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在午夜时分(郭爱莲)

 北漂老吴360 2021-03-23


                梦在午夜时分

                   爱莲

也许是命中注定,自己和写文字天生有缘。

很小的时候,我母亲不经意地说村子里一户人家的亲戚是个执笔写东西的人,小小的心中便牢牢地记下了那人的名字,并立志长大以后成为和他一样有本事的文曲星。上小学后,我爱写作文,无论什么作文题目,我都写得兴致盎然,觉得有话可说,老师也夸我的作文写得好,并把它们当作范文读给我的同学们听,后来还读给比我小的学生听。许多年以后的一天,我回到老家泾阳,我的侄女说他们老师给她们念的是我当初写的作文,我不由唏吁感叹岁月的变迁和文字的神奇!上初中后,我仍然喜欢看书写文章,班主任鲁敬轩老师知道了这个情况,有意识地借给我一些文学读物,开阔我一个乡村孩子的视野,让我的思想走到比泾惠渠更远的地方!鲁老师用强迫记忆的方式让我们走近了唐诗宋词,感受了古诗词的熏染!1984年,在鲁老师的指导下,我的第一篇处女作《童年趣事》在泾阳县的文艺刊物《泾苑》上发表,我的文字首次变为印在书本上的铅字,那种惊喜无以言喻。上高中以后,尤其是分科以后,学习的压力变得日渐繁重,为了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我和许多乡村女孩一样拚命学习书本知识,静不下心思写文字,偶尔抽点时间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比如梁晓声的北大荒文字,丛维熙的大墙文学,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孙梨的散文,许地山的散文等等,受益匪浅。1987年考上西北税务学校,在当时算是考上不怎么好的学校了,学业基本稳定下来,爱好文字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写一些有感而发的东西,也在语文老师的布置下写一些命题作文,记得税校贾恩志老师对我写的一篇记人散文《纺织娘》大加赞赏,评语是情感真挚,语言娓娓动人,是一篇好的回忆文章!这个时期,我写的少读的东西相对多一些,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都是这个时段涉猎到的,特别是后者简直可以说是爱不释手,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读到放声大哭,读到会心微笑,读到朝阳初露,读到灯火阑珊,读得天昏地暗,废寝忘食,不知自己为何人!路遥的作品人文性强,现实感强,写生活写人物入木三分,把一个平凡的世界写得生动而传神,把平凡人的心理活动写得波澜壮阔,让人不得不惊叹作者高超的写作功力和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洞察能力,只可惜我们的作家英年早逝,留给我们不尽的遗憾和怀念!我敬仰这样的作家,我欣赏这样的作家,我更欣赏扎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好作品,基于此,我读茹志娟,许志安,从知名和不知名的作家和作品中汲取营养。我读贾平凹是从读他的散文作品开始的,他的散文语言绮丽,意境不凡,有一种莫名的美和哲理性在里面,到后来我又读《小月前本》,读《黑氏》读《五魁》,再后来,只要是他的作品都拿来读,读出了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商洛,再后来,我就把自己嫁到了山清水秀的商洛山里,这是后话,有关记载在《为谢大媒说平凹》里可以找到一二。

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应该是参加税收工作以后,也就是1989年以后的事情。1989年夏天,作为西北税务学校首界毕业生,我被分配到淳化县税务局官庄税务所,工作之余我有了许多的空闲时间读书和写作,我写作的素材就是自己从事的基层税务工作和丰富多彩的个人情感生活,这期间我写过诗写过散文写过日记体小说,写得零碎写得自由不受拘束和限制,我觉得写作对我来说不啻于是一种特别的精神享受,高兴时写难过时写,只要拿起笔我就不孤独和寂寞了。1993年我即兴写作了情感文章《为谢大媒说平凹》,又不经意地投给了当时的《女友》杂志社,这篇文章有幸被“商洛文学之父”孙见喜老师见到,并被推荐到商洛文艺副刊发表,发表的时间是1993年12月28日,这篇文章成了我和孙老师老少两代人交往的桥梁,并为二十年后的师生相见埋下了伏笔。因了那篇文章,我和孙老师有了相互间的书信往来,孙老师的信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催人进步,对我的创作影响很大,而老师谦逊温厚的为人又是我终生的榜样,为人为文,孙老师都是我的导师!《为谢大媒说平凹》是我到商洛工作之前发表的,他先我一步到商洛和洛南,做了我文学创作的先行兵,她把我骨子里创作的热情又一次调动起来了!到洛南工作以后,我陆续创作了《一封家书》《收税少女》《助征员》和一批税收演讲稿及一部分即兴散文作品,那是我创作的一个高峰时期。

