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返17年,旅程50000里,玄奘的成就不止藏在大雁塔里

 黑白的触动 2021-03-23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西安值得一转的地方


去年五月份去了一趟西安,各大景点都开放了,只有大慈恩寺关闭,仅在院墙外看了看大雁塔。

同样关闭的,还有离西安不远的华山步行道,要登山只能白天乘坐索道,于是只在山脚看了看睡仙陈抟老祖。

一直想着夜爬华山,11月份又来到西安,正好大慈恩寺也开放了,下午登上大雁塔,晚上乘车到华阴,凌晨登上华山顶,一天一夜间,遐想“西天取经”后的焚膏继晷,感受华山论剑时的驰魂夺魄。接下来的文章,就带大家领略陕西这两处历史和故事引人入胜的名景。


夜晚,大慈恩寺南门外灯火通明,大雁塔南广场一侧是大唐不夜城,歌舞不绝,游人接踵,而广场上一座肃穆的雕塑静静地看着一切,平和如水,不为所动。

他俯瞰红尘,视繁华为云烟;红尘仰视他,视高深为装点。

他就是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一千多年前,他从这里出发,经五万里行程到印度取回佛经,没有悟空、八戒、沙僧的护佑,只有一颗慕道坚定的佛心,历时十七年,终于又回到这里。在盛唐的繁喧中与黄卷青灯为伴,用二十年的时间翻译出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经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开创了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唯识宗。

(不夜城的高僧雕塑:从左到右依次是空海、慧能、鉴真和玄奘)

大慈恩寺曾有座翻经院,是当年玄奘翻译佛经的地方,那座著名的大雁塔,则用来储存玄奘从印度取回的佛经,但大慈恩寺的修建一开始并不是专门为了翻译佛经。

大慈恩寺原为隋代的无漏寺,唐武德初年(618年)废弃。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重修寺庙,取名“慈恩寺”。寺院建成后,礼请玄奘为首任主持,后玄奘在此翻译佛教经典数十年,并创立了法相唯识宗。

接下来我们入寺参观。

从南门进入,高耸的大雁塔即映入眼帘,两侧是翠绿的柏树。

离山门最近的两座建筑是钟楼和鼓楼。

钟鼓楼是寺庙的标配,鼓被称为“地音”,钟被称为“天声”,钟鼓呼应作为寺院的号令,提醒僧人每天的修习起止,有重大活动时,寺院中会钟鼓齐鸣。

向北经过客堂,来到了大雄宝殿。

很多寺庙都以大雄宝殿为主殿,大慈恩寺也不例外。“大雄”是佛陀的尊称之一,表示佛陀有巨大的力量,能降伏一切烦恼。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和其弟子迦叶、阿难,两侧有文殊、普贤菩萨像以及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两侧有先觉堂、示现堂、财神殿、甘露堂等殿宇,先觉堂也是祖师堂,供奉大慈恩寺历代主持灵位;示现堂供奉释迦牟尼八相成道的玉雕,八相成道指的是释迦牟尼一生的八个阶段,展示了佛陀弘法利生的一生,分别是:梦象受孕、七步莲花、夜度凡尘、苦行修道、降伏众魔、彻悟成佛、大转法轮、双林示寂;甘露堂是祈福、超度亡者的地方,甘露在佛教中是不死神药,饮之令人身安长命,亡后往入极乐世界。

寺庙中也常见伽蓝殿,殿中供奉拥护佛法、守护伽蓝土地的菩萨,不少寺院中供奉关羽,是佛教和民间信仰融合的结果。大慈恩寺伽蓝殿中供奉的是波斯匿王,两侧有祗陀太子和须达多长者。释迦牟尼佛传教之初,舍卫城长者须达多为了请佛去舍卫城说法,同佛弟子舍利弗选中舍卫国太子祗陀的花园供佛居住,但祗陀不愿,提出只有在花园铺满黄金才答应。须达多不惜重金,真的铺满了花园,祗陀被须达多敬佛精神感动,就请佛陀来居住说法,这是佛教最早的寺院。后来舍卫国国王波斯匿王皈依佛教并极力推崇佛法,为佛教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于是后来寺院中设伽蓝殿,供奉波斯匿王、祗陀太子、须达多长者以示他们护法的殊胜功德。

兜率是弥勒菩萨的住处,按照佛教说法,弥勒菩萨现在住在兜率天,机缘成熟时就将示现人间。弥勒佛是佛教的未来佛,玄奘希望自己能上生兜率成为弥勒内眷,在将来随弥勒下生广做佛事,度化众生。

兜率之后就是大雁塔了,塔下的石墙上刻着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雁塔建造于唐永徽三年(652年),是玄奘为了珍藏所取佛经奏请朝廷建造的。塔七层,高64.5米,是在印度佛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建造方式建成的方锥形楼阁式砖塔,塔内各层均有木质楼梯,盘旋而上,可登至楼顶。

大雁塔形制古朴,自古以来都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历经千年沧桑,依然完好无损,只是从远处看,塔有些倾斜。

