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肝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阳主阴从 2021-03-24

摘要: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从发病部位来看,RA与肝关系密切,肝血不足为RA重要内因,肝失疏泄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而RA表现的情绪不稳、抑郁等肝失疏泄症状,也有现代医学的研究基础。揭示了肝与RA的密切关系。

RA(Rheumatoid art hritis;RA)是以滑膜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现代医学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对本病的诊治多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痰瘀痹阻立论。虽然对缓解病情有积极的作用,但仍差强人意。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就肝脏与RA的关系论述如下,希望就正于同道。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王振亮

一、从病位看肝与RA的关系

RA病位在关节。首先,关节乃骨之连接,筋脉聚集之所,正如《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诸筋者皆属于节”。而肝主筋,《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藏血,肝脏的正常濡养是筋脉正常发挥功能的前提。其次,RA又是以手足小关节病变为主的,《素问・五脏生成篇》说:“手足,肝之分野”,说明手足病变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肝之功能正常,则分野之手足活动自如,取摄灵活,否则病变由生。可见从发病部位来看,RA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从病因病机看肝与RA的关系

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风痹候》中说:“由人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在《诸病源候论・风湿痹》中说:“风湿痹病之状,……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在《诸病源候论・血痹》中说:“血痹者,由体虚邪入阴经故也”。金元时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瘦人肢节痛,是血虚”。明代秦景明的《幼科全针》说:“痹者,内因肝血不足,外被寒湿所中,盖肝主筋,通一身之血脉也”。从前贤所述可以看出,RA主要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之候,其本为肝肾气血亏损,在外邪为风寒湿热燥,在内邪为痰凝血瘀”[1]。而肝血不足,为其主要内因;肝失疏泄则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

1.肝血不足为RA重要内因

肝主藏血,《素问・五脏生成论》说:“人卧则血归于肝”,说明肝脏有藏血的功能,人在活动状态血液则流布全身发挥正常滋润作用;安静之时血则流归于肝脏;同时中医学认为肝主筋,《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若肝藏血功能正常,“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则能握,指受血则能摄”(《素问・五脏生成论》),手足活动自如,指、掌摄取正常,筋膜关节运动有度。反之,若肝血不足,血液不能正常流布,筋骨关节和手足支节失于濡润,则可见类风湿之手足关节僵硬不适或筋骨关节肿胀之证。

肝主血海,而“冲脉为血海,女子经水及带等,全赖乎此”(徐灵胎语)。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冲与血室(肝)相通,在女子则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唐容川的《血证论》亦云:“血液下注,内藏于肝,寄居血海”,“肝主藏血,下行胞中、血海”。女性以血为本,月经每月而至的生理现象,常可致肝血不足,冲脉空虚,筋膜关节失于濡润,风寒湿热之邪易于入侵,故RA女性多发;怀孕时期,血聚胞宫以养胎,血海相应充足,筋膜关节濡养不至匮乏,故此时RA得以缓解;生产之后,失血耗气,或血化为乳,血海不足,故病情易于复发。这正是RA女性多发,且在怀孕期间疾病缓解,分娩后易于复发的中医学机理。

2.肝失疏泄,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脏功能正常,则气机调达。而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若肝气不疏,气滞日久,血涩而不畅,不疏之气必致瘀滞之血;瘀滞日久,血中津液旁渗,又可产生痰湿。若停痰留瘀与风寒湿热之邪结于关节,阻滞经络,“痰瘀互结可使关节肿大、强直、畸形”[2],这也是RA的晚期典型症状。

