2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蜈公4条,全虫10克,伸筋草20克,姜黄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这个处方使用了全蝎、蜈蚣、地鳖虫三味虫类药材对于神经疼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加上独活、制川乌止痛效果更卓,临床上常见的腰椎病变引发的坐骨神经疼痛使用本方治疗,一般一周之内就会有明显改善。

       2008年的时候曾经在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应一个朋友的邀请帮忙开一家中医门诊,因为旌德地处山区,可以说三面环山一面是水,山里的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算是一个养生的好地方,但是山里的山水一直都很冰凉,气候也有些潮湿,阳光照射比较短暂,孳生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很多患者明显的出现关节变形,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在那个时候接诊了很多女性类风湿患者,因为稻田农作长期接触寒湿,所以多数患者膝关节严重变形,每逢季候变迁,气候转变的时候就会剧烈疼痛。我那个时候曾使用:黄芪200克,秦艽20克,防己15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青风藤20克,海风藤20克,地龙15克,桂枝15克,牛膝15克,甲珠15克(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如果觉得太贵重可以选择炒猪蹄甲代替,亦有医者选择羊蹄甲、牛蹄甲替代跑山甲),白芷15克,白鲜皮15克,制川乌15克(加蜜,先煎),制草乌15克(加蜜,先煎),乌梢蛇10克,蚕沙20克(包煎),忍冬藤30克,薏苡仁30克,甘草15克,水酒各半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热盛为主,可加漏芦30克,漏芦清热而不伤阴;以寒为主者,可加制附子15克(先煎)、干姜20克,增强散寒止痛之力;顽痹正虚、关节变形者,可加当归20克,制附子115克(先煎),伸筋草15克,并改甲珠30克,加强温补穿透之力。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一般注重综合治疗,内外兼治,中药内服、外熏洗,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才能及早缓解病痛。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关节疼痛都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以至于很多患者在我离开的时候热情地挽留我,甚至让我在那里安家落户。但是因为那个县城交通不太便利,只能看到远近的青山和一条川流不息的山河,时间太久总觉得有些被圈住的感觉,也缺少相熟的朋友,故而最后还是婉言拒绝了他们的盛情。

       最近在看《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从中学习了很多名家经验,有兴趣的同仁可以借鉴一下。医学,永远都需要攻读,哪怕以往已经读过的书籍还是需要反复研读,因为临床有太多疑难疾病证/症候,有太多前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当然,学习的目的是服务百姓,应用于临床救治疾患。目前有太多疾患还是处于探索阶段,被称为疑难杂病,只要努力探索,这些所谓的顽疾终究会被攻克,这些探索既需要目前临床实践,又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舍本逐末,急于求成”,都不利于中医药的发展,偏离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一些见解都需要避免。特别是一些不熟识中医药的人士,尽量不要擅自自作主张治疗。早上坐公交车上班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报道“佛山市一居民患上感冒,在网上购买金银花,不了购买的是“断肠草”,服下后引起中毒,如果不是其母亲及早发现,及时ICU抢救,险些丧命。”现在,网络发达,网购方便,但是对于医药尽量还是找专门医疗机构配制,以免出现上面的险情。

        金银花和断肠草非专业人士很难肉眼区分,如果混淆误用,很容易导致中毒。断肠草的花通常生长在关节的上部,往往呈现出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而金银花相对来说就会显得没那么茂盛,因为金银花其花朵主要生长在枝节处,并且一处只生长1—2朵少量的花朵,并且花瓣的弯曲程度大。金银花一般在开春时候开始开花,初开色泽白嫩,过几天就会逐渐变为淡黄,花蕊成对相伴。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金银花的外貌形状,枝叶变化也会比较大,但是并不会随着地理位置因素的变化而有较大改变。金银花自古就有清热解毒良药的美誉,是中正平和的清热药方内的药材首选,性寒清热,平时盛开时芳香自溢,而香味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金银花在中药中的地位尤其显赫,对于很多并发症都有显著的效果,例如由上火所引起的咽喉肿痛,鼻塞不通气,风热感冒等。对于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也有良好的作用。断肠草花冠为黄色,花朵为喇叭状,而且花朵比金银花的花朵略小。并且全身都有毒性,尤其是在根、茎、叶部分,毒性最大。如果误食会出现头痛,恶心,腹痛,口吐白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虽然有毒,但也同样具有药效,对于消肿止痛,跌打损伤,关节扭搓,风湿,颈椎病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希望以上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各位朋友,如有不正确之处,也恭请各位同仁斧正。(张玉龙写于2018年12月14日罗湖固生堂中医门诊部一号诊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