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清走笔178】一名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别刚双

 乐乡树人 2021-03-24

一名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

——读《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白的7件事》
别刚双


最近,我坚持在读《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白的7件事》。
哪些是一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和技能?每一位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形成适合当地环境的、个人存在的特色。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索,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中不断提升、不断前进。
本书是窦桂梅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写照,是她思维方式、思想、心灵的显现。不仅仅充满智慧,更以流畅的文笔、诗意的语言,在不经意间诠释了对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更详细列举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读书目,阐明了读书的不一样境界。
窦桂梅在本书中重点阐明了七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这一章节。
泰戈尔说过:“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眼皮的缝隙中,钻到你的睡眠的深处。而现在,你在我的瞳仁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那样,按照普适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成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让儿童踏着语言的台阶,在每一个闪亮的日子里,洒下童真的乐趣,既有蛹虫化蝶的痛苦,也有新鸟破壳的挣扎。一路走来,分享时间给予每个儿童的、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新奇与美丽,以及知识带给他们的沉甸甸的收获,令每一次心灵发育与智慧增长都能带来瓜熟蒂落的喜悦。

如果没有儿童,就没有了教育,教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言以蔽之,教学的全部意义在于学生。所以,我要小心轻放孩子的心灵,悉心倾听孩子成长拔节的声音。
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认识到“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语文教育的核心就是“用语文”,让学生获得“人生的意义”,努力实现人的真正“人文”。
课堂就像一棵能开花的大树,每一个学生都是大树上的叶子,都需要阳光和水分。我作为一名扎根在课堂的语文教师,要想到,这样的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不论智力水平高低,都应该得到我温暖的呵护和照耀,应当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开出属于自己鲜艳的花儿,而不是生长出只能滋生在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生本课堂,就是提倡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能够学以致用,得到成长,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把学生当作旁观者。
作为教师,我还要为儿童的声音把脉,要有课堂教学调控智慧,要有先于思维、语言的高度敏感。要肯蹲下身子,倾听儿童的声音,同时也要挺直腰杆,做儿童语言的医生,而这,是成就儿童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在我执教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守株待兔》时,我提问:当农夫在自己的耕地里捡到因奔跑而折颈而死的兔子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在我话音刚落时大声喊道:“高兴、开心。”我说:“我们可不可以说点新鲜的词语,不能千篇一律,表示人物高兴的词语有很多,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于是,思维灵活、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农夫捡到肥美的兔子,他肯定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说:“农夫不用劳动就能收获撞死的兔子,他肯定开心得一蹦三尺高。”有的说:“农夫捡到兔子肯定眉开眼笑、喜上眉梢。”有的说:“农夫意外收获兔子,可以美餐一顿,他肯定兴高采烈、喜笑颜开。”我现在努力当一名医生似的教师,发散学生的思维,纠正学生发言中的偏差,在课堂教学上做到精益求精。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斯狄尔指出,在人们清醒的时间里,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用来进行人际沟通,这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时间用于倾听。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真诚处事,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必不可少的。正是这小小的倾听习惯,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有时候“倾听”比“表达”更重要。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的语言把脉,尽到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这件事也十分重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我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应对学生何来侃侃而谈的底气?又如何能弓|领学生畅游书海?我是语文教师,我扪心自问:我究竟读了多少书?虽然,我有时也看看书籍,专业书籍如《小学语文教师》《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人文的,如《读者》《第56号教室的奇迹》《爱的教育》,地理方面如《中国国家地理》,都会涉猎一点点;但仔细想想,想看书的时候就随便翻翻,也不成系统,全凭自我的喜好,更不能坚持,更多的时候是不想看书,如此作罢,如此这样读书总没有什么收获。而“读书,是最好的精神美容”“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呼吸”“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掩卷沉思,我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了,大量读书、笔耕不辍才会下笔如有神。只有认真品味书中言语,才能取其精华,兼容并蓄。
“读书,然后才有育人的底气。”“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园。我支持窦教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只有阅读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灵魂生长着,心壑洞明着,能够烛照我们的生活。一旦放弃广泛主动的阅读,我们的精神世界将会变得黯然神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用书籍涵养自己,让自己高贵起来,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和学生一起,汲取潺潺的阅读的小溪,那是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粮食,它充实着思想的流脉,支撑着我们人格的大山。就像米切尔·恩德的《犟龟》中的犟龟说的,只要上路,总会遇到隆重的恩典。以后,我会掌舵扬帆,领着学生从阅读的港口出发,一路上且吟且行,且歌且思,为漫漫人生路增添更多意想不到的风景。