肝主疏泄,对脾胃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肝脏疏泄正常,则中焦气机斡旋顺畅,水谷精微和水液输布有度;反之,水湿停留,聚痰化浊,流注关节;或日久阻塞血脉,痰瘀痹阻,关节可为之肿大或畸形。肝为风木之脏,脾为中州之府,与五气相配则肝主风,脾主湿,而风湿正是RA的主要病因;再者,内生五邪在RA发病中的重要性已被业界所重视,“肝脾失调,内生风湿”是RA发病的主要因素,由其内生的风寒湿热诸邪痹着于周围关节而发病,并可因外邪诱发[3]。因肝疏泄失职导致的脾脏功能失常,进而发生RA由此可见一斑。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若所愿不随,或经受强烈、长久的精神刺激,肝脏疏泄失度,可见喜怒抑郁等情绪失常症状;另一方面,由于RA的长期折磨,关节疼痛或肿胀畸形,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自信和尊严受到影响,心情抑郁不快,又可使肝气不疏,气机郁滞。有研究表明,41%的RA患者具有抑郁症状[4]。RA患者性格多属内向型,多敏感、焦虑和抑郁,并往往伴有情绪焦虑、抑郁时加重的特点,尤其多见于女性患者,其情志因素更为突出[5]。Weismann等[6]发现,RA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1%~34%,明显高于正常人群(5.6%),并且抑郁对RA患者的影响更明显,与临床关系非常密切。明确说明了肝失疏泄与RA发病的关系。

三、从肝肾同源看肝与RA的关系

RA病位在关节,关节由筋脉和骨组成。肝主筋,肾主骨,故RA主要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而中医学认为肝肾是同源的。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肾同源首先以精血互生为基础。肝脏储藏和调节血液,以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多余之血则转化为肾精储藏于肾;肾所藏之精也可化为血液,以补充肝脏之所需。若肝血不足,下汲肾精,致肾精亏损,不能充骨生髓以营养骨和关节,可见筋脉挛缩,骨质疏松症状。其次,肝肾经络相互交通,如《内经》所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而且肝、肾之经脉均循行于身体内侧并交会于“三阴交”。其三,肝肾共同隶属于冲任之脉。由此可见肝脏在RA发病中的重要性。

四、从现代医学研究看肝与RA的关系

情志变化与肝关系密切,这是因为肝主疏泄使然。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RA患者广泛存在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为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及恐惧,同时RA患者具有不良的个性特征,表现为个性内倾,情绪不稳[7]。这些心理及情绪的影响,造成下丘脑、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变化,体液激素及酶类异常,内源性抑痛物质降低而致致痛物质增高,使疼痛时间延长或程度加重,从而建立心理→疼痛→心理的恶性循环机制[8]。情绪导致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多与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DA)、血清素(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异常有关[9]。及时调理情绪,心理疏导可以改善RA的病情。这可以看作是肝失疏泄与RA发病关系的现代诠释。

五、从肝论治RA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根据RA不同的发病阶段,按早、中、晚期分别从肝予以施治。并在各期据风、寒、湿、热之偏盛,分别佐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之药,适当结合西药治疗。一般用药6个月左右即可完全控制病情,得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早期:以疏肝理气,养血通络为法。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主要药物为:柴胡、白芍、当归、生地、川芎、苍术、茯苓、薄荷、香附、桑寄生、青风藤、蜈蚣等。

中期:以疏肝活血,化痰通络为法。以血府逐瘀汤合小活络丹为主方加减,主要药物为:柴胡、枳壳、当归、生地、川芎、赤芍、制乳香、制没药、怀牛膝、胆南星、白芥子、雷公藤等。

晚期:以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法。以独活寄生汤为主加减,主要药物为:独活、桑寄生、怀牛膝、杜仲、菟丝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三七、细辛、石楠、青风藤等。

参考文献

1.王振亮.类风湿关节炎.见:吴以岭,主编.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80-594

2.路志正,焦树德,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3

3.秦林,滕佳林,叶蕾,等.类风湿关节炎从肝脾辨证的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3):65-67

4.绍文莉,王振刚.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及其心理呵护[J].中原医刊,2005,40(7):18-19

5.刘福源,张正国,刘宏阳,等.类风湿关节炎与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心身杂志,1991,5(2):53

6. Weisman MM,Myers JK.Affective disorders in a U.S urban community[J] .Arch Gen Psychiatry, 1978, 35:1304.

7.戴冽,汤美安,张亚哲,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4):272-274

8.杨美云.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6,21(6):413-414

9.洪贵英,文若兰,朱玉美,等.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J].护理进修杂志,2003,18(3):2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