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韵空灵野趣横生——当代山水画家谢佩新

 泊木沐 2021-03-24

谢佩新,1962年生于江苏南通。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师承尤无曲、陈大羽、保彬、陈显铭等先生。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林散之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书画院执行院长、江苏省至美青少年书画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南京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江苏省政协特聘书画家。

  艺术活动:

  2006年,参加江苏省苐三届山水画大展并获奖。

  2011年,举办《绘艺双馨》——谢佩新 徐希娟绘画作品展。

  2013年,参加由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文联联合主办,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南京美术馆承办的南京市年度优秀画家十人提名展。

  ▲《白岳胜境》 纸本 138cm-70cm 2019年▲《板山人家》42x42cm 2017年▲《初初雨影伞先知》 纸本 68cm-69cm 2019年▲《春满山村》 69.5x46cm 纸本 2020年▲《古雨花胜迹图》360x180cm 2010年为南京市雨花台“雨花塔”所制▲《行舟绿水前》 69.5x46cm 纸本 2020年▲《冀南沙河渐滩古村落纪游》32x66cm 2017年▲《冀南沙河千年古槐》50x50cm 2017年▲《冀南沙河前渐寺纪游》32x66cm 2017年▲《雨后空林图》 68x68cm 纸本 2020年▲《拟缶老筆意写婺源山色》46x69cm 2021年▲《南通州故里写生之一》纸本45x68cm 2018年▲《南通州故里写生之二》纸本45x68cm 2018年▲《南通州故里写生之三》纸本45x68cm 2018年▲《南通州故里写生之四》纸本45x68cm 2018年▲《南通州故里写生之五》纸本45x68cm 2018年▲《拟清湘笔意》 69.5x46cm 纸本 2020年▲《拟鹰阿笔意》 69.5x46cm 纸本 2020年▲《晴山泛舟图》 68x45cm 纸本 2020年▲《秋岭樵夫图》 纸本 238cm-121cm 2006年▲《山居图》纸本94cm-35cm 2018年▲《山色佳处须细看》纸本 47cm-70cm 2018年▲《山乡牧歌》纸本 47cm-70cm 2018年▲《太行礼赞》68x68cm 纸本 2020年▲书法《黄庭坚论书诗》 35x137cm纸本 2018年▲书法《节录杜子美诗》 35x109cm纸本 2019年

  2014年,《心意·谢佩新作品展》在金陵美术馆画廊举行。

  2015年,为庆祝江苏画店成立20周年,参加江苏画店举办的“文心墨韵”——国画八家邀请展,展出叶烂、刘春杰、庄利经、赵治平、顾伟玺、崔见、谢佩新、潘高鹏国画作品60余幅。

  2015年,参加“风韵承传——新华报业大家作品典藏展暨江苏中青年名家作品展”。

  2016年,被聘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

  2017年,参加《秀骨青相》——江苏书画名家青州写生活动暨精品汇报展。

  2017年,参加首届中朝边境丹东行全国山水画名家邀请展。

  2017年,参加首届“总把相思寄故园”——全国名家沙河太行古村落秋季写生暨展览活动。

  2017年,参加《晨报》举办的“爱南京”邀文化大咖与你共赏“诗词里的中秋”活动,书写草书作品: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2017年,参加“金陵新韵”——江苏省中青年书画名家作品展。

  2018年2月8日,林散之艺术研究院成立,被聘任为副院长。

  2018年,4月参加“写意江苏”——国画六家作品展,展出保彬、陈显铭、潘高鹏、吴元奎、朱天杰、谢佩新60幅作品。

  2018年6月,参加“心绪与置呈”——更斯2018艺术名家沙龙展。

  2018年11月,参加“气象天成 写意江苏”——江阴广电美术馆开馆九人作品展,展出保彬、佘玉奇、陈显铭、陈国欢、刘春杰、潘高鹏、吴元奎、朱天杰、谢佩新54幅作品。