回顾这部书稿里税收作品及绝大部分作品的创作,我不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写尽人间的悲和喜,可命运却安排我成为一名为国聚财的税务干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税收征途上苦苦跋涉,为税忙碌,为税忧心,为税流泪为税欢笑,工作是充实的但也是艰辛的,艰辛到因为繁重的税收任务白天根本没有整趸的时间来进行所谓的创作,激情的迸发只好交付无数个夜晚,曾记得炎炎夏日,别人都在屋外摇扇乘凉,我一个人关在闷热的小房间里挥汗如雨,在自己构筑的作品田地里苦思冥想谴词造句,等到稿件完工走出房间,只剩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陪伴着我;曾记得下乡归来满身疲惫,揉着眼睛记完了会计帐目,才铺开稿纸开始激情的创作,往往是一边写一边流泪,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哭一会重新再写,好的作品首先要打动自己,只有能够打动自己的东西方可以打动别人,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情感作品,发自内心深处,有感而发,有情而写,情真意切,故而才能够打动读者们的心怀。夜晚,也只有在那些难忘的静静的夜晚,远离了工作的喧嚣,远离了人世的纷争,我才可以用一颗真诚而善良的心怀去过滤杂质过多的生活,我才可以为那些不对等不公平的人和事呐喊两声,也才可以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树碑立传,让心灵深处那些美妙的间符一个一个相继跳出来,歌唱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东西。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娃到人到中年的税务干部,我在收税的路上走过了二十几个春秋,我的作品里有税务干部的眼泪欢笑和挣扎,还要许多说不出的屈辱和辛酸,在无数个万簌俱寂的夜晚,在午夜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在晶莹的泪光中,我用自己手中的笔和心中的爱谱就一首首专门写给税务干部听的歌,这歌声多的是理解、宽容和对祖国对人民对家园和亲人的爱,这种爱博大无私,像海洋更像天空。我把自己写的序叫梦在午夜时分,意思是从小的文学梦都是这么多年来在珍贵的午夜时分一点一点实现的,终于等到文集出版的时候了,本应该欣慰地笑一笑的,滚滚热泪还是忍不住地掉了下来。没有什么可愧疚的,如果哪一天眼里流不出眼泪了,说明胸中也无可抒发的激情了!如果说这本文集还能被收税以外的人们认可,说明税收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了,税务人蓝色的情怀也被社会认可了,除了高兴还是高兴,为做一名为国聚财的税务干部而自豪,发自内心的!

前面已经说过,我的创作来源于火热的基层税收工作生活,我的背后站着成千上万和我一样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税收事业的同事,我时刻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所思所想,能用手中的笔抒写心中的爱,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说出了税务干部们心里想说和要说的话,我被许多年长的年轻的同事尊重着善待着,我的心中充溢着温情,在商洛生活和工作了二十年,我的精神享受远在别人之上,这是我作为一个外地人的快乐!在这本文集里,我写了许多我熟悉的同事,他们之所以让我感动并愿意写诸于笔端,是因为他们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或无私,或宽厚,或敬业,或笃信,每当夜幕降临四围一片寂静的时候,我的写作冲动就因了这些可爱的人而一发不可收拾,我同他们一同悲一同喜,一同走进用文字码成的情感方阵里。收税的也是人,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他们跟常人一样有情有义有担当,而非传统观念上横征暴敛的酷吏,这是我写这本书的一个初衷,我苦心孤诣地付出,只想让人们给我们这些人多一点理解多一些认可,仅此而已。

这本书的很大一部分篇幅都牵涉扯到一个人,一个和我同年而生同年参加税务工作的男人,换一句话来讲,他作为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多次出现在我的作品当中,赶也赶不走,他就是我的老公,一个地地道道的商洛汉子,一个普通的基层税务工作者。多少年了,我看着他骑着加重自行车去乡下没日没夜地收税,看着他为工作中受到的屈辱泪雨纷飞,看着他为收税被不法分子殴打躺在县医院的病床上痛苦地呻吟,看着他完成税收任务后孩子般开心而快活地笑,看着他为了工作中的事情经常加班加点牢骚不断,看着他专心致志撰写工作总结和税收论文的身影,看着他一天天不再年轻,腰慢慢弓起来,胃不好了血压不好了,去医院的回数多了,身材不再挺拔了!作为一个收税人,我给不了他太多的东西,工作忙的时候,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都成了奢望,更谈不上美味佳肴,那些年他忙我也忙,都是年轻人,又都不愿意落在人后,都拚了命地工作,孩子没人管,家庭形同虚设,那个时候只有神圣的税收工作在我们夫妻的世界里是顶顶重要的,我们都成了工作狂,但谁都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现在好了,下乡不骑自行车了,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工作条件都好了,可我们身体上的零部件时不时地出故障,这儿不疼哪儿就疼,我知道作为我们人生最辉煌最有本钱的年龄一去不复返了,换种说法,人到中年的我们在无数次的冲锋陷阵后的今天,身体吃不消了!正因为如此,我更怀念那些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的逝去的昨天,不辞辛苦地采集那些岁月留下来的花儿的芬芳,寻找我们共同走过的路,虽然坎坷难行,但也是乐在其中。写丈夫,其实是写和丈夫一样的奋战在税收一线的无数税务干部,从最熟悉的人和事写起,一直写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了熟悉所以真实,因了熟悉所以动情,一路走来一路歌,唱尽心中苦与乐。

