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释迦牟尼到六祖依什么法修成佛?

 天丰农艺 2021-03-24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超三界。还在二元。中道是不苦不乐。西方与娑婆形成一个对比和分别。只有成道者,才出三界。

道德经直接讲最终结果,不讲方便,所以很简单。

佛陀讲三乘,所以是方便,没有讲究竟。只是把涅槃妙心传给大迦叶,成为禅宗。

禅宗更简单,心就是佛,无心是道。

迷悟由心,不识自心把第七识当成自己的心了,执假为真了。

第七识俱生我执,它的表现形式是以我”字打头的一切语言和想法,都是第七识的作用。

存在每一个细胞里的是,刺激发出各种情绪的化学物质。

所有的记忆是第八识的功能。第八识记忆着无始劫以来的一切信息,和当下发生的一切。记忆只有回忆、想起,没有释放!

图片

佛学讲“无我”,既然无我了,那是谁在修行?

没达到“无我”状态的人在修。达到“无我”了,那就是无修无证的自然人。

从释迦牟尼到六祖是依什么法修成佛?

就是用意识了解自己的空性。让意识回到自己的空性。

大脑思维本来是个功能、工具,用意识来指挥它就慢了。不用大脑,不执著,平平常常就是自性的流露。比如开车,学开车这一段时间,是意识开车;熟悉了之后就是自性流露。用意识就累,自性流露就很轻松。一切事都是这样!

空性真正的体验是:自己感觉自己不存在啦,没了!自己感觉自己变成“没有”啦,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就是“没有”(空性)。

在受伤或受到惊吓时,很多人都有入空或灵魂离体的经验,都有入空或灵魂(神识)离体的体验。可惜的是,没人及时地点化入空体验的人。

图片

生活中的一切念,都是概念

唯物者就是以物为主。

轮回是有形无质的灵魂在轮回!

人一旦清静下来,就可以接收未来信息,能够对未来有所感觉,就被称之为第六感。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念,都是概念。人就活在自己的概念里。都被自己的概念束缚着还不自知!

人是物质生命和意识生命的合和体。但是,物质和意识都在“有”的层面,人还有个“没有”的层面。“没有”才是主体!

人类根本的东西——性欲,当修行到清静的时候,这样的欲望就会升起,并且很强烈,一般人渡不过去。

六祖曰:“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图片

“修”的是把意识放在哪里

空、有就在那里,谁也没有动。人有个“意识”,意识落在哪里,哪里就是真实的。空和有都不用修,需要“修”的是,把意识放在哪里的问题。

知道等于意识,知和识都是空性的用。只是知是先天的,识是后天的,先天和后天之别而已。

知道就行,知是知的本身,知的本身就是道。道的本身什么都没有,感觉到什么都没有就是识。

初次感觉到什么都没有就是合道,合道时间并不长,要求第二次合道,第三次,第四次,直到来去自如!

当来去自如后,要求去掉来去;无来无去就是如如不动。至此已达本来!

在如如不动上起动一切的“用”。一大事因缘了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