  2019年3月,参加“魅力太行 美丽沙河”全国中国画名家画太行南京巡展。

  2019年9月,参加“东方艺术美”建国70周年纪念中国书画展暨中日友好交流书画展。

  2019年8月,参加 “翰墨金陵”江苏中青年书画艺术家邀请展。

  2019年9月,南方出版社“收藏与投资”杂志推介谢佩新绘画艺术。

  2019年12月,参加“时代胜景”2019江苏省当代艺术名家作品展。

  2019年12月,参加“金陵心韵”2019艺术展。

  2020年2月,荣宝斋画刊第一期登载10版谢佩新山水画作品。

  2020年4月,安徽美术出版社“书画世界”杂志登载6版谢佩新山水作品。

  2020年5月,参加南京书画院画家“画为心声”写心作品展。

  2020年6月,参加艺术作品与中式家具完美融合——“让艺术走进美好生活”第四回邀请展。

  2021年1月,入选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盛世收藏》画册。

  2021年3月,参加“闳约深美”——刘海粟师生作品展。

  众家评说: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大师 陈大羽:

  精神高远照日月,势力雄健生风云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积寅:

  谢佩新是我们南艺的校友,我给他上过课,他离开南艺二十多年了,笔耕不辍,很不容易。此次展出的画给我的感受,一是他很重视传统,基本功很扎实,功底很深。

  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中年人想急于求成,不太肯在传统上下功夫,想一夜成名,作品经不起推敲。二是他立足于生活,着眼于创新,他的作品跟人家不一样,已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有时代气息,看后能产生共鸣,很感人。

  

  南京博物院原院长 徐湖平:

  谢佩新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主要画山水。他崇尚宋元,一路下来,于明清董其昌、王麓台、石溪,近代吴昌硕、黄宾虹等,从中吸取养料。

  和我聊天,他说:"我到皖南、太行山各個村落寫生,我喜歡到處看,中國人講風水,對山形的拱衛開合、房屋的座落朝向、河流池塘的流向分布等都有講究,這樣的文化習俗在傳統山水畫中是很注重的。

  古人'師造化’,更多是一種體驗,范寬在終南山臨流獨坐,倪雲林泛舟九峰三泖間……他們從不畫直接看到的風景,而重在營造內心磅礡、飄逸、孤寂之心境”,从他的许多作品中能体会到“中得心源”的精神寄托。

  他的画给我另一较为强烈的感受就是有一股金石气,书画同源,在绘画中体现出书法的意趣是中国画有别于其他画种之处,而对书法的研习需要时间作酵素临池不辍才有所得,这是一条大道。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大师陈大羽先生之子 陈显铭:

  腕底游龙成竹在胸 ,静中生动势到境至。

  用笔用墨轻重自如 ,秀润洒脱意在一新。甲午显铭题佩新画。

  佩新老弟热爱写意笔墨,山水画数十年积淀既深,不遗余力传统素养,引导他深入生活广采博取开拓创新,以自家面貌呈现于观者。佩新之诸多田园山水画是一大特色,秀润、厚实、质朴、含蓄、恬静,大自然之美给人遐想,佩新是成功者。甲午显铭并记。

  

  江苏省美术馆原馆长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朱葵:

  佩新画作墨韵空灵野趣横生,即兴点景补笔并记。

  

  势力雄健生风云

  ——走进谢佩新的山水画艺术

  文/王如星

  从事书画专刊编辑十多年来,我接触了许许多多、水平各异的书画家,能为之心动的山水画家不是很多,但谢佩新是其中一位。每次选发他的作品时,一幅幅层次丰富、内涵深刻的画作,都会令我产生新鲜感而追溯。

  其构图与笔墨,旷古深邃、简约而丰富,总是能触动我的兴趣,从中感受到自然山水中的空间感和历史感,欣赏到画家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的相呼和相应。

  

  总是有朋友问我,什么是好画,怎么样欣赏一幅山水画。有的时候我侃侃而谈,有的时候我却欲言无语。对于稍懂的人,可与他谈构图,谈笔墨,谈意境,谈传统。

  对于想懂的人,可以告诉他(她)把画作当朋友,多读多看,看多了,感觉自然来,会对画的感觉越来越有判断力。如同交友,交多了,便会从中分出区别,会花时间和精力去与性相投有高度的人相处。

  而对于附庸风雅,把行画当艺术、把头衔做标尺的人,说多了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木心说过,不懂美是绝症,治不好,与文化程度无关。

  

  谢佩新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承水墨画大家尤无曲先生和花鸟画大师陈大羽先生。 毕业后在南京电影制片厂先从事美工,后做领导工作,协调和组织过不少有影响的影视作品。

