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瘀调子宫

 张玉龙医论 2021-03-23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中医学术也要与时俱进,近现代医学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需要我辈中医虚心学习。因为子宫不良而引发的疾患也越来越被医者所关注,特别是月经异常、不孕症及妇科肿瘤的出现都跟子宫密切相关,临床发现很多子宫病变都跟体内瘀血阻滞、寒湿困阻以及诸邪郁结有关,特别是近现代西方医术的普及,子宫创伤的机率逐日上升,有太多医源性子宫损伤越来越成为子宫疾病的主要因素。临床上有太多患者是因为人流清宫、宫腔镜手术等引发子宫创伤而出现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粘连、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过薄性闭经、痛经、月经稀少、子宫创伤性不孕症、习惯性流产、早产、产后大出血等,故而临床上治疗子宫相关性疾患务必要注重活血化瘀治疗手段

       历代医者也经常运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妇科疾患,譬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桂枝茯苓丸、芎归胶艾汤、大黄䗪虫丸、抵挡汤、下淤血汤、温经汤、当归芍药散、鳖甲煎丸、桃仁煎、泽兰丸、蒲黄汤、牡丹丸、失笑散、丹参饮、圣愈汤、红花当归散等,传统本草记载的药物尤以活血化瘀效用的药物为多见,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当归、川芎、丹参、三七、大黄、莪术、三棱、王不留行、茜草、益母草(坤草)、泽兰、当归尾、桃仁、红花、桂枝、牡丹皮、赤白芍、凌霄花、月季花、牛膝、川牛膝、刘寄奴、苏木、乳香、没药、生地黄、延胡索、炒香附、郁金、姜黄、山楂、蒲黄、肉桂、鸡血藤、天台乌药、炒枳壳、海藻、昆布、木通、鸡冠花、吴茱萸、落得打(积雪草)、大蓟、鹿角、水蛭、地鳖虫(䗪虫)、五灵脂、穿山甲、䖟虫等。

       在处理瘀血问题上,一般要注意活血化瘀的同时宜结合补气、行气、温经等。气足才能有力推动血液循行,故而临床在很多活血化瘀的处方中常使用党参、人参、黄芪进行益气活血;气行则血行,故而常使用理气药物,如香附、川芎、郁金、玫瑰花、川楝子、小茴香等;血受寒则凝滞,受温热则行,故而化瘀常配伍温经药,如桂枝、附子、麻黄、炮姜、吴茱萸、艾叶、鹿角霜等。

       我个人在临床常选用化瘀调宫方(张学礼)调理子宫进行治疗常见胞宫瘀阻证,药用:当归尾25克,川芎片15克,嫩桂枝12克,紫丹参30克,凌霄花25克(后下),燀桃仁10克,草红花10克,鸡血藤30克,荆三棱15克,蓬莪术15克,大泽兰15克,益母草15克,生黄芪60克,炒香附15克,鹿角霜30克(先煎),五灵脂10克(包煎),炒蒲黄10克(包煎),茜草根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瘀血显著者加淡水蛭6克(冲服),生鸡内金6克(冲服),炮山甲6克(冲服);疼痛显著者加生乳香10克(包煎),生没药10克(包煎),延胡索30克;气虚显著者加党参30克,或人参片10克;血虚显著者加鸡血藤30克,熟地黄25克,阿胶珠10克(烊化),当归身10克;宫寒显著者加艾叶10克,乌药15克,吴茱萸10克(水洗),肉桂10克(后下);肾阳虚显著者加淫羊藿30克,仙茅10克,巴戟天20克,葫芦巴10克;肾阴虚显著者加山萸肉25克,制黄精25克,菟丝子30克,覆盆子15克;输卵管不畅者加王不留行90克,皂角刺25克,通草10克,路路通10克,白芷10克;肝气郁结者加玫瑰花30克,合欢皮30克,北柴胡12克;子宫内膜粘连加鸡冠花30克,三七10克,刘寄奴30克,蛇床子15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克,芒硝6克(冲服),炒枳实30克,姜厚朴20克;子宫发育不良及卵巢早衰者加紫河车10克(冲服),蛤蚧1对,鹿角胶10克(烊化),龟甲胶10克(烊化);脾胃虚寒者加炒二术各30克,干姜10克,黑附子15克(先煎),炙甘草10克等。

       化瘀方煎煮需要注意加酒煎煮,酒能活血、生血、温经,根据个人对酒的耐受进行加酒煎煮,可以提高治疗效用


      张玉龙中医世家,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本科。师从杨俊、杨任民、马俊、周楣声、潘嘉龙、董洪强、马山等国家级名老中医,精于切脉、面诊、舌诊诊断疾病,擅长中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艾灸、刮痧、火罐、刺络放血等综合治疗疾病。

      擅长治疗

内科: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萎缩性胃炎、肠道息肉)、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息肉、黄疸)、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顽固性失眠、头痛(偏正头痛、头风、外伤性头痛)、结石及各系统肿瘤调治等。

妇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妊娠病(妊娠恶阻、妊娠外感、妊娠高血压、高血糖、妊娠便秘、尿潴留等)、崩漏、妇科炎症、产后病、乳腺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腺肌症及不孕症等。

儿科:感冒(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腺炎、腹泻、虫症、小儿厌食症、遗尿、多汗症、湿疹、水痘、小儿多动症等。

男科: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等。

五官科:牙痛、口腔炎、鼻炎、咽喉炎、结膜炎、飞蚊症、中耳炎、耳鸣耳聋等。

皮肤科:皮炎、湿疹、黄褐斑、青春痘、带状疱疹、荨麻疹、白癜风、脱发、肥胖症等。   

骨伤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痛风、腰扭伤、股骨头坏死、神经痛、落枕、滑膜炎、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及各种痛症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