创作离不开激情,我写东西大都是有感而发,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情境,只要有想一吐为快的冲动,我就写下重要的词句和构思,有时间再静下心来写正文。记得在申报大厅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闲聊的一个话题引起我的沉思,当天晚上我一夜末眠写就一篇较为满意的文章。俗话说瓜熟蒂落,对一些人和事认知到了一定程度上,你就觉得非写不可,不写不足以表达心中的一份情愫一份寄托,不写就成了自己的一块心病,文章写出来了,心里面的石头也就放下来了,感觉真是无比的轻松和享受呢!写作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自我心灵提升和净化的过程,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出污泥而永不染,我想这是写作的一种高境界,我也在不断地追求这种至上至高的境界,为此我还要不懈地努力再努力!

把自己的文字变为铅字,出一本个人文集,多年来我的同学、同事和朋友好多人都这么鼓励过我,咸阳市渭城区国税局副局长杨尚斌同志二十多年前就对我说:光听名字就是个文学苗子,一定要搞文学,不搞太可惜了!我的一些朋友都有意无意地说:你写的东西很有水平,可以出书了!而行内的朋友说得最多的话是:手别闲着,有灵感就写,攒一攒就够一本书了!我打心眼里感激和感谢他们,由于自卑由于忙碌由于个人水平和能力所限,这件事一直搁置着没有什么进展,直到今年,和我同龄或年龄相仿的同事熟人朋友,朋友的朋友忽然不声不响地走了,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留下就匆匆忙忘忘地离开了这个万紫千红的世界,万分震惊的同时我有了一种时不待我的新感受,趁着还能拿得动笔,趁着神志清醒眼神不花,我想把自己多年来的作品理一理,抖一抖岁月落在它们身上的灰尘,为它们换上时尚的衣裳,呈现在各位朋友们的面前,或许它们太土气,或许它们太粗糙,或许它们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我用心写出来的作品,每一篇作品都是我心爱的孩子,倾注着我的情感和精力,写第一篇处女作的时候我十六岁,三十年的时光匆匆流走,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写着,除非老的提不起笔了,我想我不会轻易放下手中的笔。整理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手写的原稿输到电脑上,反复地修改完善,我用了一个月的晚间时间,这一个月每天晚上我都在十二点左右才下楼休息,因为胆小害怕,我下楼前总要给门卫刘师打个电话,刘师听到电话后即刻上楼来陪我走出空旷的办公大楼,并关心地问快写完了吗?这个文集的出版,对我以前的创作作了一个结也画了一个圈,圆了我一个当作家的梦,为此做出的一切付出,在这里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四十多岁了,名利得失在我眼里都是过眼烟云,我以为人生最大的财富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情舒畅,人到中年,事务繁琐,抽时间出一本自己的书,真是一件惬意无比的事情!