  良好的艺术学养和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在艺术上站的高,看的远,行走的步子扎实坚定。 尤无曲先生是谢佩新的同乡,其出神入化的水墨艺术造诣对他早期学美术的影响巨大。 陈大羽先生是南艺资深教授,师承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以画大公鸡著称,深得齐白石的赞许。

  

  陈大羽的作品在美术界特立独行,充满了浪漫的现实主义,笔墨稳重平实,格局大开大合,传递出鲜活的、奔放的、积极向上的能量。这些如同艺术基因一样传递到谢佩新身上,且影响深远。

  谢佩新在绘画处理上师承大羽先生的秉性,一改传统写意画温文儒雅的路数,而代之的是从山水写生和民族历史中汲取的豪放个性,演化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感。

  

  海派的朱屺瞻先生与王个簃先生的绘画风格对谢佩新影响也比较大,这是他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成功经验中筛选出来的补益。朱老自言“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

  谢佩新认为这是艺术创作中物我两忘的境界,就如同一个好的影剧演员,一旦进入角色,就忘却的真我而变成了戏中的我。朱屺瞻老活到一百来岁,是海派画家中最高寿的人,他每临创作,“胸有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

  动起笔来竟然是笔动人不动"。王个簃先生“食金石力,养草木心”,晚年的作品面目一新,粗头乱服,精妙逼人,许多作品“脱头落瓣”,“色墨斑驳”,随意点化,不然而然,金石气息弥漫,诗、书、画、印意趣横溢,俱臻化境。

  谢佩新打心里敬佩二老这种超漫豪逸之气,与名利无关,只醉心于艺术,放笔有真意,笔在自由行,超然无碍,章法有变,画面有变,用色有变,于百变中展现自己的面目。这是谢佩新从屺老、个老那里领悟到的笔意真谛,线条的重要,和贵为纯真的艺术修为。

  

  许是乡情的缘故,谢佩新对南通藉水墨画大师尤无曲非常推崇,经常观摩品味尤无曲的的作品。尤无曲个人展他会去看好几回,还约友人一道去观赏品味讨论。

  尤无曲先生倡导“笔墨水融"理论,就是将水墨山水画中的水法提升到与笔、墨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笔、墨、水三者之间的融合,是“时代精神与古代文化精神的相融合,诗意与哲学的感性共融"。

  

  可以说,尤无曲的“水墨融合法"使谢佩新山水画创作注入了新的变数,对水墨对笔意的展现与把控都非常到位,恰到好处,令人耳目一新。

  著名美术史论家、博士生导师周积寅评价说,“谢佩新的作品跟人家不一样,已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有时代气息,看后让人产生共鸣,很感人"。这种独特面貌就是善于吸收、推陈出新的结果。

  

  谢佩新在南艺求学期间,和后来在南京电影制片厂做领导工作,主持和协调影视剧拍摄中,接触到许多西方绘画艺术流派的作品。从19世纪盛极一时的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最后把目光定格在后印象派的感性且深沉的表现方法上,暗合了谢佩新要对传统写意山水画的改变和取舍。

  通过写生实践,用线条与明暗变化,对画面的表现进行了大胆的技法改变,表现出层次感和生活气息,从对光与色的运用中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著名画家刘红沛先生对谢佩新画作的评价是:“古人说山水画常以把自己融入山水之间为大智,佩新的山水画以笔墨为灵开拓胸次,与造物争奇,泉石幽深、阴雨灭没之境随遇而发,悠然会心……"。

  

  以自然为师是每个画家的追求。谢佩新每年都会外出写生,常去的地方除了皖南,就是太行山,尤其是河北一带的冀中太行,那里的山沟川岭,那里的风俗人家,那里的崖树坠石,那里的虫鸣兽叫,传递的不仅是风土人情,而且展现的是从寒武纪到奥陶纪延伸过来的苍桑,是从三皇五帝到汉唐明清一路走来的文明历程,是天地人间的悲欢,这些都被谢佩新写在他的山水画里了。

  陈大羽先生生前给自己的弟子谢佩新作了14个字的评价:“精神高远照日月,势力雄健生风云"。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显铭先生说,谢佩新用笔用墨轻重自如,秀润洒脱意在一新。

  他的山水画,厚实、质朴,大自然之美让人遐想。佩新是成功者。

  (作者:王如星,南京报业《壹收藏》周刊艺术总监,作家,民盟江苏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定林书院常务副院长)

  作品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