除了佛经,大雁塔中还保存着贝叶经、佛舍利等珍宝。贝叶经是刻写在处理后的贝多罗树叶上的经卷,当时的印度人造纸张极为稀少,玄奘取回的经书均为“贝叶经”。

登上大雁塔可以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远眺西安城,近处的寺院树木葱茏,远处的楼房鳞次栉比,南北广场的雕塑、喷泉历历在目。

塔下有一座珍贵的石碑,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这是唐太宗为玄奘所译经典撰写的序文,由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是极其贵重的文物珍品。

大雁塔西侧是牡丹园,慈恩寺牡丹盛于唐代,多珍奇品种,有早发的紫牡丹,还有晚开的白牡丹,诗人裴士淹写诗赞道:“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大慈恩寺的最北端是玄奘三藏院,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组成,院中以壁画、铜刻等形式展示了玄奘大师辉煌灿烂的人生历程。光明堂展示的是玄奘出生到四十岁取经回国的经历,称为“参学求法”阶段。

般若堂的展示玄奘大师取经东归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欢迎和励志译经、传法弘法直到圆寂的过程,称为“译经弘法”阶段。

大遍觉堂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宗教背景,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观念,展示了佛教文化的核心思想。

玄奘(600-664年)出生于河南偃师县陈和村的一个官宦家庭,11岁时随兄长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典,研读《维摩经》和《法华经》,13岁时,洛阳度僧,因他年幼,未能入选,主持此事的大理寺卿郑善果见他年纪虽小却有“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宏愿,便破格录入僧籍。

玄奘精研佛典,遍谒诸方大德,因慨叹众师傅所论不一,典籍记载也隐显有异,于是誓游天竺,以问惑辨疑。贞观元年(627年)秋,玄奘躲在避难的灾民中,悄悄离开了长安,孤身涉险,历尽艰难,越沙漠,翻雪岭,迎风暴,斗盗贼,九死一生,最终到达印度。

玄奘在印度经过六年的学习,对所学诸部经论无不精通,那烂陀寺的戒贤法师特别器重他,命他向其他学生讲授《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等经典,他的学识受到众人的赞叹,引起了当时印度戒日王的重视。戒日王在曲女城为玄奘举办了长达18天的辩论大会,竟无人发论,取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被尊为“解脱天”、“大乘天”,名震五印。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还抵长安,皇帝敕命梁国公房玄龄等文武百官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唐太宗敬重法师“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的信念,助其译经工作,建译经院,诏译佛典。玄奘先后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译经,在十九年的时间里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还将《老子》译成梵文介绍于印度。

玄奘法师改进了翻译程式,改善了翻译的方法,关于音译和意译的问题提出了“五不翻论”,此模式至今仍为中国翻译界所用。

玄奘法师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内载西域、印度、锡兰等138国之历史、地理、宗教、风土人情等,在佛教史学以及东南亚历史、地理和文化史上均富有极高的价值。

麟德元年(664年)二月五日,法师示寂,高宗李治哀恸,罢朝三日,直呼“吾失国宝矣”,追谥“大遍觉”之号。

玄奘法师留给人类的,远不止1335卷佛经译本,也远不止广布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的大乘佛教,它体现的是一种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胸怀,一种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精神。

大雁塔的东侧有一座塔林,建于清代,由成纯公塔、觉科塔、治宽塔、清悟塔、然通塔、憨月圆禅师塔等8座塔构成。

塔林是历代高僧的墓地,地下埋葬着僧人的骨灰或尸骨,地上建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反映了僧人生前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的高低和功德的大小。

大慈恩寺的名胜就看到这里,寺院外也有不少值得一转的景点,北广场的喷泉,南广场的大唐不夜城和芙蓉园在“西安”一文已经分享,下面看看陕西民俗大观园里的雕塑。


陕西民俗大观园位于大雁塔北广场西苑景区内,大观园中有不少展示陕西民俗魅力的雕塑,很有意思。

很多城市都有陕西面馆,臊子面、biáng biáng面(这个字打不出来,拼音代替)、肉夹馍等美食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如果你去过陕西面馆,可能会注意到墙上的“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在大观园可以形象地感受这“十大怪”。

凳子不坐蹲起来:陕西人喜欢蹲,即使有凳子也不坐,因为关中男人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而且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面条像裤带:陕西的宽面你吃过吗?

除了民俗雕塑,雁塔广场周围还有一些唐代名人雕塑,展示了长安的人杰地灵。

僧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制定了《大衍历》。

诗圣杜甫:诗风博大雄浑,雕塑有诗风的意蕴。

公孙飞剑: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雕塑表现了公孙大娘舞剑雄浑刚健的气势。

离开大慈恩寺已是傍晚时分,即将在西安站乘车前往华阴,华山论剑在召唤。

玄奘是大隐隐于市的高僧,能在盛世繁华中心无旁骛,而华山上有超然世外的高人和超然物外武侠故事,下篇文章我们就去爬爬华山,领教一下险中之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