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文集之所以能顺利出版,这里面渗透着好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没有他们的热心帮助,我的文集也不可能面世。这里首先要感谢作家孙见喜老师,前面说过,因为投稿我有幸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孙老师,并多次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这是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福气。有了出书的想法后,我诚惶诚恐地找到了孙老师,谈了我的一些想法,孙老师给予我非常中肯的建议,我如获至宝,回到山里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稿件准备好以后,我又请孙老师为自己的文集作序,我都想好了,如果这位大作家不屑为之我也决不生气和怪罪,我知道自己的水平,不过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而孙老师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是文学大家!后来的情况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先生细细审读我的作品,为我的文集认真地作了序,更多地从人文角度解读和评析我的作品,先生是我一生一世的老师!在西安拜访先生后,先生亲自在十字路口为我挡出租汽车,直到第五辆才停下,并一再叮咛路上小心,联系到若干年前先生在洛南打听我的消息的事情,我感受到先生宽厚的为人和对文学爱好者的大力扶持之情,此生得遇先生,夫复何求,定当不负厚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报答知遇之恩。第二个要感谢的人是小小说作家江东璞玉先生,打开互联网,输入江东璞玉四个字,有关先生的链接有很多。我认识江东好多年了,以前我们共同生活在县城的农贸市场,抬头不见低头见,可真正认识他是在他出诗集《爱的履历》以后,捧着薄薄的诗集,想着他在忙碌的生意之余能醉心创作,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只是个开始,之后他一连出了好几部书,在小小说界异常活跃。因为对出书的事情一无所知,因为喜欢他平民式的写作风格和白话般自然流畅的语言,还因为他唯美的诗句精巧的构思,我走到了江东老师的面前,说了我的想法和做法,并把原稿交给了江东,因为熟识,心里认可从没叫过老师而冠以本名吴琼,没心没肺没大没小地认他是文友,江东承担了审稿校对的一系列艰辛工作,又一次次和我进行本书的策划,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为我做了书评,对这样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文友,我能说什么呢?文学让我们相识,文字让我们走近,在小小的山城,我们永远是朋友,第一次出书的路是你陪我一同走下来的,衷心感谢你,江东老师!在此,我还要特别地感谢包雪娥女士,这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4所的政工研究员,仔细地研读了我的全部文字后写了三百字的长短信,谈了三点修改意见供我参考,并一再地鼓励和督促我排除一切干扰把书出出来,她的意见如雪中送炭我一并采纳了,她火一样的热情我接受了,她是我本书创作的时雨也是促使我写成本书的知心朋友,有了她这位昔日西北大学文学高材生的扶持,我心里倍感踏实,脚步也变得坚实起来。在本书的筹划过程中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给予我很大程度上的支持,洛南县局党组书记局长董华同志得知我要自己出书的消息,高兴地说这是个好事情,并为我写了热情洋溢的出版序言,办公室副主任赵爱丽同志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邦我看稿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令我感动在心,同事们都一个劲地鼓励我早日出书,在筹划出书的日子里,我是累并快乐着的。在我拿着书稿不知道到哪里找书号的时候,我遇到了洛南中学的校长郝云锋老师,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郝校长并谈了我的现实情况:上有老,下有小,出不了门,也不知往哪里去。热心的郝校长爽快地答应邦我的忙,为我申请书号。来自家庭的支持就不必多说了,丈夫本身就是一个收税的,书中的大部分文章他都是第一个读者,也往往是第一个找毛病的人,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记录了我们两个人成长的路包括工作生活包括个人感情,孙见喜老师在他的序言里讲他更愿意把这部文集当作一部情书来读,确实如此,不过我细细想了一下,税收更像是我们共同的情人。我对丈夫说出书本身没有什么意义,还要花费很多钱财,整理成电子文档了了心事算了,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真出。丈夫说我是女人见识,出书是你心中一辈子的梦想,怎么能含糊呢!家中老的小的都为我做这样一件大事让路,七十多岁的婆婆代替我在厨房忙碌一日三餐,大女儿在学习空隙为我助阵加油,外甥女邦我在电脑上输入作品原稿,三岁的小孩子吸着鼻涕对我说:妈妈,我听话不缠你,等你把字写完了再哄我睡觉!就这样在一个个贵人的帮助下,在家庭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书的筹备工作,我的心里感激满满,感动不已。虽然生活在秦岭山里,但我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女人,此时此刻的我幸福指数比任何人都要高出很多很多!

早在1999年前后,我参与了国家税务学会税收诗词作品展评活,诗词作品《收税少女》得了个二等奖,一切都是因为热爱,所以飞蛾扑火一样地钟情于文学。陕西省地税系统非常重视地税文化建设,2008年我的税收作品《悠悠税事》在系统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我赴汉中参加了作品研讨会,会上省作协副主席冷梦对我的作品作了赏析,对我的成长和进步影响很大,本系统爱好文学的同事和朋友也与我不时地切磋提高写作水平,这些大的氛围都非常有利于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我想说的是地税文学创作方兴未艾。

想说的话太多,思绪也比较零乱,理智告诉我适可而止吧,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读者,让人们在自己的作品里寻找共鸣和更多真善美的东西。等待着倾听来自读者的评判,不管是褒扬还是批评,我都会用平常的心态一并笑纳,因为:只有读者,才是作者的上帝!

梦在午夜时分,梦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梦在一生一世对文学的不懈追求当中,愿我心中的文学梦越做越美丽!

艾莲

2013年7月7日

征稿启事 

《鱼言鱼语微阅读》是一个推送原创作品的微信公众自媒体平台。欢迎各位积极赐稿!当前栏目设置有小小说,微(闪)小说、小小说(微小说)评论、散文、诗歌等。特别喜欢直抵心灵的文字。拒绝不疼不痒,大众化、公式化的文字。

  1要求严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文字表达清新流畅,贴近生活,见解深刻。

  2本微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删改的作者,请在来稿时注明。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3

3请按照规定格式投稿,一律请以附件形式打包word文档发送,同时附带作者简介1份、生活照片1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