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以前最爱定期存款,为什么现在宁可不要高利息也要取出来?

 曾经的银行老王 2021-03-23

  

农民以前确实喜欢存定期,因为存放的金钱都是长期积累的钱,而且是从长期的角度去使用的;现在是否不要高利息而取出来并不清楚,但不愿意存放定期存款却可能是真的,主要是因为从节余的资金转变为生产经营资金和生活资金,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最主要的是农民现在的资金并不是以定期存款作为投资理财的方式,而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短期资金,这是不存放定期存款的重要原因

以前存放定期存款,是因为农民会有一定的结余资金,这些资金需要通过定期存款获得相对高的收益;最主要的是,以前农民持有的现金量并不大,而且这些现在大多数都是短期不用的,存放定期存款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

现在的农民手里的资金虽然比以前量比较大,但同时却往往是短期资金,是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资金,所以无法存放定期存款。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必备的资金都不可能存放定期存款,存款利率对这些资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确保及时的取用。

第二点,现在的农民括号持有的资金是生产经营资金,这些资金是日常生产经营的资金,不能存放定期而应该随时取用

过去的农民定期存放资金的原因是所有的资金都是生活资金,而现在的农民手中大量的资金都是生产经营资金,是要随时取用以应付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也可以说是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而不是定期闲置资金。

农村现在的生产一般情况下是秋天收获以后通过出售农副产品获得资金,但从春天开始需要全年进行投入,这些资金实际上是短期的生产经营资金,难以存放定期存款。农村人手里现在持有的资金,相当于企业的流动资金,是短期性资金,只能用于短期配置。因此,如果有的人将资金存放定期存款,在需要时也只能放弃定期存款的高利率而提前支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农村人申请借款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定期存款的利率再高,也没有借款的利率高,两者比较还是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比较合适。

第三点是,农村现在的资金需求量非常大,大到走出我们曾经的想象,别说不能存放定期存款,可能还常常需要农户贷款和亲戚朋友的借款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我们一直以为农村的生活成本比较低,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养的猪和鸡鸭,自己种植的青菜,这已经是老黄历了,现在农村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大到我们难以想象的地步。

曾经有一个亲戚在东北的农村种地,我问他们去年收入多少?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家去年出售农副产品的收入达到50万元;我再问他去年整体的投入是多少?他们回答去年的整体投入是25万元,也就是说,扣除人力成本以外,资金投入要25万元获得50万元的收入,也就是有25万元是全家人力成本的收入和净收入。你是不是觉得很多?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亲戚说今年可能要借款?为什么?相信所有的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结果他们,今年承包的土地涨价了,以前是每年500元一亩,一年一交,300亩土地承包费用一年是15万元;今年土地承包费用涨价到800元一亩,更重要的是一次性要缴纳三年,这样300亩土地一次性要缴纳三年的承包费24万元乘以3等于84万元,是不是量很大的投入?如果再加上一年10万元的各种水电种子等费用,已经接近100万元的投入了,哪里还有资金存放定期呢?

农民现在是比以前有钱了,而且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没有见过大钱的人了,看起来手中已经有了很多的钱,但这些钱需要继续投入,才能继续保持未来的收入,如果一旦遇到天灾,各种农作物减产仍然会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就需要贷款维持生产和经营。

农村的人确实比以前有钱了,但存款却减少了,特别是定期存款减少了,根本的原因是手里的钱是生产经营的流动性资金,同时也有一部分是生活保障资金,没有长期闲置的资金用于定期存款的存放,就已经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问题。(麒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