窦桂梅老师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第6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尼采曾说过:“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要用笔跳舞。”
文字和书籍的发明,让后人从一开始就站在前人已经拥有的文明的基础上,跟着文字和书籍朗读、演讲、领悟、记录,向文明的深处进发。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朗诵,帮助儿童建立语感,并引导儿童思考与书写,直至初步掌握这个工具。而语文教师本人,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完善了自我。每说出有意义的一句话,都创造了一个新的自我。
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自己必须先学会朗读,进而才有可能谈到培养会朗读的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力求丰富自己的情感,锤炼自己的语言,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站在传承文明的高度,以心向真善美的人文情怀,去引导学生大声地读,不停地读。我与学生一起诵读诗歌,那是智慧的奇遇,魂魄的悸动,带来无以言说的感动。读诗,让我和学生口有余香,心有光明。
天黑了
钓鱼的
回家吧
你的妈妈在等你
鱼儿的妈妈在等她
就这短短的几句,人性的光辉便在须臾之间照亮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心怀怜悯。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
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当轻而脆的击掌声、柔而敦的敲叩声,和这甜津津的同音,诵出这古老而清新的韵句时,让我不禁感叹:今夕何夕,如此良辰!
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那铿锵裂帛的节奏,汇聚成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旋律,随着这股清新温暖之流,学生也好,老师也罢,情不自禁沉醉其中——像小草依着风的方向起伏,像舞者跟随乐的节奏婆娑。这是学生儿童学习的节奏,这也是潮起潮落、生生不息的节奏。
如果说诗是真正的天籁,诵读就是虔诚的皈依。那么,散文呢?一本本的书呢?该怎么读?要注意,朗读不能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失效状态。走进大多语文老师的课堂,会看到捧着老祖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圣经”,在课堂上不停“吟唱”的情景。这场朗诵表演至少要“唱”上三段:感知性地读,要求读得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理解性地读,读懂,读通,读畅,读出节奏来;有感情地读,分角色、表演等形式的读。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重音或轻音,句子的快慢,语气的变化。读虽说是有梯度、有变化的,但如果没有思考的主线贯穿其间,说到底,还是呆读、傻读、失去自我的读。

朗读的方法要有,但不是僵化的“重音”“停顿”等理性的,技术性的指导,而是基于儿童语言和年龄特点的“没有技巧”的方法指导。比如:用语言画画,哪些写景抒情的文字,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用语言倾听,课文中对人的动作,以及说话的各种语气的描写,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其情景,用朗读再现当时生动的场景。用语言品尝,对于有些食物的描写及场景气氛的描写等,这种语句,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来读,让听者仿佛尝到语言里的酸甜苦辣。用语言搭桥,好多课文都是对话的形式,我们在指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注意让孩子朗读出文字对话的情境,而不是对着空气说话。学生的对话,一定要找到对话的目标,就好像射击一样,没有目标,就会无处放矢。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要和学生一道成为朗读高手之外,自己更要追求成为“语言的大师”。如果我有非常好的语言功底,即使一言堂,学生也能有所收获。学生的语言,是听老师读来的,也是听老师讲来的。记得有位前辈说过,朗读好比拨动琴弦,讲解好比疏通乐章。只要感情之弦跃动起来了,那么,不管诗人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我们都可以成为他的知己。

我必须疏通自己的语言脉络,营养自己的语言风格,让语言更富有感染性。若能令自己的语言如同拨动琴弦的檀板,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小桥流水,牵一发而全身,学生感情之弦总会随着跃动起来,产生共鸣。由此,就会和学生一起奏出生命的旋律。语言像小船,载着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智慧江河中航行,使不论公开课上还是日常教学中的“听众”,都能忘记自己身在何方,每一个人的心都随着教师的话语在飞扬、在遐想、在探索。这将是怎样的精神历险、情感盛宴?
是语言,润泽着学生,无声无息的,灵敏而又寂静。我们从未看见根是怎么延伸出来的,然而,我们却惊喜地发现,树已茂密参天。这学生的语言之树,就植根于教师语言日复一日的涵养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那落笔、动口时呈现出来的语言修养更有独具风采的说服力呢?于是,伴着朗读、语言、写作的辞彩风流,各方面的风采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外化为丰满而富有魅力的立体形象就于有意无意间,引领熏陶着学生向着美丽健康的方向奔驰而去。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