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

 江山携手 2021-03-23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中學時期就從地理課得知自貢盛產井鹽  真正見到燒製井鹽的場面時仍非常震撼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   如今成本較低的海鹽、湖鹽都不敵礦鹽  古人鑿井製鹽的智慧唯賴博物館保留了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   燊海井(燊字音深)  開鑿於清道光3年(1823 清道光15年(1835)始成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   景區沒有停車場  想必遊客不多  我們的巴士就停在門口馬路邊
在自東漢時期便因產鹽而興的城市裡  幾位男童認真地鏟著行道樹的泥土為樂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5.   上世紀80年代已殘損的設施  在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歷經維修才有今日的風貌
難得請專業導覽時有附耳機給每位隊員戴(須付押金)  不料竟是有聽沒懂的狀況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6.  18.4米的「天車」為許多圓杉木捆成的井架  綑紮的縫隙都用椎狀木條緊實之
天車上方有讓繩索和工具垂直入井的滑輪  下方三個大柱子間是鑿井的「碓架」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7.   182歲的燊海井 1001.42米(1966年加至1100米)  是界第一口超過千米深的井
在沒有電力機動的年代 如何鑿這麼深 又如何從碗般大的井口取鹵水量產井鹽?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8.   木製的「大車」 直徑4.5米  用人力或牛力轉動  以收放提撈鹵水的繩索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9.   「碓架」的模型與銅雕  重塑人力踩踏碓板鑿井的情況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人字形的木架上佈滿了細竹  是初步濃縮鹵水的設施  (圖片取自網路)
解說員語速極快音調甚平 能夠毫無陰陽頓挫或堪稱一絕  隊友不滿的情緒在此爆發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10.   終於明瞭這些都只是“造景” 其管線及相對位置等皆不可邏輯推理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11.   灶房外掛著中英對照的匾額   似乎不太符合修舊如舊的原則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12.   鍋爐中冒出騰騰的蒸氣  雖然屋頂有通風口讓熱氣竄出  灶房內溫度仍然頗高
據說最盛時有
80多口燒鹽鍋  現存這八口則被視為井鹽工藝的「活化石」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13.   煮鹵水時要依比例加入黃豆豆漿以去除雜質  燃料則是燊海井自產的天然氣
工人邊煮邊清理分離出的雜質  一鍋鹵水要經過七八個小時的熬煮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14.   每個大鍋爐旁都有一口較小的鍋  數不清的結晶鹽粒於焉生成?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15.   工人會將鹽鏟入圖右的圓桶內瀝乾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初步成品仍保持著瀝桶的形狀  (圖片取自網路)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16.   不知遠方那一簍雪白是否另有用途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17.   古意的貢桌上是嶄新的神像和香爐  參觀燊海井的行程就在這間「櫃房」結束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18.   緊接著我們來到「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附近有拆舊更新的工程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19.   這兒是清代陝西籍鹽商修建的同鄉會館稱「西秦會館」 建築雄偉華麗
門口威嚴氣派納吉避邪的石獅 
2.27米  身披捲毛的雕刻手法十分特殊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0.   駝著門柱的獅子也很傳神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1.   西秦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 落成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
1959年改爲「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進門就見到自貢地區滿是天車的老照片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2.   穿過門廳便望見大丈夫抱廳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3.   身著大紅色洋裝的專業導覽解說員從左手邊的金鏞閣走出來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4.   在獻技樓(門廳內側二樓)、金鏞閣、大丈夫抱廳、賁鼓閣圍成的天街
環顧四周  不禁對古建築設計之繁複、裝飾刻劃之精巧讚嘆不已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5.   獻技樓、金鏞閣、賁鼓閣的檐下楣板上刻有許多歷史故事和戲曲場面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6.   原有消防功能的大水甕成了荷花池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7.   從大丈夫抱廳回看獻技樓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8.   賁鼓樓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29.   抱廳前方露臺欄杆上的小石獅好可愛唷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0.   是張口嘶吼狀嗎?  我覺得牠在笑哎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1.   抱廳的石刻很壯觀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2.   就從這座銅雕開始參觀鹽業博物館  略探井鹽生產技術的發展史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3.   展館內容豐富  包含相關的實物、工具及圖說、契約、帳冊、舊照等
導覽講解員口條極佳  清晰的解說與詳盡的答問  真是太讚了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4.   「清代鑿井程序圖」附有註解  畫面與燊海井的「清代井鹽生產圖說」相似
可惜櫥窗會反光  故以在燊海井拍的圖與這兒的註解重溫井鹽的生產史
首先開井口  用人力挖開軟土層  直至硬岩層為止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5.   下石圈  將若干開了圓洞的方石吊入井內  周圍以碎石填實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6.   銼(鑿)大口  利用槓桿原理  由數名工人在碓架上齊力跳躍帶動鑽頭擊碎硬岩層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7.   扇泥  勾提井下泥水  觀察泥沙沉積形狀  分析淡水滲透情況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8.   下木柱  藉井架和絞車將連接捆紮好的木柱套管相繼置入 以隔絕井下淡水滲透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39.   銼(鑿)小口  用小鑽頭伸入木柱套管繼續衝鑿深部岩層直到出鹵水或天然氣為止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0.   牛車汲鹵  以牛力轉動大車牽動連結楠竹筒的繩索提取鹵水
楠竹筒長
11米 底部設能利用水壓開合的活塞  吊起竹筒後鉤開活塞將滷水倒入桶中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1.   以人力或筧管輸送鹵水至灶房  用天然氣或柴火煮鹵水製鹽
隨著科技發展  電機取代大車  鐵筒代替楠竹筒  竹篾繩換成了鋼繩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2.   各式工具繁多  除鑽孔及清除泥水岩屑的  還有糾正井斜、補腔及打撈落井工具的
一套套工具和解說令人瞠目結舌  著實佩服先人們的智慧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3.   清乾隆44年(1779年)的 一紙「同盛井約」可說是中國最古老的股票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4.   運鹵的竹簍和扁擔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5.   竹篾繩  竹子編成的繩索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6.   看完主要展場(圍繞天街的二樓廊道)後繼續往裡走  圖為參天閣的藻井
參天閣是此建築群第二單元的中心  其前方為抱廳  後方為中殿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7.   參天閣兩側規劃有水池與花圃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8.   第三單元的正殿、內軒、神庖也闢為展廳
在內軒和神庖前的花園裡  可見到不同建築銜接處的排水設計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49.   除人力挑送鹵水外  可藉高低差以楠竹製成的「筧管」輸送
筧管不能轉彎  於是有圖中這樣高進低出、可轉彎或分流的「筧窩」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50.   參觀完才發現早已過了下班時間  非常感謝那位優秀又美麗的解說員
圖為館藏的應縣木塔模型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51.   當晚我們投宿在鹽業博物館附近的自貢檀木林城市名人酒店  視野很好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52.   晚餐後散步在酒店的生態園林中  蛙鳴不斷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53.   當下決定次日清晨還要再下來走走  可惜天公不作美

千年鹽都(自貢)──渝川黔之四

敬告博客中的好友們:

自2015年初起本博已無發出紙條及回覆紙條的功能
今年7月4日19時起  又無法回覆博友在我這兒的評論了
無奈啊!  感恩您的來訪與留評 不是不回覆您 真的是新浪作怪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