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痛验案验方一则

 张玉龙医论 2021-03-23

       临近2020年年尾,忙碌和紧张也接踵而至,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迎接新春都是人们心头最为关注的事情,年底收尾事情格外的繁杂,门诊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年审,而我也迎来两年一度的定期考核。很多与临床无关的琐事也随之而来,为医者一心只想扑在临床治疗和读书学习上,但是现实却常常会扰乱正常的秩序,而且还必须花费十二分的心力去应付。生活本就是在忙碌中度过,作为医者,庚子年的新冠疫情时时刻刻都会敲击着我辈的心坎,要努力挖掘祖国医学精粹,才护佑华夏子民的身体安康!医学无止境,所以闲暇之际常翻阅各类医学书籍,无论中西医学都需要涉猎,因为凡是能医病之术都是我辈医者应该借鉴的,无论医道之外的人如何用科学观来衡量,面对疾恶医者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挽救生命及保障身体健康,所以作为医者应该把精力花费在提升医术上。

       最近因忙于研习常常深夜才得以寤寐,难免虚火上冲咽喉,而致喑哑咽痛,故请岳母大人炖煮石斛一两,滋阴降火,服后咽喉爽利许多。秋冬燥火多发,故而秋冬养阴宜滋阴润燥,常用铁皮石斛、北沙参、南沙参、肥玉竹、天门冬、麦门冬、肥知母、五味子、白茅根、乌玄参、生地黄、白百合、西洋参等,对于虚火上炎而致之喑哑病症可以选用养阴利咽汤(张学礼)乌玄参10克,生地黄10克,麦门冬10克,金石斛10克,净蝉衣10克,藏青果10克,苦桔梗10克,嫩射干15克,木蝴蝶10克,五味子6克,胖大海1枚,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岭南人常加入岗梅根10克,皖北人常加入山豆根10克,咽喉肿痛厉害者加冬凌草(或毛冬青)10克,扁桃体肿大或淋巴结肿大明显者加夏枯草30克,猫抓草(或蒲公英)30克,咳嗽显著者加浙贝母(或川贝母)10克、紫菀15克;发热者加板蓝根(或大青叶)30克,黄芩15克。

       刘某某,女,46岁,家庭主妇,2019年8月10日初诊,患者因“发作性胃痛10余年”来诊。十余年前,患者婚后数载求子无果,好不容易在中医调理下才得以怀孕,然而接近产期之际不慎羊膜破水未能及时入院分娩,而致胎儿窒息死亡,情绪大恸,小产之后常常以泪洗面,食不下咽,心胸常感憋闷,遂出现胃脘部疼痛,数度见吐血,经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近四年来,发作频繁,疼痛加重,每年都有做上消化道钡透,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痛发作时常使用普鲁卡因静注才能止痛,停药后易复发,不能根除。眼下胃脘部压痛“+”,常在临睡前发病,发则抱腹打滚,号哭不能自已,一般解痉止痛药无效,胃纳欠佳,不能进食粗纤维食材,面色晄白,身体消瘦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舌中有青紫色瘀斑数个,脉沉弦无力。拟诊胃脘痛病(气滞血瘀,久病入络证),当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之,药用:紫丹参30克,檀香10克(后下),春砂仁10克(捣碎后下),百合20克,乌药10克,川楝子15克,延胡索10克,橘络15克,炒香附30克,广木香10克(后下),广郁金10克,玫瑰花30克(后下),五灵脂15克(包煎),生乳香10克(包煎),炙甘草10克,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2019年8月18日二诊,患者服药两剂胃痛大减,情绪不再那么压抑,心胸也变得畅快效不更方,按照首诊思路,稍作调整继续巩固治疗。

       2019年8月29日三诊,患者未再出现胃痛,因要返回老家,又担心病情反复,询问有无良策,长期服药巩固。予制作丸药以缓调:紫丹参300克,檀香50克,春砂仁50克,百合200克,天台乌药100克,川楝子100克,延胡索100克,橘络150克,太子参300克,广陈皮100克,炒香附100克,玫瑰花300克,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克,连续服用3个月

       2020年春节疫情暴发,患者微信拜年,汇报身体安好,不再胃痛,再三致谢。


      张玉龙中医世家,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本科。师从杨俊、杨任民、马俊、周楣声、潘嘉龙、董洪强、马山等国家级名老中医,精于切脉、面诊、舌诊诊断疾病,擅长中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艾灸、刮痧、火罐、刺络放血等综合治疗疾病。

      擅长治疗

内科: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萎缩性胃炎、肠道息肉)、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息肉、黄疸)、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顽固性失眠、头痛(偏正头痛、头风、外伤性头痛)、结石及各系统肿瘤调治等。

妇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妊娠病(妊娠恶阻、妊娠外感、妊娠高血压、高血糖、妊娠便秘、尿潴留等)、崩漏、妇科炎症、产后病、乳腺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腺肌症及不孕症等。

儿科:感冒(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腺炎、腹泻、虫症、小儿厌食症、遗尿、多汗症、湿疹、水痘、小儿多动症等。

男科: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等。

五官科:牙痛、口腔炎、鼻炎、咽喉炎、结膜炎、飞蚊症、中耳炎、耳鸣耳聋等。

皮肤科:皮炎、湿疹、黄褐斑、青春痘、带状疱疹、荨麻疹、白癜风、脱发、肥胖症等。   

骨伤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痛风、腰扭伤、股骨头坏死、神经痛、落枕、滑膜炎、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及各种痛症等。

      我在临床治疗胃脘痛针刺常用:脐中四边(腹中部,脐之中点及上下左右各一寸处取穴)左右关(上腹部,脐上三寸,左右旁开二寸半取穴,左右各一)中脘、气海、合谷、内关、足三里、公孙、太冲,针刺得气后,施以补法,留针半小时,每隔十分钟行针一次。并在腹部予回旋灸,至局部皮肤微微泛潮红为度。针刺后,可以行摩腹手法,促进肠胃蠕动,缓解肠胃痉挛。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很多人因误食生冷或糯米等食物而致急性肠梗阻引发急性腹部绞痛,疼痛难忍,有濒临死亡之感,可以予以热敷腹部,在肚脐上下左右各五分处针刺五分至一寸(穴名卒腹痛穴),并针刺合谷、内关,行强刺激手法,让患者带针走动,至腹痛消失即可痊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